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細說清代瓷器--雍正琺瑯彩,中國最出彩的頂級藝術品!

2024-06-08收藏

人人都喜歡雍正的琺瑯彩,被神話了的雍正琺瑯彩到底有多美?看實物,多比較方能領悟最有藝術品味的雍正琺瑯彩。

先說說,再看看,再發言,似乎一切的美好都可以送給這個雍正的琺瑯彩,所有的結論都可以這樣說:雍正琺瑯彩是中國最出彩、最昂貴的藝術品。

雍正琺瑯彩花鳥碗 台北故宮藏品

瓷胎畫琺瑯是釉上彩品種之一,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著名的宮廷禦用瓷器,是至今為止瓷器藝術最高的傑作!

幾千年來,中國人都是透過繪畫把中國的文化傳承下去,最早的繪畫是在巖石上刻畫,後來在陶器上、青銅器上,目地就是文化的傳播,如今最好的傳播就是影像作品,把文化留下來,留給後人,這是人類文明的體現。

沒有影像技術,只能靠人工手繪,繪在絹上、紙上,中國的藝術一代一代都有體現和傳承,直到今天。

表達出來的,中國的書畫做的最好,想把千年的藝術保存下來,雍正的琺瑯彩做的最好,我們看到了大量的琺瑯彩不得不承認,還沒有哪一個朝代瓷器藝術品能夠做到雍正琺瑯彩這樣的顏色秀麗,畫工超美,以瓷胎為畫絹,沿襲了中國畫的布局章法,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中國畫用在一個白瓷上,不得不佩服雍正皇帝的偉大。

藝庫展品

書畫可以保存千年,陶瓷卻能保存永久,只要不損壞,這個把瓷器藝術做到極致的琺瑯彩可以傳承萬年。

畫琺瑯是在金、銅胎上以琺瑯顏料直接描繪圖案和畫面,再經過燒制後顯色而成,它富有繪畫趣味,因此,亦可稱之為「琺瑯畫」。

康熙五十年(1716年)以後,廣州和歐洲的畫琺瑯器制作匠師先後進入清宮內廷琺瑯作供職,參與指導並燒制畫琺瑯器,從此,清代畫琺瑯的生產走上了成熟、規範化的發展道路。

在此基礎上到了雍正時期,畫琺瑯器繼承並行展了康熙晚期薄、平、光、艷、雅的風格特點,制作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

一、雍正朝畫琺瑯有以下六點特色:

1、風格獨特的器物造型

雍正時期的畫琺瑯器與同時期的瓷器、漆器一樣,胎體制作規整,造型輕盈秀麗,而且器型多有創造,

例如:烏木把手執壺、雲紋穿帶盒、帶托香插、鹵壺、天球式冠架、六頸瓶、渣鬥及仿植物造型的仿生作品(例如:雙桃水丞)等新的器物造型都是在此時期創造的。

2、標新立異的色彩處理方法

雍正時期的畫琺瑯器,在琺瑯釉料的色彩處理方面,除了繼承康熙時期以黃色或白色等琺瑯料做圖案地色之外,並推陳出新,有所突破。

比較盛行一種以黑色琺瑯釉料為地襯托紋飾圖案,從而在器物表面形成一種貌似黑退光漆藝術效果的畫琺瑯器裝飾方法。

雍正帝一向鐘愛沈穩莊重的黑色,因此黑色成了雍正時期的流行色,因此黑色成了雍正時期的流行色,黑漆的光澤亮麗超越康、乾兩朝,使用普遍,是此時期的一大特色。

雍正的墨彩一樣價值連城

3、琺瑯釉料制作上重大的貢獻

雍正朝的畫琺瑯釉色花樣翻新,它具體表現在使用進口的西洋琺瑯釉料的同時,自行試制並燒煉成功了新的琺瑯色釉近20種,極大地豐富了琺瑯釉料的顏色品種。

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載了宮中作坊新試制琺瑯色釉的情況。

可見當時對琺瑯器的制作十分重視,不斷地試制新的琺瑯彩料,遺留至今的一些精美作品不僅反映出當時精湛的畫琺瑯制作工藝水平,而且與琺瑯釉料燒煉工藝的進步和顏色品種的豐富不無關系。

雍正琺瑯彩花鳥盤-海外藏品

4、裝飾紋飾的鮮明個性

雍正時期的畫琺瑯器裝飾紋飾具有一定的格式,它往往以西洋式的花葉紋或圖案式的番蓮及荷花為錦地,配合畫傳統的四季花卉、鳥鵲、竹石等吉祥紋飾的開光;開光的式樣很多,例如圓形、桃形和不定形等。

5、器底落款處極富特色

雍正時期的畫琺瑯器,許多都在器體落款處裝飾吉祥紋飾,或者用雲紋、龍鳳紋、如麗紋及螭紋襯托著年款,其形式別具一格。

6、與東洋漆器互為借鑒

部份具有日本工藝美術品味的器物,似乎與東洋漆器有關,一些器物顯然具有日本文物裝飾的品味,顯示了雍正皇帝的個人喜好以及對東洋工藝的偏愛。

二、雍正琺瑯彩的藝術性有多高?

1、雍正琺瑯彩難以形容的藝術美!雍正琺瑯彩到底有多美?

我們可以用【陶雅】中的語句來評價雍正朝琺瑯彩瓷器:「質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絕也;薄如卵幕,口噓之欲飛,二絕也;以極精之顯微鏡窺之,花有露光,鮮艷纖麗,蝶有茸毛,且頸項豎起,三絕也;小品而題極精之楷篆各款,細如蠅頭,四絕也。」

我們看到這些琺瑯彩,不正是這「四絕」的完美體現!

雍正制作琺瑯彩瓷器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鎮禦窯廠專供,白瓷胎運到宮廷後,在雍正皇帝的親自授意下,在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由宮廷畫家精心彩繪,又有專人題寫詩句、款印,最後入炭爐經600℃爐火焙燒而成。

雍正朝的琺瑯彩不惜工本,名手彩繪,名工燒制,一件琺瑯彩瓷器燒制成功往往要經歷數月時間。

由於琺瑯彩瓷胎太薄,在二次燒制時極易破裂,這些因素都造成了琺瑯彩瓷器極為珍貴、數量極為有限。

早期繪制琺瑯彩的顏料要從歐洲進口,雍正即位後,開始撥專款專項用於研發琺瑯彩顏料,終於在雍正六年的七月研發成功,不僅能自煉出與原先進口顏料一樣的顏色,還大大豐富了顏色的種類,這一研究成果使雍正朝的琺瑯彩瓷器制作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美到不敢相認的雍正琺瑯彩,含苞欲滴-藝庫展品

2、不斷創新的琺瑯彩顏料為繪畫品質提供保證

康熙時期和雍正早期,造辦處尚不能自行提煉琺瑯彩的彩料,以致許多顏色必須仰賴進口,而透過不同色料的混合調配才能創造出更多的顏色。

那時琺瑯彩顏料只有八種,分別是: 「月白色、黃色、綠色、深亮藍色、淺藍色、松黃色、深亮綠色、黑色」 以上共八樣。

遠遠滿足不了雍正在白瓷上的繪畫要求,所以雍正早期的琺瑯彩和康熙相比沒有多大的進步。

雍正六年(1728年),怡親王允祥在造辦處主持彩料提煉計劃,最後成功地提煉出18種顏色,為雍正琺瑯彩瓷的產燒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例如造辦處的檔案中記載:「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月初十日怡親王交西洋琺瑯料: 「月白色、白色、黃色、綠色、深亮綠色、淺藍色、松黃色、淺亮綠色、黑色, 以上共九樣(西洋彩料)。

新增琺瑯料 :「軟白色、香色、淡松黃色、藕荷色、淺綠色、醬色、深葡萄色、青銅色、松黃色」 以上共九樣,共計十八種顏料。

琺瑯彩、粉彩的釉料種類在雍正前期的確不多,但隨著制作需求,造辦處在原有進口基礎上不斷研制、創新,許多新彩釉隨後產生。

該史料所提到的幾種「新增琺瑯料」最能說明問題。

3、金紅彩的發明

琺瑯彩顏料中,並未包含紅色顏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親王仍然必須持續督促研發工作的進行。在以西洋技術為前導下,一類以金發色的金紅彩。在廣東匠人潘淳研究下研發成功。

在色料中添加金子制成的「桃紅顏色的金子紅銅料」,故可將之視為是深受西洋以金發色概念啟發,應運而生的技術,在該一技術下煉出的粉紅色琺瑯料。

流露於【活計檔】記事中,雍正皇帝和怡親王紛紛關註紅料器的燒造,甚至於煉料成功後,雍正皇帝仍然要求造辦處必須學習配置紅色琺瑯料,而能明白正是延續康熙朝以來力求突破的反映。因在清朝前所未見,遂對清宮造成極大的沖擊。

為了表示對「紅彩」的重視,尤其是畫有紅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這兩枚印章:「金成」、「旭映」。也是雍正朝琺瑯彩瓷上經常出現的兩枚印章。

不過透過現在的顯微觀測,卻發現雍正朝其實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發色的技術。此一傳承自康熙朝,從廣東一路到清宮,乃至拓展至景德鎮的金紅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輝映。

玉蘭花畫的最好的雍正琺瑯彩-藝庫展品

4、雍正解決了高白釉琺瑯彩著色問題

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器為素胎,所以必須用黃、胭脂紅等作地子,然後再繪制紋樣。其畫法也是從銅胎畫琺瑯移植而來。

康熙瓷胎畫琺瑯器,需要從景德鎮禦窯廠燒制(澀)素胎的瓷質器物,再到宮裏造辦處畫琺瑯圖案,再入低溫小窯烘燒形成所謂色地畫琺瑯瓷器。

雍正七年,另一項革新得以完成,解決了高度白色釉上著色繪畫的問題,並有了更細膩多樣的國產琺瑯顏料,琺瑯彩可以直接在畫在高白釉的瓷器之上,景德鎮禦窯廠燒造細膩無瑕的高白釉瓷器,然後到宮內造辦處由畫匠直接在釉面上繪制琺瑯紋飾。

這樣可以發揮藝術創作,是的雍正的琺瑯彩瓷器造型雅致,構圖清麗,極具藝術感。

雍正不但研制出中國自己的琺瑯彩料,並啟用頂尖的宮廷畫師和文人官吏繪圖題詩。同樣地,在裝飾紋樣上,由於雍正皇帝倡導「內廷恭造式樣」,親自發出「秀雅」、「細緻」的要求。

也指定唐岱、戴恒、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院畫家為畫琺瑯器製作稿樣。

在其影響之下,無論是滿飾紋樣或裝飾有詩、書、畫、印四種元素的群組,無不美輪美奐。這使得雍正一朝的琺瑯瓷器無論在瓷胎的制造和色彩的調和以及構圖的藝術上都達到頂峰。

個人認為龍紋畫的最好的雍正雲龍海水梅瓶-藝庫展品

三、雍正琺瑯彩從設計到到燒制都嚴格把關

1、器型的設計嚴格

「琺瑯彩瓷」制作時各項行程都非常嚴謹,先由造辦處設計者繪制造型,呈覽應允後,交與宮內木作制作木樣。再次呈覽應允後送到景德鎮禦廠交與督陶官制胎。

燒制好的瓷胎運回宮中,由造辦處設計圖案,允許後讓琺瑯作繪畫者繪畫燒制。其中器物上的題詞、印章、落款等都各有專人分工,包括題詞的臨摹、字型也由統治者親自指定安排。

總之,每一道工序都經過嚴格把關。正是如此,雍正瓷胎畫琺瑯才凝聚了當時的最高藝術成就,發展為清代彩瓷頂峰。

同時,統治者的積極參與又使它充滿皇家氣息。琺瑯彩瓷制作數量相對較少,所以彌足珍貴。

特別是康雍時期主要用於帝王賞玩,如果下賜重臣或外互動贈時一般都有記錄存檔。

研究表明,傳世琺瑯彩瓷絕大多數屬於清宮舊藏,幾乎傳世的所有琺瑯彩瓷自盛清後皆收藏於乾清宮中的庫房裏,連同乾隆朝配制的楠木匣一起收貯,流傳有序。

2、雍正皇帝親自把關

雍正極為喜愛琺瑯彩瓷,不但加強巡視和督察,還親自參與琺瑯彩瓷的設計和制作過程,對使用的原料、繪畫圖案乃至瓷器的樣式、尺寸都要一一過問。

宮中檔案中有不少關於雍正時期責令燒造琺瑯彩瓷的記載。

雍正十年六月十三,太監傳旨:「今日呈進畫琺瑯藤蘿花磁茶圓,再畫琺瑯時不必畫此花樣。其百蝶碗畫得甚不細致,欽此。」

對於燒造得非常出色的琺瑯彩瓷,雍正皇帝還會賞賜畫匠及燒造人。如檔案記載:雍正八年三月初六,當郎中海望呈進一對琺瑯彩鼻煙壺時,雍正問道:「畫此壺是何人?燒造是何人?」海望奏曰:「此鼻煙壺系譚榮畫的,燒琺瑯釉的是鄧八格,還有幾名太監幫助辦理燒造。」

奉旨:「賞給鄧八格二十兩,譚榮二十兩,其余匠人等爾酌量每人賞給銀十兩,欽此。」

由於雍正皇帝偏愛琺瑯彩瓷中的水墨山水和青綠山水,擅長此技法的畫家湯振基、鄒文玉也曾多次受到皇帝嘉獎,在清檔案中便有記載。並於雍正十一年每月給鄧文玉的錢糧加賞一兩。一位君臨天下政務繁忙的皇帝,對琺瑯彩瓷的制作關心到如此程度,甚至對燒琺瑯的匠人也體恤入微,這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最精彩的水墨山水葫蘆瓶也來到了藝庫,許多人並不理解,為什麽這麽多的頂級藝術品都匯聚到藝庫,原因就是我們慧眼識珠!

3、琺瑯彩的傳承

「庶民弗得一窺」的琺瑯彩瓷,從其創燒到衰落都是僅僅局限於宮廷之中的禦用品。當初,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宮造辦處的匠師將傳統銅胎畫琺瑯的技法成功地移植到了瓷胎上,開始使用琺瑯彩料在瓷胎上彩繪裝飾紋樣,由此創制了一個瓷器新品種。

雍正繼位後,更是持續推動琺瑯瓷的燒制,無論從技術還是裝飾上都取得了承前啟後的突破。

琺瑯彩瓷絕大多數屬於清宮舊藏,其表達的無限藝術性,今天依然成為所有立誌收藏的鑒賞和追逐的目標。

對於琺瑯彩瓷器民間有很多說法,比如稱之為「古月軒瓷」,由姓金名成字旭映者所畫。也有的說法認為是由胡姓畫匠所畫的瓷器,為了顯示出處,將「胡」字拆開,是為「古月」。

然而時至今日,古月軒的藏品越來越多,頂級的雍正年制、雍正禦制琺瑯彩也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的差距也立分高下。

資料中無任何資料證明「古月軒」是琺瑯彩的代名詞,所以,雍正的琺瑯彩還需要更多的實物來講述這個神奇的藝術品品種。

民國時期開始的古玩界曾流傳「古月軒」一說,雖然沒有根據,但至少表明琺瑯彩瓷在當時的社會地位與神化程度。仔細觀察皇家禦用的琺瑯彩瓷與古月軒彩瓷,有明顯的區別!

雍正琺瑯彩該有的藝術表現

四、雍正把瓷胎琺瑯彩推到新的高度

1、 唐英是雍正瓷器的轉折點

說到雍正琺瑯彩這裏不能不提到唐英,他於雍正六年起擔任禦窯廠的督陶官,正是由於他的督窯有功,禦窯廠才能燒制出造型完美、白潤堅質的薄胎瓷,為琺瑯彩瓷器的制作提供了首要條件。

琺瑯彩瓷器是在清康熙皇帝的親自授意下而創造的新品種,起始於康熙後期,頂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

雍正琺瑯瓷不論胎體、造型、繪畫、色彩、書法、印章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

雍正琺瑯彩之所以呈現如此完美的形貌,與當時的帝王雍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嚴肅苛刻的雍正對瓷器有著非同一般的喜愛,不但時常把玩欣賞,還直接參與到瓷器的制作中去,於是在一道道旨意的督導下,宮廷造辦處的工匠們,在繼承前朝經驗的前提下,開始了對琺瑯彩瓷新的探索。

雍正是一位審美情趣偏重清新雅致的帝王,他將自己的追求融入宮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他對常用的宮廷器皿在裝飾紋樣上倡導「內廷恭造式樣」,要求宮廷文物必須與宮外生產的「外造之氣」有所區別,親自下達「秀雅」、「細致」的禦旨。

特別指定唐岱、戴恒、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宮廷畫家為畫琺瑯器制作稿樣。而前朝所制的琺瑯彩瓷主要采用的是色彩單一,品種不多的進口琺瑯料,無法滿足皇帝要求。

為此造辦處的工匠們不得不開始了國產原料的試制。在雍正六年,宮中自制彩料獲得成功,多種淡雅的色彩,為雍正琺瑯彩多姿的紋飾提供了豐富的色彩。

雍正琺瑯彩小小的茶具寄托了多少文化內涵,只能慢慢理解!

2、院畫的風格發展

雍正帝喜歡水墨畫及設色山水,要求把「院畫」復制到琺瑯瓷器上,有如國畫「勾、畫、皴、染」各種作畫技法都要運用,使得紋案活潑,主體感強。且在畫面上增加了詩文、書法和印章,形成了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的中國畫形式。

雍正琺瑯彩瓷器,無論是滿飾紋樣還是裝飾有詩、書、畫、印四種元素的群組,無不美輪美奐。

經過雍正皇帝特別嘉許的裝飾紋樣,如青山水、赭墨山水、百花鬥方山水,和孔雀紋、飛鳴宿食雁,以及經過稽核同意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等裝飾紋樣,都可視為是表現於琺瑯彩瓷的帝王品味。

五、琺瑯彩瓷在雍正朝的幾個轉變與發展

我們從技術和裝飾紋樣兩個方向,看看琺瑯彩瓷在雍正朝的轉變與發展。

1、詩書畫印

「詩」,指選錄自隋、唐、宋、元、明歷朝詩人的名句。

「書」,是皇帝欽點寫字人的書法。

「畫」,乃由畫琺瑯人執筆或轉繪自院畫家手稿的圖畫。

「印」,則為呼應裝飾紋樣,分別由一組三個字的詞彙所組成的吉祥佳句。

雍正皇帝於雍正五年(1727年)降旨頒發「內廷恭造式樣」,指示宮廷文物必須與宮外生產的「外造之氣」有所區別,以從中建立一個專屬宮廷的風格樣式。

在裝飾紋樣上,雍正皇帝提出了「秀雅」、「細致」的要求,同時也指定了唐岱、戴恒、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畫家為畫琺瑯器制作稿樣。因此,雍正琺瑯彩瓷無不美輪美奐。

就琺瑯彩瓷的裝飾紋樣而言,詩書畫印四種元素因鮮見於宮外造作,故堪稱為「內廷恭造式樣」的典範。

追溯起源,雖然在康熙朝已偶有此種先例,然而因裝飾在雍正琺瑯彩瓷上的圖畫、題句和印章,乃至於器底款識,都有更為豐富多元的組合和格式,不僅一舉改變了康熙朝的風格,而且在畫匠和寫字人的通力合作下,詩畫印三者意涵相通,互為輝映。

2、山高水長

「山高水長」用以形容古代讀書人的道德風範,反映出雍正皇帝期勉自身的德行能與壽命相始終。

追溯歷史典故,「山高水長」用以形容古代讀書人的道德風範。

在這組以青綠山水為裝飾紋樣的作品上,印文也相呼應地出現「壽如」、「山高」、"水長"和"壽如"、"德高"、"誌遠",明顯地反映出雍正皇帝不僅期勉自身的德行能與壽命相始終,同時也盼望能活得像自然山水一樣天長地久。

3、鳥語花香

「鳥語花香」 的出現,象征了太平盛世,也改變了康熙朝靜謐的畫面,將一幅幅「精細」、「秀氣」的琺瑯圖畫裝點得熱鬧非凡。

事實上,從琺瑯彩瓷產燒背景的淵源脈絡來看,康熙朝時西洋畫琺瑯器與技術傳入清宮創燒之際,必須使用原施於金屬胎的琺瑯料施塗於瓷器上。

康熙時造辦處尚未能自行提煉彩料,以致許多顏色必須仰賴進口,而透過不同色料的混合才能創造出更多的顏色。在以西洋技術為前導下,琺瑯彩的彩料的豐富套用,雍正把瓷胎畫琺瑯做到了極致!

六、雍正琺瑯彩的藝術特點

1、 琺瑯彩的繪畫技法

繪畫是琺瑯彩瓷的精華所在,琺瑯彩的繪畫大多出自宮廷禦用紙絹畫的畫稿,據記載,從康熙到乾隆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義大利西洋畫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等。

這些名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的描繪在琺瑯彩瓷器上,形神兼備,各具特色,(宮廷畫家是否親自在瓷胎上作畫,他們除了畫稿,也有機會直接在瓷胎上作畫,一些出神入化的瓷器,他們直接作畫的可能性極大)。琺瑯彩瓷的繪畫無疑是其精華所在。

這些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的畫稿被精心地描繪於琺瑯彩瓷器上,使這一瓷品的繪畫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層位。琺瑯彩瓷器胎白釉潤,色調明快,其精湛程度遠非其他瓷器所能比。

2、琺瑯彩繪的發展有各自的時代特點

康熙時候的琺瑯彩繪大都仿照銅胎畫琺瑯時的色彩圖案。內容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西蕃蓮、纏枝秋葵,也有寫生花卉。構圖上是講究對稱的規矩圖案,花大葉大,內容簡單,缺乏生氣。

琺瑯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工筆畫。如康熙的琺瑯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在色地上畫纏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團花中心書壽,「萬壽無疆」,「九秋菊花」等。康熙琺瑯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琺瑯彩比較成熟,工藝上有所突破,彩料更為豐富。雍正時期有色地彩繪,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繪。白地彩繪能更好地突出琺瑯彩釉的艷麗鮮亮。

雍正琺瑯彩紋飾多為山水、竹石、花鳥等景物,同時在繪畫中配以相應的詩句,溶詩、書、畫於一體,別有風味,顯得更加高雅。

雍正時期還盛行單色作畫,如用胭脂紅、深蘭、墨彩……任選一色成畫,頗有中國畫風格。這是獨創,特別靚麗。

乾隆時期琺瑯彩繼承了雍正的風格,但枝藝上沒有雍正時嚴謹。由於乾隆帝對粉彩情有獨鐘,很關心和發展粉彩的枝藝。於是乎琺瑯彩有些退後,而出現了粉彩兼琺瑯彩之間的作品。這些過渡時期的產品也有其較高的藝術水平。

3、一改康熙的繪畫風格

雍正琺瑯彩瓷器在圖案裝飾方面,一改康熙琺瑯彩只繪花卉,有花無鳥的單調局面,大量出現描繪院畫風格的花鳥、花卉、竹石、山水等圖案,畫面空白處題以書法極精、內容文雅的相應詩句,而且詩文的引首都有一方朱文閑章,句末則有或兩方皆朱文、或上為白文下為朱文的閑章。

雍正琺瑯彩瓷器真正成為制瓷工藝與詩、書、畫、印相結合的藝術珍品。

七、雍正琺瑯彩的題詩格式

雍正琺瑯彩瓷器上大都題寫五言或七言詩句,一般為兩句,也有題一句的。其內容常與所繪紋飾題材相呼應。如:

(1)畫山水題:「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或「一江綠水浮嵐影,兩岸青山夾翠濤」。

(2)畫燕子題:「玉剪穿花過,霓裳帶月歸」。

(3)畫蘭花題:「雲深瑤島開仙逕,春暖芝蘭花自香」。

(4)畫牡丹題:「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繡雲」。

(5)畫蓮花題:「妝凝朝日麗,香逐晚風多」。

(6)畫芙蓉桂花題:「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詩句均為行草書體,筆畫流暢,與器形、紋飾相配,相得益彰。

詩句的迎首和末尾均配以內容文雅的閑章。

章之形狀有橢圓形的、也有長方或方形的,用料有礬紅和胭脂紅兩種,礬紅印較平滑,顏色接近橙紅色,胭脂紅印則有凸起感。絕大多數器物上詩句迎首鈐一印,末尾鈐兩印,也有少數器物上的詩句迎首無印,而只在句末鈐印。

雍正琺瑯彩的題詩印章

1、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迎首:「佳麗」,句末:「金成」、「旭映」。 圖章內容與所繪圖案亦有關系。

2、 雍正時這些題詩的書法極佳,並於題詩的引首、句後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

凡畫竹,都用「彬然」、「君子」章;畫山水則用「山高」、「水長」章;畫鳳鳥則用「鳳采」章;畫梅花,則用「先春」章;畫黃色紅色秋花的圖案,則要用「金成」、「旭映」章。

八、雍正琺瑯彩專人負責寫款和題詩

1、琺瑯彩書寫底款者,誰是為琺瑯彩瓷器書寫底款者,從檔案記載來看,應是原武英殿修書處的寫字人,後調到造辦處效力的徐同正。

2、琺瑯彩詩句書寫者,而雍正琺瑯彩瓷器上的詩句,多為戴臨題寫。

戴臨為武英殿待詔,檔案記載雍正皇帝多次降旨,命戴臨在琺瑯彩瓷器上題寫詩句。

如「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對,奉旨:著將此碗上多半面畫綠竹,少半面著戴臨選詩句題寫,地章或本色配綠竹,或淡紅色、或何色酌量配合燒琺瑯。欽此。於八月十四日畫得有詩句綠竹碗。」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八年唐英奉旨所編【陶冶圖編次】(凡二十則)上的文字說明,也是由戴臨書寫的。

台北故宮的雍正琺瑯彩

藝庫的雍正琺瑯彩小碗,簡直精彩紛紜!

3、雍正款識內外有別

對於雍正朝這些琺瑯彩瓷、類琺瑯彩風格的洋彩瓷,以及不同燒制地點的瓷器如何加以區分,除了彩料、工藝本身的不同外,從款識上也可看出其間區別。

【雍正年制】款:最典型的雍正琺瑯彩瓷是以藍色琺瑯料在器物底部書寫【雍正年制】四字款識,此類款識的琺瑯彩瓷器,彩繪紋樣和寫款的等工序都在清宮內造辦處中完成,屬於清宮料款一類。

【雍正禦制】款:許多雍正茶膏和中藥材的包裝器物上都書寫了【雍正禦制】款,【雍正禦制】款和【雍正年制】款有何區別,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不敢輕易下結論。等收集到一定素材,才能定義!

雍正琺瑯彩小碗 台北故宮藏

四字雙行宋鏨體印章式款最為多見,款外圍以雙方框,框線外粗內細,極其規整,很像是用刻好的圖章印上去的。

雍正琺瑯彩瓷器也有署青花款的,所見有「雍正禦制」四字雙行外圍雙方框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外圍雙圓圈,青花款都是在景德鎮禦窯廠在施釉前書寫在瓷胎上。

從總體上看,在清朝入關的(268)年裏,雍正瓷器制作是最完美的,特別是琺瑯彩瓷為中國的陶瓷樹立了難以攀越的高峰。

在封建社會中,皇帝的個人喜好往往可以影響整個朝代工藝美術的發展傾向。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僅僅沈湎於自我欣賞,而最高統治者的審美則可以貫穿到所有的宮廷藝術品的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