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打卡郵票上的南京文物古跡,把南京「郵」回家

2024-09-18收藏

來源:【紫金山新聞】

又是一年開學季,恰逢中秋國慶佳節,南京向大學新生發出邀請,挑選印有南京城市文化特色的明信片,把「南京」郵寄給家人。除了明信片,代表南京特色文化的歷史遺存,也頻頻登上郵票這個重要載體。不妨跟著訪古達人邵世海走近郵票中的南京文物古跡。

郵票中的南京長江大橋

一百年前,南京文物登上郵票

早在清光緒二十二年,其時,大清郵政尚未建立,南京原生的「金陵書信館」即發行了一套本地商埠郵票,其中有南京明孝陵、鼓樓、朝天宮等文物古跡。

在邵世海看來,這套郵票可視為南京文物題材郵票之濫觴。

「金陵書信館」發行郵票之明孝陵

「金陵書信館」發行郵票之鼓樓

邵世海在南京學習、生活已有20多年,一直對郵票上的南京文物題材,特別是對不可移動文物感興趣。留在南京工作後,他更是滿南京轉,訪古,拍攝文物古跡,等等,而這一切都緣於小時候集郵之啟蒙。

據邵世海介紹,在南京眾多不可移動文物中,中山陵一度頻頻登上郵票。從1929年發行的「孫總理國葬紀念郵票」,到1946年航空郵票,再到1947年發行的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紀念郵票,都是以中山陵為主題元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發行的航空郵票,則以航拍視角俯瞰整個中山陵,顯得十分壯觀。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傑出代表,也是遺存至今最重要的六朝時期文化遺產,深受外國人的喜歡,並將其套用到郵票創作當中。據邵世海介紹,有一枚發行於1996年,是亞洲郵展時期諾魯共和國發行的「南京六朝石刻-辟邪」;還有一枚出現在了列支敦斯登1997年發行的雲錦郵票中,其中包含了石刻辟邪的圖案。

遠處可見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橋大橋成為郵票寵兒

「1949年之後,在國內南京文物題材的郵票中,最知名的當數南京長橋大橋。」這組郵票發行於1969年,一套四枚。其時,南京長橋大橋剛建成不久。

邵世海告訴記者,早在來南京上學之前,他就透過郵票對南京長江大橋進行了一番了解和認識,「1998年9月初,我剛踏上南京的土地,就迫不及待地和送我的家人一起走路走到南京長江大橋的橋頭堡上,就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小到一顆釘子,大到公路鐵路承重的數據,都由中國技術人員自主生產設計,南京長橋大橋在中國橋梁史上意義重大。其形象一度代表了新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發行的南京長江大橋美術封上,在藍天白雲之下,橋頭堡的三面紅旗顯得非常鮮艷;1976年發行的遊泳之「萬裏長江橫渡」,遠處即為南京長江大橋圖案;1979年發行的T36鐵路建設中的「鐵路大橋」郵票中,也有南京長江大橋的身影。

如今,南京長江大橋不但是重要的過江通道,還是南京最「年輕」的市級文保單位。早在2009年,南京長江大橋就申報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卻因種種原因沒能入選。在此之後,由於文物保護屬地管理,而大橋跨越了南京的鼓樓、浦口兩區,它被分段公布為區級文保單位;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6年10月,集榮耀與傷病於一身的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進入封閉維修改造階段,其公路橋維修文物保護計畫成功入選第五屆「全國優秀古跡遺址保護計畫」;2018年1月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南京長江大橋已完全融入城市生活,成為大家共同的情感記憶。

「紫台」古代天文儀器頻頻現身

紫金山天文台不僅是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而且濃縮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輝煌。這裏完好地保存了明、清兩代天文學家實測所用的5件古代儀器,包括渾儀、簡儀、圭表、天球儀和地平經緯儀,現已一同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62年發行郵票中的中國古代科學家郭守敬和他發明的簡儀

1953年發行郵票中的古天文儀器

這些古天文儀器見證了中國古代天文學重要成就。上世紀30年代,為了免遭戰爭破壞,它們被悉數搶運至南京。當時,要搬運如此龐大的精密儀器絕非易事,只能透過最原始的辦法,即在底座墊上圓木,用人推著一步一滾地往前。

「今天,對著這些文物,依然可以感到另一顆心跨越時空的跳動。」邵世海介紹,1953年發行的特7「中國古代文物」中就出現了渾儀的身影。2012年,中國和丹麥聯合發行「古代天文儀器」,渾儀以相同的面目再次現身其中。1962年,紀92「古代科學家」中的天文郵品,圖案就包括了中國古代科學家郭守敬和他發明的簡儀。

一組南京老明信片發行五萬組

今天,集郵的人群已大幅減少,但南京作為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學之都、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不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數量全國居前,圖書館、博物館、文化藝術中心等也是遍及全市,依然有不少不可移動文物在一些關鍵節點登上郵票。

據了解,作為金陵大學舊址主要建築之一的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北大樓,位於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的原國立中央大學大禮堂等,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都曾先後登上郵票,在學校校慶期間發行面世,寄托著莘莘學子對母校、對南京的感念。

南京大學北大樓

「我特別喜歡雕刻版的郵票,雖然色彩上面不夠絢爛,但每一枚雕刻版的郵票都是經過設計師一筆一筆工筆的設計,再加上雕版師精心雕刻,最後透過先進的印刷裝置進行印刷。」邵世海告訴記者,他還收藏有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兩組【南京風光】老明信片,均於1955年4月在南京初版。

1955年初版的【南京風光】老明信片

紫金山天文台

玄武湖內的南京少年之家

燕子磯

玄武湖

明孝陵

中山陵博愛坊

中山陵

【南京風光】第一組,以南京明孝陵石象為封面,包含中山陵、中山陵正門、中山陵流徽榭、明孝陵、靈谷寺等12張圖片;第二組以玄武湖為封面,包含玄武湖雪景、棲霞山、紫金山天文台等12張圖片。從版面資訊可以獲知,這組明信片在發行次年就進行了第三次印刷,發行量達50000組,定價均為六角。相隔將近70年,它們正無聲地細訴著南京從光陰裏流過的故事。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峰

受訪者供圖

本文來自【紫金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