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寧願搶個毛娃娃!傳統收藏品現狀,年輕人在離場,審美的鴻溝!

2024-04-13收藏

看新聞報道,上海靜安大悅城,在不久前,這裏還上演了一幕令人嘖嘖稱奇的景象:淩晨兩點,一大波年輕人手捧被褥紮堆而來,開啟了一場瘋狂的"娃娃搶奪戰"。

高中生、大學生,甚至不少剛踏入社會的年輕白領,都加入了這場"娃娃狂歡"的行列。就為了一款限量的毛絨公仔,他們不惜熬夜排隊數小時。最終在短短10小時內,該商家單店銷售額就突破了268萬元的天文數位!

看到那些瘋搶毛絨娃娃的年輕人,我是感到又好氣又好笑。怎麽就這麽缺根筋,連個玩具都能這麽上心?不過話說回來,我們這些所謂的中老年人,在他們看來也未嘗不是一樣。花重金買幾個古董瓷器、幾冊線裝古書,不也是一種被他們嘲笑的現象嗎?

我們這些所謂的收藏品和年輕人追捧的玩具手辦,在觀念上已經存在代溝,兩者難以溝通了。傳統收藏品市場正面臨著滑坡危機,年輕人的離場加劇了這一趨勢。行業唯有自我革新,才能煥發新生機。

沒有年輕人傳統藏品無法發展

我們中老年收藏愛好者對古玩、字畫、錢幣等傳統藏品念念不忘,執著已久。可是不知不覺中,我們身邊的同好圈子已經老去,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少見。

根據統計,絕大部份藏品的擁有者和追捧者都集中於45歲以上人群。以珍稀古籍為例,2022年中國古籍類拍賣總成交額同比下滑近20%。如果始終得不到新鮮血液的湧入,終有一天,老一代人離世之後,這些珍貴文化遺產也將無人問津。

與此同時,現在的年輕人才是未來最重要的消費主力。中國18-35歲年輕群體規模約7.5億,每年消費支出總計達4萬億元。這麽一批追求個性、遊刃有余的新生力量,正是推動每個行業不斷煥發活力的根本保障。

然而可惜的是,現如今他們的熱情遠未引入到我們這些傳統藏品的領域中來,反倒他們更喜歡追捧盲盒、潮玩等等。我們如果還固步自封、我行我素,勢必最終被時代所遺棄。

傳統藏品審美與年輕人訴求存在鴻溝

"老古董,看著就沒勁。"問及為何對瓷器古玩不感興趣時,很多年輕人都是這麽表達的。不難理解,我們眼中的傳世瑰寶,在年輕人看來不過是一堆缺乏互動性、缺乏新意的死物而已。作為"後浪",他們更追求個性新奇、多元包容的體驗式消費。

而固守單一形式的藏品無疑很難激發他們的共鳴。擺在博物館裏的藏品哪怕價值連城,但對於年輕人來說也只不過是件冰冷的磚頭罷了。

除了藏品形式本身的陳舊,行業在銷售、宣傳等方面也缺乏應對年輕群體的有效途徑。一方面,網上網下的購買渠道仍很不便利,無法適應現在年輕人"足不出戶"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還有很大一部份收藏商家和博物館在推廣傳播上手段陳舊,甚至根本就忽視了新媒體這一與年輕人親和的平台。缺乏共同語言,傳統的收藏品必然難以與現在的年輕人拉近關系。

轉型創新是突破之路

傳統藏品要想重新俘獲年輕人的心,絕非一蹴而就。傳統收藏品也要追求"新意"和"創意"。 看看近年來,精心設計的盲盒、周邊手辦等"二次元"文化元素,結合了年輕人喜歡的動漫形象,就極具爆款潛力。

早在幾年前,一些博物館就曾舉辦過相關主題展覽,收獲了不少年輕人的駐足參與。同時,相關IP周邊和衍生品的熱銷,也證明了"跨界聯名"的商業價值。面對這一新潮審美趨勢,如果我們還鉆牛角尖、固步自封,傳統收藏品難免會被市場無情地拋棄。

即便藏品和體驗都實作了革新,如何將這份新鮮事物推廣給年輕人,也是一個重中之重。這就需要我們借重新媒體的力量,切實與年輕群體實作全方位對接。微博、抖音上不乏湧現出的博物館網紅,透過生動有趣的方式解讀藏品文化。相較枯燥的講解,如此貼近年輕人喜好的傳播手段,無疑能更好地引發他們的關註。

結語

古往今來,收藏文化之所以能代代相傳,正是因為不斷有新人加入、推陳出新。如今,還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只會讓璀璨的非遺文化就此中斷傳承、失去生命力。

藝術永遠不應該止步,文化也註定要隨時代的變遷而與時俱進。面對年輕一代追求個性、追求新鮮感的消費理念,我們固守陳規已然落伍。唯有放下身段,順應時代潮流,主動擁抱創新,傳統藏品市場才能重新煥發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