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胡承剛與歷史收藏的難解情結

2024-07-09收藏

記者 羅瀚 通訊員 萬小新

在湖北省監利市愛民路大市場內,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收藏門店,不足20平方的店鋪內,分門別類擺放著各類不同時期的監利歷史書籍和紅色書刊畫報,這裏沒有鬧市的繁華,沒有商鋪的喧囂,從小店飄出的陣陣書香讓人感受到一股耐人尋味的文化氣息,很多文化人和藏友都經常關顧這裏,或買書,或暢談,心情無比愉悅,年近花甲的胡承剛,便是這家書店的主人,從二十歲開始,他走上收藏監利歷史文化及紅色文化之路,一幹就是四十年,個中有太多憾人心魄的故事……

擺攤賣書為生計

胡承剛出生於該市紅城鄉一個普通農家,因為兄弟姊妹眾多,剛上完初中的他便走上了躬耕田壟之路,由於他家地處城郊結合部,村裏大多數農田都被征收,一畝多地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胡承剛只得就近打零工維持生活,曾當過營業員、進過工廠,幹過搬運工,飽受人生的艱辛與磨煉。無論在哪個崗位,胡承剛都兢兢業業,百倍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他知道自己打苦力工的原因還是文化上的先天不足,決意後天彌補,他在工作之余,總是如饑似渴地學習文化知識,諸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歷史巨著他百看不厭,【二十四史】也通讀多遍,由於喜歡讀書,又無過多的閑錢去買書,心靈飽受煎熬,一天,他路過城關一家廢品收購店,發現店老板正把一撂舊書刊打捆,他走近一看,全是老舊書,於是和老板溝通,用略高於市場的價格把這撂舊書全買了回來,從此以後,胡承剛淘書成癮,每天騎腳踏三輪車,巡回於全市的十多家廢品收購站,買回自己所需的「精神食糧」,慢慢地家裏的舊書刊堆成了小山,老婆心疼地責備他是書呆子,只知看書,書再多也不能填飽肚子。老婆的一番嘮叨果真讓他心裏開了竅,他想,把批發購回的舊書拿到集市上論本論冊賣或許是條營生之路,第二天,他把家裏的舊書捆好後搬上三輪車,在人流相對密集的集貿市場、學校等地擺起了書攤。舊書根據品質好壞,自己定價,一天下來,人是辛苦點,但多少能賺回一些生活費,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二百多元。從此,胡承剛便成了流通書攤的小老板。

歷史收藏不了情

監利因三國時期吳國派官設治,兼收漁稻之利而得名,距今已有二千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監利出現了一段段震古爍的歷史時段和多名歷史名人。首先說春秋戰國時期,監利出現了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伍子胥。伍子胥又名伍贠,春秋楚國人,父親伍奢因仗義執言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逃到吳國,投靠公子光(闔閭)門下。伍子胥是古代水戰兵法的開創者,在中國兵學史上具有重大地位,代表作品有【水戰兵法】,他主持開挖了世界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江,既避免了吳地的水災,又利於當地的漕運與灌溉,對當地百姓的生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明代哲學家李贄曾這樣評價伍子胥:「伍子胥絕孝純忠,驚天震地,楚之烈也。」清末梁啟超也稱贊道:「伍子胥智勇深沈,真一世之雄也。」經相關學者專家多方考證,確認伍子胥是監利黃歇人,民坊也流下了許多口口相傳的感人故事,後世很多文人墨客競相挖掘對其故事搜集整理,集結成冊。作為土生土長的監利人,更兼熱愛歷史的收藏人,胡承剛便開始花費精力對伍子胥相關的資料書籍進行搜集,據胡承剛介紹,截至目前,關於伍子胥的資料與書籍已有100多份,很多學者、專家透過來小店查閱這些資料,對伍子胥又有了全新的認識與評價,這些難得的資料與書籍透過胡承剛的宣傳,對監利文化軟實力的營造真正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監利是一塊紅色的土地,在國內戰爭時期,監利周老嘴便是湘鄂西紅色首府,系全國三大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1928年,賀龍、周逸群受黨中央派遣,從上海輾轉來到湘鄂西,發動群眾開展鬥爭,隨著農民運動的發展,紅六軍在監利汪橋成立,柳直荀任政治部主任,同時設立了「工農紅軍洪湖軍政學校」。走進位於周老嘴鎮的老正街96號,當年的作戰室還保留著原來的模樣,十把椅子緊湊擺放在一張長木桌周圍,桌前懸掛著湘鄂西蘇區形勢圖,將我們帶回了那個血與火交織的年代。當時監利30萬人參戰,10萬英烈血染沙場,他們濃墨重彩書寫了一篇篇驚鬼神、耀日月的革命鬥爭史詩。歷史的烽煙已經遠去,怎麽能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胡承剛覺得自己肩上有一種沈甸甸的責任,於是又傾其家中所有,投入到紅色收藏中來,或討或要,很多是出錢收購,一旦發現紅色收藏品,他想盡辦法都要弄到手,就是這股釘子釘板凳的鉆勁,榴彈炮打飛機的追勁,少男少女戀愛的纏勁,把自己想要的紅色藏品悉數收入囊中,後來,他又迷戀上了紅色電影畫報的收藏,特別是戰爭年代的電影畫報更成了他的最愛,近四十年中,他收藏的紅色藏品多達數千件,光紅色電影畫報就有一千多幅,走進他的門店,瀏覽琳瑯滿目的畫報和紅色書籍,讓每個人的心靈和大腦再一次受到深刻的洗禮。

巡回義展鑒赤誠

歷史書刋與紅色歷史資料日益增多,放在家裏心裏不是個滋味,聽說該市收藏協會要在愛民路建立古玩收藏一條街,胡承剛立馬在愛民路市場內租一家門店,除了舊書刊銷售外,更多的是展覽歷史書籍和紅色書刋,讓書報愛好者來此鑒物賞畫,為賡續紅色歷史,胡承剛開始了大膽的決策,以門店為陣地,將監利歷史及紅色歷史向全市滲透,進入二十世紀,他便每年幾次在全市範圍內開始了巡回義展,每年「九·一八」國恥日,胡承剛便用三輪拖著一車書報在容城鎮、實驗中學、長江中學等地辦起了「勿忘國恥,愛我中華——抗日戰爭電影海報展」和「紅色書報藏品展」,他既是舉辦方,又是講解員,忙得不亦樂乎。近千張的電影海報和日本侵華資料宣傳圖片吸引了無數市民和學生爭相觀看,從而讓大家受到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胡承剛夫婦只育一女孩,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盡管負擔不重,但因自己是農村戶口,又沒過多的經濟來源,靠舊書報買賣和老婆打零工賺點生活費,老倆口生活十分清貧,但他對監利歷史及紅色收藏從不吝嗇,大半生的積蓄幾乎全用於收藏,而他巡回展覽一切開支自掏腰包,很多學校、單位都想給他報銷一點費用,都被他嚴辭拒絕,除了吃頓便飯填飽肚子外,一根煙他都不會接受。

就是這種家國情懷,就是這種錚錚風骨,贏得了更多人的尊敬,也結識了許多收藏界的朋友,很多收藏朋友願出高價購買他的紅色藏品,都被他婉言拒絕,因為他知道,這些帶有歷史銘印的藏品可遇不可求,一旦賣給他人,自己的紅色藏品就缺乏完整性,以後的紅色藏品展覽又多一份遺憾。

「由於監利歷史書籍及紅色藏品內容太多,而小小門店容納量有限,如果能得到相關部的重視,幫忙安排一個比較大的展廳,真正辦起一個監利歷史及紅色藏品展覽館,我會將家裏的藏品整理歸類,讓監利兩千年歷史完整呈現在市民面前,透過來此學習鑒賞,提高廣大市民對監利歷史的認知,讓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建設和美、繁榮的監利大家庭發光發熱,讓青年學子篤誌學習,學業有成,以後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這就是我收藏監利歷史的初衷」胡承剛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