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這22樣老物件,你能全部認識,說明你不再年輕了

2024-03-27收藏

引言

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幾十年裏迅猛發展,這種進步的態勢雖然喜人,但也導致很多生活用品的更叠極為迅速 。

在古代,一種生活用具在幾百年的時間裏也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在現代社會,同一種用途的物品,一代人可能就會經歷它的數次變化。

有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電話。

從固網電信到大哥大、小靈通等的出現,再到現在全面屏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電話歷經多個時代,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才多長時間?

但是這樣迅速的變化,有時也會讓人心生感慨,懷念過去那個一樣物品就夠用一輩子的時代。

下面,小編就精心找出了一些基本已經消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大家來看看能認出來幾個。可以全部認出來的,一定不是年輕人了!

正文

大家認識下面圖中顯示的工具嗎?這個是吹谷機,有的地方也叫風車 。

這是一種農業機械,主要作用是分離谷物中的雜質和灰塵 。它通常由一個風扇和分離器組成,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谷物中的雜物,使其更加純凈。

吹谷機的工作原理很簡單。

當谷物倒入吹谷機的進料鬥時,風扇開始旋轉,產生強大的氣流。這些氣流將谷物吹向分離器,分離器則將這些谷物與雜物和灰塵分開。

經過分離後的谷物變得更加純凈,可以直接用於食品加工或動物飼料生產。

吹谷機在過去的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清除谷物中的雜質,提高谷物的品質和價值。同時,吹谷機也可以減少我們的工作量,提高生產效率。

不過,使用吹谷機時需要註意一些問題。

例如,應該定期檢查和清潔吹谷機,以確保其正常運轉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此外,使用吹谷機時也需要註意安全問題,避免因操作不當而造成意外傷害。

認識吹谷機的朋友,想必也下面這個物件——打谷機 。

打谷機是一種用於分離谷物和稻草 的農業機械,它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打谷機通常由一個大圓筒和一個動力系統組成,圓筒內部有許多硬木棒或鋼棒,用於擊打進入圓筒的谷物,將其中的稻草分離出去。

當谷物收割後,我們會使用打谷機將其進行分離。谷物進入打谷機的圓筒後,在高速旋轉的木棒或鋼棒的打擊下,稻草被分離出去,而谷粒則保持完整並從圓筒的另一端排出。

打谷機是基於打擊和篩選的原理,透過高速旋轉的木棒或鋼棒對谷物進行打擊,使稻草與谷粒分離。同時,篩選裝置則將分離出來的稻草篩選出來,使谷粒得以順利排出。

下圖中是一個米鬥 ,這個應該比較好認吧?

米鬥是一種量器,主要用於測量和計量大米、小米等谷物的容量 。在中國古代,米鬥是常見的量器之一,也是國家標準的容量單位。

米鬥的形狀通常是一個長方體,其大小和形狀因地區和歷史時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它的材質多為木材、竹子或金屬等,其中木材是最常見的材質。

使用米鬥時,先將谷物倒入鬥內,然後用尺子或木板刮平表面,保證測量準確。在測量時,需要特別註意米鬥的清潔和幹燥,以避免誤差。

現如今,米鬥雖然已經逐漸被現代化的計量工具所取代,但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依然不可忽視。

這個東西就好認了,哪怕沒有用過的小夥伴,也應該見過它。

石磨 ,是一種傳統的農用工具。用於將糧食(如小麥、玉米、大豆等)磨成粉末或漿狀 ,以便制作各種食品。石磨由兩個圓形的磨盤組成,一個固定,另一個可以轉動。糧食從上面倒入,經過兩個磨盤之間的縫隙時,被研磨成粉末或漿狀。

石磨的工作原理基於研磨和擠壓的原理。當轉動的磨盤轉動時,糧食顆粒受到磨盤的摩擦和擠壓,逐漸被研磨成粉末或漿狀。

石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古代就已廣泛使用。

雖然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石磨逐漸被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機械磨取代。但是,在一些農村地區,由於石磨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它仍然被一些農民所使用。

此外,一些傳統食品制作也需要使用石磨來保持其原始的風味和品質。

犁 ,現在雖然少見,但是還沒有結束歷史舞台。

犁是一種重要的農用工具,用於耕耘土地、翻土和播種 。

現代的犁通常由犁體、犁柄和犁轅等部份組成。

犁體的材質多為鋼材或硬質塑膠,形狀設計為適合耕作土地的彎曲刀片;犁柄是犁的把手部份,方便操作犁的人把握;犁轅則是連線犁和牲畜的部份,通常是一根長長的木桿或金屬桿。

使用犁進行耕作時,先將犁插入土地中,然後透過牲畜的牽引使犁向前移動。隨著犁的移動,土地被翻動並松軟化,從而創造出適合種植作物的土壤環境。犁耕的效果取決於土地的濕度、土壤型別、犁的種類和操作方式等因素。

下面要介紹的,說起來算是一種「洋玩意兒」——煤油燈 。

煤油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照明工具,使用煤油作為燃料,透過燃燒煤油產生光線。這種燈具曾經是家庭、學校和辦公室等場所的主要照明裝置之一 ,直到20世紀中葉被更安全的電燈所取代。

煤油燈通常由燈座和燈頭兩部份組成。

使用煤油燈時,可以透過調整燈芯的長度和粗細,控制煤油的燃燒程度和產生的光線亮度。

煤油燈具有一種獨特的氛圍和情調 ,使人們在使用它時能夠感受到一種懷舊和浪漫 的氣息。

然而,煤油燈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煤油易燃易爆,使用時需要特別小心。

籮筐和扁擔 ,是中國農村地區傳統的生活工具,是農民在農耕、搬運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

籮筐通常是用竹子或荊條等材料編制而成,形狀呈圓形或方形,主要用於裝載糧食、蔬菜、水果 等物品。

在過去,我們經常使用籮筐和扁擔來搬運收割的糧食、蔬菜等物品。到了現代社會中,雖然機械化的運輸方式已經取代了這些傳統工具,但在一些偏遠地區,籮筐和扁擔仍然被廣泛使用。

籮筐和扁擔是中國農村地區傳統的生活工具,具有實用性和文化意義。它們見證了中國農村的發展和變遷,也承載著農民的辛勤勞動和樸素的生活態度。

獨輪車,又稱為「單輪車」或「獨輪子」 ,是一種簡單而實用的運輸工具。

除了實用性之外,獨輪車還具有文化和歷史意義。它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象征之一,代表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獨輪車的使用已經逐漸減少。機械化的運輸方式已經取代了人力運輸,使得獨輪車的使用場景變得越來越少。

牛鈴鐺 ,通常由金屬制成,具有一定的重量和響度。它的主要作用是警示和提醒周圍的人或動物註意安全 。鈴鐺的一面通常有一個或多個開口,使得鈴鐺在搖晃時能夠發出清脆的響聲。

在放牧或運輸過程中,牛群需要穿越道路、田地或村莊等場所,為了保障安全,人們通常會給牛掛上鈴鐺。

當牛群移動時,鈴鐺會隨著牛的步伐搖晃並行出響聲,提醒周圍的人們或動物保障安全。此外,在集市上或運輸過程中,牛鈴鐺也可以作為標識和記號,幫助人們辨認和追蹤牛的來源和去向。

下面這個東西,恐怕認識的人要少一些了。

砘(dùn)子,又稱為「砘車」或「砘軲轆 」,是一種傳統的農具,主要用於耕種和土地平整 。

砘子在中國農村地區廣泛使用,特別是在北方平原地區。

在耕種季節,農民會使用砘子犁地、翻土、播種 等,使土地變得松軟和平整,為種植作物做好準備。此外,砘子還可以用於土地的深耕和除草 等作業。

鬥笠 ,以前人們用來防雨、防曬的工具,後來逐漸成為江湖俠客、隱者的專屬「裝備」 。

現在,人們使用鬥笠,更多是因為鬥笠所象征的個性含義,而非它的實用功能。

下面這個東西,南方的朋友恐怕不多見,這叫做耩(jiǎng)子 。

耩子是一種傳統的農具,主要用於耕種和播種 。它的主要結構是一個長木桿,桿上裝有犁鏵或播種器等耕種工具。

在春季和夏季的耕種季節,北方的農民會使用耩子進行犁地、播種等作業。此外,耩子還可以用於土地的深耕、除草等作業。

看了一個不常見的,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常見的。

不過,這個東西大家肯定都知道是電視 ,但真的用它來度過無數個夜晚的人,恐怕也不多見。

如果沒記錯的話,右上角上邊那個旋鈕是用來調換頻道的,而下面那個是用來調整音量的。

下面這個農具,有沒有誰使用過?

這個東西學名叫做耮(lào),有的地方也稱為耱(mò) ,主要用於平整土地和破碎土塊,以便於播種和作物生長。

我們在使用耮時,會將其放置在土地上,有尖刺的一面朝下。然後前面由牲口拉著,一個人站在耮上,向前移動。

這樣做可以使木板和鐵齒與土地表面摩擦,透過耮的刮擦作用,土地可以變得更加平整,土塊可以被破碎成細小的顆粒。

耙子 是一種農具,主要用於土地整理。它的主要結構是一個長柄和多個尖銳的鐵齒或木齒,用於翻土、松土和碎土 等作業。

在使用耙子時,我們會將其插入土地中,然後用力推動手柄,使齒部深入土中。透過來回拖動耙子,可以翻動土壤,使其變得松軟和平整。

此外,竹耙子也可以用來將玉米粒、麥子粒等攤開、攤平 。

鐵制(鋁制)燒水壺 ,這也是一種好像沒有使用多久便被逐漸淘汰的東西。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種燒水壺和茶壺是同一時期的物品,兩者的外表差不多,只是大小不一樣。

那時候,燒水還不叫燒水,叫「坐水」;喝茶,大多數時候也就是喝5塊錢一袋的猴王。

下面這個東西,一般人可就不知道是什麽了。

這可以稱得上是最早一代的兒童座椅 了,我們現在看著它又臟又破,當時這也是大戶人家才能擁有的玩意兒。

至於它的功用那就不用多說了,知道這是什麽東西之後,大家自然就知道它是用來做什麽的。

結語

以上這些老物件,大多數都是農業用品,少數是生活用品。

它們雖然基本被淘汰了,但是這些老物件中蘊含的勞動人民的智慧,保存了下來。 沒有這些老物件,也就不會有現在那些現今的生產工具。

參考資料

1. 【在華北平原「消失」的農具】

2. 【黑白電視—抹不掉的記憶】

3. 傳統工具.紅動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