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周靜:如玉似冰的清代反瓷

2024-09-04收藏

反瓷亦稱為「生瓷」,是一種特殊的瓷器制作工藝。清末民初古董研究學者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說:「有一種雕瓷純不塗釉者,名曰反瓷。」其特點是在瓷土作胎的基礎上,不施任何釉彩,直接雕琢紋飾後入窯焙燒而成。這種瓷器因其獨特的制作方法和不施釉彩的特性,呈現出如玉似冰、晶瑩美觀的外觀效果。

【飲流齋說瓷】

反瓷制作始於明代萬歷時期的景德鎮窯,並在清代的同治、光緒年間達到盛行。它主要以燒造文房用具為主,如筆筒、筆洗、水丞、水盂等。這些文房用具不僅因其圖案精美、工藝考究而被譽為「文玩」,而且因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藝術價值而成為收藏家追捧的物件。【飲流齋說瓷】記錄有乾隆時代呈海棠四方形的筆筒,有夔龍古錦紋,「質瑩畫細,雖小品亦自足珍」。反瓷雖然不上釉,但有些還是要上彩的,在許之衡看來,「筆筒反瓷而墨彩者因常有之,若反瓷而胭脂水彩者,誠為罕見之寶。」

裝飾手法

反瓷的裝飾手法多樣,包括畫、刻、雕、琢等,造型各異,可用可賞。其器身通常飾有浮雕圖案,並且制作中對手工雕刻師傅的技藝要求極高,因為其沒有釉色,所以要想精美就必須雕刻精美。這種瓷器的胎土主要由景德鎮高嶺土制成,礦物組成部份包括高嶺石、石英和雲母,燒成後的反瓷制品如骨似玉,別具特色。

清乾隆款反瓷雕雲龍紋葫蘆瓶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款反瓷雕雲龍紋葫蘆瓶,為上小、下大的束腰葫蘆形,口沿外卷,短細頸,上部葫蘆略小,下部葫蘆為圓球形,器底為圈足。形體端莊秀美,胎體輕薄,無釉露胎,胎色盡顯。器身貼塑流雲紋飾,片片雲朵浮於器表,別有一番景象;上、下葫蘆各雕塑有雲龍,上部一龍身形矯健穿行祥雲間,下部二龍昂首翹爪,嬉戲火焰珠,雲龍之下雕刻海水紋。全器構圖生動、雕刻傳神,龍眼可滑動,龍鱗、龍爪等細部亦雕刻精細,雖是澀胎未加施彩,更顯其素雅高貴;瓶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方圖章款。

清仿乾隆款反瓷雕雲龍壺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清仿乾隆款反瓷雕雲龍壺,廣口,直頸,溜肩,圓腹,底部為外撇圈足,足底露胎;壺頸肩處左右側為雙獅首耳,獅口銜以鏈環。全器由反瓷工藝制造,為白色素胎地,不施任何彩釉;口外沿為一圈如意雲頭紋,壺表面為素錦花地,分飾八寶圖案,八寶上各系有飄舞的彩帶;壺前後兩面各有圓形開光,開光內雕刻有二龍戲珠圖案,另有海水、火焰、雲紋;器底鐫刻陽文篆書「大清乾隆年制」方圖章款。該器采用圓雕、透雕、浮雕、線刻等技術,雕工精湛,雙龍、雙獅眼睛可以左右轉動,十分新奇。

清代反瓷雕王母慶壽筆筒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反瓷雕王母慶壽筆筒,圓柱立筒式,直口直壁,底部為壁形底。全器無釉露胎,為反瓷工藝所制。內壁為素面,器身以透雕、圓雕、浮雕、線刻等手法刻畫「西王母慶壽」的神話故事,仙境之中有祥雲、瑞樹、亭閣、枯桴,各個場景內分刻多組人物,有南海觀世音、踏海之八仙、福、祿、壽三星、踩雲仙女、和合二仙、提錢劉海等,或成群結隊,或三兩為伴,或一人獨行,各路神仙均面帶喜悅,手持寶物、果品,衣帶飄飄趨奔盛會而去,所刻形象極其生動;器底心刻有陽文篆書「陳國治作」方圖章款。陳國治為安徽祁門人,清道光、鹹豐年間景德鎮著名雕瓷藝人,善於在瓷板上雕刻花卉,深淺適度,富有畫意。他還將瓷雕與釉色相結合,仿竹木、象牙器,無不神形俱備。曾有他精雕細刻的仿漆器,釉色極似髹漆。傳世他制作的雕瓷器鳳毛麟角,偽器倒是很多。【飲流齋說瓷】說:雕瓷之巧者有陳國治、王炳榮諸人所作品,精細中饒有畫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極神似。

清代反瓷雲龍戲珠紋如意耳瓶

廊坊博物館藏清代反瓷雲龍戲珠紋如意耳瓶,侈口,卷沿,束頸,圓鼓腹,腹以下內束,圈足外撇。通體以堆貼、浮雕及線刻手法表現紋樣,口沿、頸上部及圈足外貼飾對稱的忍冬紋、如意紋及海水紋,頸、肩相接處貼飾對稱的兩個如意耳,耳下分別吊掛兩只長系鏤空花籃。腹部兩側紋飾設兩個圓形開光,開光內雕飾相同的二龍戲珠紋,雙龍盤繞彎曲,眼、舌均能活動,栩栩如生,堪稱一絕。瓶身以牡丹作地紋,「暗八仙」點綴其中,即扇、劍、葫蘆、陰陽板、花籃、漁鼓、笛、荷花。器底刻「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該反瓷瓶色澤灰白自然、造型勻稱,裝飾格調高雅,雕刻技法精湛,實屬同類器中罕見。

透過以上館藏的反瓷瓷器,可見反瓷的制作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精湛技藝,亦展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