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北京大學藏秦權的觀察與研究

2024-05-26收藏

關註 ▲書藝公社▲ 與萬千書壇精英,

探尋醉中國的書畫印生活新方式!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秦權

載北京大學考古系編:【燕園聚珍——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展品選粹】,文物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205頁。


來源 |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作者 | 熊長雲
分享 | 書藝公社(ID:shufaorg)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有一枚秦權,此權的真偽曾受到一定程度的質疑。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員熊長雲在【北京大學藏秦權的觀察與研究】一文中將北大藏秦權定為真器,並從秦一斤權制作、設計之精密的角度出發,分析一斤權在衡制系統中可能具有單位標準器的意義,而量制系統中與「斤」相似的單位「升」也具有相似的基礎單位性質。作者指出,加強單位器的標準化,可有效強化度量衡系統的穩定性。本文原題【北京大學藏秦權與單位權意義探論】,原刊於【古代文明】第12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版。本次公布作者略有修訂。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有一枚秦權。此權為青銅質,半球形,上有鼻鈕,周身刻有秦始皇詔書40字。權身通高3.56厘米、底徑4.75厘米,權底略凹,仔細觀察有工具加工痕跡。此外,底部又有漆書編號1951.78.8和J94,另有標簽,註明今藏號96.0505。此權在1951年已入藏北大考古系,後調歸賽克勒博物館,並著錄於【燕園聚珍】一書中。

巫鴻先生在【秦權研究】中曾簡要著錄此權,註為「北京大學藏」,列入【附表Ⅱ】第22號,標註重量為273克。然而,此權重量因超過學界所認為一斤權重的平均值,故受到一定程度的質疑。【秦權研究】中即認為此權「疑偽」。此後匯存、研究古代度量衡的諸多著作,如邱隆、丘光明、顧楙森、劉東瑞、巫鴻先生所編【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丘光明先生【中國歷代度量衡考】以及丘光明、邱隆、楊平先生所編【中國科學技術史·度量衡卷】等,皆未收錄。吳鎮烽先生【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影像整合】中,雖收錄此權,列為18899號,定為真器,但未標註重量。此權的相關數據,長期以來未得到度量衡史家的關註。

2016年10月,筆者與北大考古文博學院董珊教授於賽克勒博物館重新鑒定並實測此權。經測量,此權重273.7克。經實際觀察,得知以往未作出說明的是,此權在貼近權鈕的一側,有一貫穿而整齊的斷裂痕跡,其長度為4.31厘米,最寬處為0.41厘米。由此殘損的銘文,包括第二行「皇帝盡」、第十行「法度」以及第十一行「則」等字。我們認為,裂痕中部所增加的部份銹蝕,可能是導致此權品質增重的主要原因。這一情況,使得此權較以往所知秦斤平均重量248±2克,達到10%的偏離。不過,由於其底徑、高度與所見的秦一斤權大致相近,可知仍當判定為一斤權。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秦權

熊長雲 攝

我們檢核清末民國以來的秦權著錄,發現此權曾著錄於羅振玉在1930年出版的【貞松堂集古遺文】,由註文「貞松堂藏」,可知原為羅氏舊藏。【貞松堂集古遺文】收錄此權銘文,由羅福頤摹寫,與北大藏權比較,二者銘文的字形、排布均具有極為相似的特征。此外,北大藏權文字有所缺損,而在羅氏摹本中,「皇帝盡」三字已作補全,但摹寫「灋」字「廌」部時,羅氏誤將原器左側的劃痕摹入。這也從細節證實,摹本中看似完整的秦權,應就是本文討論的這一件。

羅振玉:【貞松堂集古遺文】卷十二,第36頁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9月版,下冊第143-144頁

仔細觀察原權,其略有殘損,但制作相當規整,且銘文鑿刻簡率、自然,也與其他秦器刻銘風格相符。正如巫鴻先生所指出:「出土秦權多異體字,而以往著錄秦權大多作標準小篆,其原因很可能是由於著錄家只相信標準篆體為‘相斯遺風’,文字異體的秦權往往在懷疑不取之列,而作偽者也往往掌握這種心理,而且模仿標準小篆較易,刻寫可信的異體字則非作偽者學識能力所及。」北大藏秦權,則不屬於常見的偽銘風格。【秦權研究】中將貞松堂著錄秦權列入【附表Ⅱ】第8號,並認為8號權為真器。實際上,8號權就是北大藏權,故從銘文看,北大藏權亦應不偽。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藏秦權拓本

秦權的鑒定,往往因認識的發展而有所反復。巫鴻先生即指出,「一九六五年商承祚先生著【辨偽】一文,始從量值、形態、銘文等方面系統總結了秦權特殊的辨偽標準,提出許多正確看法。」同時也認為商承祚判定的許多偽權,實際為真權。正如以往商先生認為,「平陽斤」刻銘不合體例,「絕無地名與單獨一個‘斤’字連在一起之理」,但出土‘高奴權’刻‘高奴石’,與‘平陽斤’體例完全相同,可證後者非偽。可見對於秦權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此權重量雖然有所偏離,但不合制度的重量,實際也與此權銹蝕狀態相關。因此,綜合多方面考慮,我們傾向認為此權不偽。盡管此權重量不具有參考性,但仍不失為一件重要的秦權資料。

北大藏權屬於秦一斤權,類似秦權已多有發現。以往對於一斤權在衡制系統中的意義,討論並不太多,故在此試做闡述。

秦一斤權的著錄,最早可追溯至北宋。呂大臨【考古圖】和薛尚功【歷代鐘鼎彜器款識法帖】中,記載有一枚兩詔權和「平陽斤」權,二者均屬一斤權。此後一斤權不斷有所發現。2001年出版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度量衡卷】中搜集到有實物可考的秦權中,一斤權是發現最多的秦權種類之一。

在對秦漢度量衡資料的搜集過程中,我們又先後確認日本東京台東區書道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各藏一枚一斤權,加之鹹陽博物館、澳門珍秦齋和修正博物館新公布的三枚,連同北大所藏的一枚和宋人著錄二權包括在內,則秦一斤權至少已發現19枚。目前搜集到的有關秦一斤權的資料,可按衡重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序如下:

表1 秦一斤權資料一覽表

在有實物可考的約一百枚各式秦權中,秦一斤權占據約20%。秦權的發現雖具有偶然性,但一斤權相對集中的出土量,亦反映出此類權的頒行規模。

一斤權的大量頒行,其原因當是多方面的。秦衡制單位主要包括石(120斤)、鈞、斤、兩、銖等,【漢書·律歷誌上】將這五個單位稱為「五權」,而「斤」的衡重適中,故而成為最常用的衡制單位之一。秦器銘文、簡牘中對於「斤」這一單位的大量記載,可證在實際層面的頻繁運用。一斤權的大量發現,自然與此背景有關。

我們認為,一斤權在衡制系統中相當重要,可能具有單位標準器的意義。

兩詔一斤權

1978年陜西西安市臨潼區陵園內城西門以北300公尺出土,現藏秦始皇陵博物院。線圖引自丘光明【中國歷代度量衡考】權—86

值得註意的是,在已發現的秦權中,一斤權的制作通常較為精密,有別於其他重量的秦權。秦二世時期制作的一斤權,尤屬特殊之例。目前已發現的二世一斤權幾乎皆為鐘形,而權身均勻分布十七棱,腹為空腔,形制是極為特殊的。諸家推測這種空腔權的設計目的,是在保持衡重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擴大權身表面積,從而能夠完整刻下兩詔的一百字內容。然而,拋開設計的具體原因不論,從設計的精密程度來看,其中又反映出官方對此類權的重視程度,顯示出一斤權的特殊地位。這一點,則很可能與一斤權對應的基礎單位相系,反映了單位衡器在衡制系統中所具備的基礎內容。

【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效律】是秦國對於權量檢定的律令,或可說明一斤權的標準器性質。【效律】中有關衡制的部份可列舉如下:

1.衡石不正,十六兩以上,貲官嗇夫一甲;不盈十六兩到八兩,貲一盾。

2.半石不正,八兩以上;

3.鈞不正,四兩以上;

4.斤不正,三朱(銖)以上;

5.黃金衡羸(累)不正,半朱(銖)[以]上,貲各一盾。

對於以上記載,又可總結如下表:

表2 【效律】所載衡器誤差規定

【睡虎地秦墓竹簡·工律】記載:「縣及工室聽官為正衡石羸(累)、鬥甬(桶)升,毋過歲壺〈壹〉。」整理小組釋文:「縣和工室由有關官府校正其衡器的權、鬥桶和升,至少每年應校正一次。」依據【效律】,上級官署檢定的衡器,則包括「衡石」、「半石」、「鈞」、「斤」、「黃金衡累」等。

然而,考古及傳世所見到的秦權,重量介於「斤」與「鈞」之間者,還包括五斤、八斤、十斤、十六斤、二十斤、二十四斤等。【效律】僅記載「斤」,則可能意味著其他整數倍斤權同樣采取「斤不正,三朱(銖)以上」的標準。復現這一標準的基礎,自然是一斤權的重量。透過多次復制一斤權的重量,便可以校正其它衡重為一斤整數倍的秦權。「斤」作為校正推算的基礎單位,其衡器也理所當然具有更多的標準器意味。

按照同樣的邏輯,類似的度量衡標準器並不局限於衡制,在量制系統中也會有所體現。量制中與「斤」相似的單位是「升」。以往發現的「升」這一單位的秦系量器,代表著如商鞅方升與始皇詔銅方升等,形制皆為長方形。這便與半鬥、鬥、桶等侈口圓量、圓量或橢量的形制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方形量的最大特點,在於測定量器邊長之後易於計算容積,故得以從尺寸上復現及校正一升容積。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商鞅方升,為著名的秦國標準器,在其量身左側,有秦孝公十八年(前344)銘文,便可說明這一點:

十八年,齊率卿大夫眾來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

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館藏

以往學者均指出,「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為升」的銘文極為重要。此句中,即定義16.2立方寸為一秦升,而這種計算關系又被稱為「以度審容」。丘光明先生認為:「用‘以度審容’的方法便於復現標準容量、推廣統一的量值。」易水先生認為:「這樣就能按照規定進行復制並保證量值的準確一致。」對於秦度量衡制度而言,「以度審容」的實際意義,則可保證一升容量的標準量可以透過測量量器尺寸得以簡單計算得出。作為基礎單位對應的量器,方升在量制系統中同樣具有傳遞、穩定量值的基準意義,故成為量制系統中的標準器。從某種意義上講,「斤」與「升」在各自系統中的基礎單位性質大致相近。方升所見標準器內容,故也從側面印證了前文對於一斤權單位器制的判斷。

總的說來,構成度量衡系統的三要素,包括單位、進制和單位的標準量。對於實際運作中的度量衡系統而言,單位標準量主要又為單位標準器本身的量值所左右,因此加強對於單位器量值的標準化,則可有效加強衡制系統的穩定性。基於以上背景,一斤、一升等基礎單位所對應的度量衡器,制作精密,並兼有一定的標準器內容,也就並不意外。而揭示這一點,或許有助理解秦推廣與維系度量衡統一的一種內部運作機制。


圖文綜合來源網路,分享此文旨在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之目的。 和萬千書壇精英,一起探尋醉中國的書畫印生活新方式! 原文不代表書藝公社觀點、立場以及價值判斷。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與書藝公社聯系。

歡|迎|聯|系

文章投稿,請聯系: xshufa

活動報道,請聯系: shiyu798

加入書藝公社社群,請聯系: xshufa

商務、市場合作,請聯系: shiyu798

瀏覽結束記得關註@書藝公社

及時收看更多有價值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