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1985年杭州中河治理工程發現的宋代窖藏銅錢清理報告

2024-07-30收藏

1985年9月至1986年4月,在杭州中東河綜合治理工程中河工地,接連四處發現宋代銅錢窖藏。其中1986年3、4月兩起,由於報告及時,保護較好,又很快得到清理,故古錢保存完整。

本文為兩批出土情況簡報:

一、出土情況

1986年3月3日一批,在距豐樂橋北一百多米遠的舊河道西岸,離地表6公尺左右深處發現。該錢在出土時整齊地排疊幾層,埋在一方形坑內,錢貫已爛盡,銅錢銹疊成塊。

1986年4月9日一批,是在距豐樂橋北七十多米遠的舊河道西岸,離地表5公尺多深處發現的。該銅錢出土時保存沒有第一處那麽好,疊放淩亂,也置於一方形坑內。錢串也已爛盡,銅錢成疊結塊,銹得厲害。

二、整理情況

前一批窖藏銅錢共計一百三十余斤,為一萬二千九百八十枚,除一百十九枚殘銹難認外,余皆字跡清晰,品相美觀。經清理挑選,將可辨認的介紹如下。

(一)五代以前錢幣956枚。

1.西漢四銖半兩1枚,錢徑2.3,穿寬0.65,肉厚0.1厘米。平背,無內外郭。「兩」字從「人」。這種錢幣鑄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推行五銖前。是這批窖藏中時代最早的貨幣。

2.西漢五銖4枚二式。

I式為元狩五銖,錢徑2.5,穿寬0.9,肉厚0.1厘米。面無內郭,外郭低窄,平背。是漢武帝元狩五年所鑄最早的五銖錢,堪稱珍貴。Ⅱ式為宣帝五銖。

3.新莽貨泉4 枚四式。

4.東漢五銖8枚三式。

5.西魏五銖2枚一式。

6.唐開元通寶,共859枚,錢文隸書對讀,基本可分為四型九式。「元」字第二劃全都左挑。

7.唐乾元重寶,共36枚。錢文隸書,對讀,共有二型五式。

8.唐會昌開元通寶,共19枚,錢背上可辨認的鑄地為京、潭、潤、洪、越、興、兗、宣八地。

9.五代十國錢幣:漢元通寶1枚。周元通寶5枚。光天元寶1枚。乾德元寶1枚。鹹康元寶1枚。

南唐唐國通寶9枚。皆篆書。南唐開元通寶5枚。皆篆書。(二)除上述諸錢外皆宋代錢。

1.宋元通寶,共27枚二式,皆隸書,對讀、平背。

I式:徑2.5,穿0.55,肉0.15,緣寬0.25厘米。

Ⅱ式:徑2.4,穿0.6,肉厚0.1,緣0.3厘米。背穿旁有月痕。

2.太平通寶,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鑄,是趙宋第一種年號錢,共85枚一式。皆隸書、對讀、平背。徑2.45、穿0.55,肉厚0.7,緣寬0.3厘米。錢文清晰,制作較工整。

3.淳化元寶,共86枚,分真、行、草三體。皆旋讀,平背。徑2.4,穿0.5,肉厚0.1,緣寬

0.3厘米。

4.至道元寶,共181枚,亦分真、行、草三體。皆旋讀、平背。徑2.4,穿0.5,肉厚0.15,緣寬0.3厘米。

5.鹹平元寶,共204枚一式,皆真書,旋讀,平背。徑2.45,穿0.55,肉厚0.12,緣0.3厘米。

6.景德元寶,共254枚一式,皆楷書、旋讀、平背。制作一般。徑2.5,穿0.5,肉0.15,緣

0.35厘米。

7.祥符元寶,祥符通寶,共521枚,皆真書,旋讀、平背、闊緣。徑2.5,穿0.6,肉厚0.15緣寬0.3厘米。

8.天禧通寶,共271枚,真書,旋讀,平背。徑2.55,穿0.6,肉厚0.12,緣寬0.3厘米。

9.天聖元寶,共574枚,為真篆二體,皆旋讀,平背。徑2.5-2.6,穿0.6-0.7,肉0.15,緣寬0.2厘米。

10.明道元寶,共86枚,為真篆二體,皆旋讀,平背。徑2.55,穿0.65,肉厚0.1,緣寬0.2厘米。

11.景祐元寶,共223枚,為真篆二體,皆旋讀,光背,徑2.55,穿0.7,肉厚0.15,緣寬

0.25厘米。

12.皇宋通寶,共1321枚,為真、隸、篆三體四式(篆有二式)。皆對讀,平背。徑2.4-

2.7,穿0.6-0.7,肉0.15,緣0.2厘米。

13.慶歷重寶,當十錢。共8枚,皆真書、平背。分旋讀和對讀二式。徑3、穿0.7,肉厚0.2,緣0.3-0.5厘米。

14.至和元寶,至和通寶,共134枚,各有真篆二體。至和元寶旋讀,至和通寶對讀,皆平背。徑2.4-2.5,穿0.6,緣寬0.2,肉厚0.1厘米。

15.嘉祐元寶,嘉祐通寶,共389枚,各有真篆二體。嘉祐元寶旋讀,嘉祐通寶對讀,皆光背,徑2.4-2.5,穿0.6,緣寬0.2,肉厚0.1厘米。

16.治平元寶,治平通寶,共250枚,各有真、篆三體。元寶旋讀,通寶對讀,皆平背,徑2.4,穿0.7,緣寬0.25,肉厚0.15厘米。

17.熙寧元寶,共1136枚,為真篆二體,但品式多樣,僅篆體就有四式,均為旋讀,平背。徑

2.3-2.5,穿0.7,緣0.25,肉0.15厘米。熙寧重寶折二錢,共379枚,為真篆二體。有大樣小樣之分,均為旋讀,平背。大樣徑3.3,穿0.7,緣寬0.5,肉厚0.2厘米。小樣徑2.9,穿0.7,緣寬0.35,肉厚0.2厘米。

18.元豐通寶,有平錢1371枚,折二錢591枚,均為行篆二體,旋讀,平背。平錢徑2.3-2.5,穿0.6-0.7,緣0.25,肉厚0.1厘米。折二:徑3,穿0.7,緣寬0.4,肉厚0.2厘米。該時期是北宋鑄錢額最多的時候,版別也最多。所謂東坡元豐,此次未發現。

19.元祐通寶,平錢1130枚,折二錢169枚,均為行篆二體,旋讀,平背。平錢徑2.3-2.5,穿0.5-0.65,緣0.25,肉厚0.15厘米。折二錢徑3,穿0.6-0.8,緣寬0.3,肉厚0.2厘米。20.紹聖元寶,平錢449枚,折二錢64枚,均為行篆二體書,旋讀,平背。平錢徑2.4-2.5,穿

0.6-0.7,緣0.25,肉厚0.15厘米。折二錢徑3.1,穿0.6,緣0.4,肉厚0.2厘米。

21.元符通寶,平錢168枚,折二錢38枚,均為行篆二體,旋讀,平背。平錢徑2.4-2.5,穿

0.5-0.65,緣0.25,肉厚0.1厘米。折二錢徑3.1,穿0.5,緣0.4,肉厚0.2厘米。

22.聖宋元寶,有平錢439枚,折二錢118枚,均為行篆二體,皆旋讀,平背。平錢徑2.4-

2.5,穿0.65,緣寬0.25,肉厚0.15厘米。折二錢徑3,穿0.65,緣寬0.4,肉厚0.2厘米。23.崇寧通寶、崇寧重寶當十錢,共28枚。通寶錢文為宋徽宗親書瘦金體,錢背、面均有內外郭,凹凸分明,制作極為講究,重寶略差,有二式。

I式與通寶相同,均為徑3.5,穿0.8,緣0.2,肉厚0.3厘米。Ⅱ式: 徑3.3,穿0.7,緣0.2,肉厚0.3厘米。

24.大觀通寶,有平錢181枚,折二錢1枚,亦為禦筆瘦金體,制作極為講究,平錢徑2.5,穿

0.7,緣0.1,肉厚0.15厘米。折二錢徑2.9,穿0.9,緣0.1,肉厚0.2厘米。

25.政和通寶,有平錢85枚,折二錢287枚,均為真篆二體,對讀,平背。平錢徑2.5,穿0.65,緣0.2,肉厚0.1厘米。折二錢徑3,穿0.6,緣0.3,肉厚0.2厘米。

26.宜和通寶,有平錢55枚,折二折三錢287枚。分真、篆二體七型。皆對讀,平背。平錢徑2.5,穿0.6,緣0.2,肉厚0.15厘米。折二錢徑2.7,穿0.65,緣0.3,肉厚0.15厘米。折三錢徑

3.3,穿0.7,緣0.3,肉厚0.15厘米。

27.靖康元寶,折二錢8枚篆2隸1。皆旋讀,平背。錢徑3,穿0.7,緣0.3,肉厚0.2厘米。28.建炎通寶,折二錢共29枚。分真篆二體。皆對讀,平背。有小樣、大樣之分。小樣徑

2.8,穿0.65,緣0.3,肉厚0.15厘米。大樣徑3.1,穿0.65,緣0.3,肉厚0,15厘米。1986年4月那批窖藏銅錢共計四十余斤,三千二百零二枚。銅錢保存沒前一處那麽好,多數銹蝕不堪,不過不可辨認的也僅十三枚。此處出土錢幣中,最早的是三國蜀五銖。次為唐開元通寶,乾元重寶。最遲的亦為南宋建炎年間所鑄的建炎通寶。兩處窖藏的下限完全相同。建炎後的錢幣在浙江並不少見,而這兩批中均無一枚,可見當不遲於建炎年所藏。建炎四年,金兵鐵蹄踐踏江南,攻占杭州。很可能即當時戰亂前所埋。難得的是後一批容藏中亦有「靖康元寶」一篆一隸二枚。二處錢幣種類大致相同,並以北宋錢為主。另外,未清理的兩批銅錢也以北宋錢為主。四批窖藏宋代銅錢均出土於河西岸,中河即南宋時的禦河,為研究南宋初年的政治經濟狀況,提供了實物依據。

杭州中河 治理工程發現的宋代窖藏銅錢拓片宋代部份

拓片排列順序以正文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