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疑似北宋官窯青瓷——豆綠釉三足奩驚現民間

2024-06-17收藏

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清光緒三十四年開始編纂,兼收百科,重在溯源的【辭源】第二冊「官窯」欄也道:「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北宋大觀間京師置窯燒瓷。胎骨有白、灰、紅之分。其取土自卞東陽翟,淘煉極精。釉色有天青、翠青、月下白、大綠。粉青為上,淡白次之。」千百年來,由於黃河多次決堤,大量的泥沙將北宋汴京城池掩埋地下六米多深,致使文獻中記載的北宋官窯遺址至今也未能找到。沒有窯址資料的佐證,關於北宋官窯青瓷究竟是何面目,截止到目前為止仍然還是未解之謎。

(圖一)豆綠釉三足奩,高16.5公分,口徑23.8公分。

南宋葉寘【坦齋筆衡】:「中興渡江,有少成章提舉後苑,號召局,襲故京遺誌,置窯於修內斯,造青窯器,名曰內窯,澄泥為範,極其精致,油色瑩徹,為世所珍」。根據上述文獻記載可知,南宋官窯是「襲故京遺誌」,亦即承襲北宋官窯的體制而設立的,陶藝技法一脈相承。那麽南宋官窯采用圓形支釘支燒瓷器的做法,一定是承襲北宋官窯而來的,由此可以肯定的是在北宋官窯設立後,即改用圓形支釘替代了汝官窯的芝麻形支釘。而此後發現的張公巷汝窯,也承襲了北宋官窯而采用圓形支釘支燒。但是,張公巷汝窯沒有傳承汝官窯的釉水配方,因此,燒不出天藍、天青色釉的汝瓷來。試想一下,一個沒能繼承汝官窯釉水配方的窯口,怎麽可能是北宋官窯呢?

網上也有一些朋友認為我公開貼在網上的青瓷,其中有些是張公巷青瓷,其實不然。張公巷青瓷的修足特征與汝官窯不同,汝官窯瓷器的圈足,內外足墻一般都是呈八字外撇的,即便有些器物的外足墻略直,但內足墻亦是呈八字外撇的。張公巷汝窯青瓷的圈足,內外足墻一般都是垂直的,底足平切,少有滾圓現象。釉色、開片也與汝官窯有別,顯然張公巷汝窯沒有承襲汝官窯的釉水配方。而我所公開釋出到網上的汝窯類青瓷,釉色有天藍、天青、粉青、翠青、豆青、豆綠、月白等,與汝官窯一脈相承,顯然是獲取了汝官窯釉水配方的官窯性質的窯口燒制的。

貼圖中的豆綠三足奩、俯首耳大口罐和貼塑蟾蜍的花口盞,都是同一個窯口燒制的。我在拙文【北京琉璃廠古董店老板突然病故,兒女們廉價清倉,甩賣庫存古董】中說過,發現的這批青瓷,九成以上都是窯址殘器,合格品絕少。貼圖中的豆綠釉三足奩既是這批青瓷中的精品,器高16.5公分,口徑23.5公分。英國大維德基金會藏汝窯三足奩,器高15.3公分,口徑24.8公分,兩器的體量接近。兩件三足奩除了釉色不同之外,英國大維德基金會三足奩是芝麻形支釘支燒的,是開門的汝窯青瓷。而貼圖中的豆綠釉三足奩,采用七枚圓形支釘支燒,器形規整,形態端莊,品相完美。釉色豆綠,釉水瑩潤,釉面開滿極細的冰裂紋開片。從整批器物的研究對比來看,該窯陶藝與汝官窯一脈相承,其時代應該晚於汝官窯而早於張公巷汝窯。是否就是北宋官窯,尚需等待窯址資料的佐證。

貼圖中的輔首銜環耳大口罐,高15.5公分,口徑11公分。器形規整精致,形態精美端莊。就整體器形而言,其精美的程度可謂是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完美的形態可以堪稱是精美絕倫,後世同類器物無與比肩者也。該罐釉色豆綠,釉水瑩潤,釉面開滿極細的冰裂紋開片。肩部刻兩道弦紋,罐體近足處刻蓮瓣紋。一眼望去恰似一盞綠色的燈籠,令人百看不厭,美不勝收,情不自禁的就會令人驚嘆宋瓷之美,陶工陶藝之精。贊美中華陶工鑄匠心於陶藝,化泥土為神奇的偉大創舉。

(圖九)豆綠釉輔首銜環大口罐,高15.5公分,口徑11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