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三希堂收藏——文徵明作品山水畫

2024-06-01收藏

三希堂,古時是清高宗弘歷即乾隆帝的書房。「三希」即「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士人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聖人希望成為知天之人,也就是鼓勵自己不懈追求,勤奮自勉。

書房名為「三希堂」,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間在此收藏了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時,「三希堂」還收藏了晉以後歷代名家一百三十四人的作品,包括墨跡三百四十件以及拓本四百九十五種 。

三希堂,位於故宮博物館 養心殿 的西暖閣,原名溫室,後改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歷即乾隆帝的書房,也是其作為養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顯的標誌。 乾隆 皇帝書寫的「三希堂」匾額和【三希堂記】墨跡,至今還懸掛在墻上,匾額兩側對聯為「懷抱觀古今; 深心 托豪素」(其中豪素指書法)。另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有一處「三希堂」,藏有【 快雪時晴帖 】。三希堂始於乾隆朝,後經 嘉慶 、 道光 、鹹豐、同治、 光緒 、 宣統 各朝都從未有任何變動,仍保持原貌。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因先世為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

他是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鑒藏家。文徵明曾學文於吳寬,學書法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生平九次參加鄉試均不中。嘉靖二年,以歲貢生參加吏部考試,被授予翰林院待詔之職。嘉靖五年,文徵明辭官歸鄉,專事創作。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文徵明去世,享年九十。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四絕」,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在文學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明代著名畫家,以其精湛的山水畫技巧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聞名於世。他的作品充滿了詩意和意境,將中國山水畫的傳統和自己的創新完美融合。他作畫,不急進,不冒進,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功底全面,最終修煉成為山水畫史上的一位巨匠。

文徵明繪畫在用筆及風貌上雖然師從沈周,卻並未被沈周雄強剛健、粗獷張揚的畫風所籠罩,反而創造出秀麗、細潤、雅致一路的山水。在蒼勁渾厚之余而不失溫潤,筆墨沒有幹枯狂躁之弊,並運用許多書法的用筆來勾皴點染,表現力豐富節奏感很強。

而在用墨方面,文徵明也有許多創新之處。如他吸收了「雲林墨法」那種惜筆如金的精神,並借鑒了趙孟頫、黃子久的墨法,並使之與「雲林墨法」錯綜起來,形成其用筆精細、設色淡雅、構圖縝密、意境清幽的山水畫風格。這與他獨特的審美理念有很大關系。文徵明崇尚古意,特別是趙孟頫繪畫的古意,王蒙結構的繁密都被觸入到自己的山水畫中。其山水畫有青綠山水、細筆本色畫、粗筆山水、仿古山水等風格,反映出其轉益多師、面目眾多的特色。其中細筆山水最能代表文徵明自己的山水畫面貌,是他的本色畫。

其收藏價值極高,想了解更多關於三希堂收藏得文徵明作品山水畫的,可以關註或者是私信小編共同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