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考證所謂「汝鈞不分」-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

2024-07-20收藏

摘要:

曾在 【考證柴窯與汝窯之一脈相承-柴窯實證】 等等文中剖析了…

「汝鈞不分」, 常常被人引以為據來論述某一需要的觀點,可取。然而,有些還是不明其所以、亦實質所在,而在「鈞窯」之中去盲目挖掘「汝窯」因素,乃至於過度牽強附會從而張冠李戴、指鹿為馬,甚至於明明已是色彩斑斕的表現卻而仍然要有所謂如同「汝窯」雲雲,不可取。

本文,謹以 【考證所謂「汝鈞不分」-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剖析「汝鈞不分」 ,利於學習、研究和鑒賞。

作者: 張濤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

最大高14.60cm

序言

曾在 【考證柴窯與汝窯之一脈相承-柴窯實證】、【考證北宋官窯之謎-北宋官窯盤口青釉瓶】 剖析了五代柴窯、北宋汝窯、北宋官窯、南宋官窯的來龍去脈和各自特點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參閱。此處,除以必要內容之外,不再詳述。

「汝鈞不分」, 常常被人引以為據來論述某一需要的觀點,可取。然而,有些還是不明其所以、亦實質所在,而在「鈞窯」之中去盲目挖掘「汝窯」因素,乃至於過度牽強附會從而張冠李戴、指鹿為馬,甚至於明明已是色彩斑斕的表現卻而仍然要有所謂如同「汝窯」雲雲,不可取。

本文,謹以 【考證所謂「汝鈞不分」-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剖析「汝鈞不分」 ,利於學習、研究和鑒賞。

說明: 獲得時,釉面仍然殘留有過去未曾處理幹凈的受沁散布諸多斑點狀的陳舊土漬,為保持原有狀態利於更為準確地了解其歷史文化的脈絡背景,只是以潮濕棉布做了中度擦拭卻而幾無變化、未再以清潔劑和清水反復浸泡清洗,故而還有陳舊土漬殘跡。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五代柴窯天青釉唾壺

大英博物館藏北宋汝窯淡青釉「盞托」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官窯盤口青釉瓶

第一章 鈞窯

一、鈞窯名稱的來源

1、 始見於 明代皇室收藏目錄 【宣德鼎彜譜】: 「悉仿宣和博古圖及考古諸書,並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窯器皿,款式典雅者,寫圖進呈…欽此。」

此:

其一,於「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 三月初三日」起始、至「宣德三年九月楊榮序」為止、約以半年多時間完成。

其二,也是最早歸納 所謂宋代五大名窯、 排序之名的歷史文獻。

其三,「均」與「鈞」,為通假字、可以互用。

2、明代晚期,書畫家、藏書家、張應文 (公元約1524-1585年)【清秘藏﹒論窯器】: 「均州窯紅若胭脂者為最,青若蔥翠色、紫若墨色者次之,色純而底有一、二數目字號者佳,其雜色者無足取。」

3、清佚名 【南窯筆記】: 「北宋鈞州所造,多盆奩、水底、花盆器皿。顏色大紅、玫瑰紫、驢肝、馬肺、月白、諾爾等色。骨子粗黃泥色,底釉如淡牙色,有一、二數目字樣於底足之間,蓋配合一副之記號也。釉水蔥茜肥厚,光彩奪目。」

另有,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清末民國許之衡 (公元1877-1935年)【飲流齋說瓷】: 「吾華制瓷可分三大時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 更有鈞窯,亦甚可貴。

也就是,曾經為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兼研究所國學門導師、北京師範大學講師、等等的近代大學者許之衡,單單把 「鈞窯」 列出而述、 一定有他的道理。

【宣德鼎彜譜】節選「柴汝官哥鈞定」示意圖

二、鈞州名稱的起始與終止

1、 金大定 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因原稱「潁順州」地域舊有古代夏禹時「鈞台」遺跡,故而改為 鈞州 。至明神宗 萬歷 三年(公元1575年),為避諱明神宗朱翊鈞名諱,又改「鈞州」為禹州。鈞州作為禹州地區的古稱, 存在了391年。

2、所以,北宋(公元960-1127年)時期沒有 鈞州 一詞、同時也就沒有 鈞窯 一說;南宋(公元1127-1279年)不會承認入侵者金政權所確定的地名,同樣不會有 鈞州之詞、鈞窯之說。

3、也就是,「鈞州」、「鈞窯」,在兩宋時期有其實而無其名。是為,金大定 才定「鈞州」、 明宣德 才稱「鈞窯」。

如此,清乾隆唐秉鈞(公元1778年) 【肆考】 、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藍浦 【景德鎮陶錄】 、等等相關史說,並不確切。

三、鈞窯於兩宋時期

1、於北宋時期

A、南宋葉寘(zhì)、(成書於公元1212年)【坦齋筆衡】: 「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 又: 「政和間(公元1111-1118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

B、其中, 「遂命汝州造青窯器」 「汝窯為魁」 是典範, 「京師自置窯」 「名曰官窯」 是效仿,同屬一類。

C、直至,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曹昭成書【格古要論】: 「(南)宋修內司燒(官窯)者…色好者與汝窯相類。」

上述,所追求的瓷器藝術都是時代的至純的 「素雅」 意識,似乎與「鈞窯」無關。其實不然:

其一,「鈞州」,於北宋屬於「汝州」,「鈞窯」即為 「遂命汝州造青窯器」 的泛指「汝窯」之一。

其二,「鈞窯」與「汝窯」,兩者的地理位置分別於汝河一側、相距很近、隔河相畔,彼此的制瓷藝術極具通融性。

其三, 「汝鈞不分」, 是窯址民間口口相傳的經典、不見正史經傳記載。其源,應該是來自於這個時期、這個因素,從而被人認知、奉為 圭臬。

2、於南宋時期

南宋葉寘【坦齋筆衡】:「政和間(公元1111-1118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後苑,號邵局, 襲故京遺制,置窯於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範,極其精致,釉色瑩澈,為世所珍。後郊壇下別立新窯,亦曰官窯,比舊窯大不侔(móu、如)矣。余如烏泥窯、余杭窯、續窯,皆非官窯比,若謂(如同)舊越窯,不復見矣。」

其中, 「中興渡江」 ,是指 北宋 (公元960-1127年)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靖康之難 北宋 滅亡之後余部南遷新立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之時。

既是 「襲故京遺制」 ,必然會是全面而無余遺漏的繼承和發展。 然而,通通沒有絲毫的所謂「鈞窯」跡象、表明北宋根本就存在如同今人所認知的所謂「鈞窯」, 直至元代於景德鎮方有銅紅釉的表現。

也就是:

其一,南宋官窯 「襲故京遺制」 、仍然崇尚 「素雅」。

其二,入侵占領者「金人」已有「鈞窯」、不被南宋王朝所接受。

其三,金朝(公元1115-1234年)開創的「鈞窯」時間很晚,尚且沒有來得及傳於南宋自己就已經滅亡了,所以南宋始終沒有所謂「鈞窯」。

四、鈞窯分類

鈞窯,只有分類方可解釋種種謎團。如此,可分三類:

1、北宋 天青釉鈞窯

如,南宋早中期學者、藏書家,周輝(公元1126-1198年)【清波雜誌】: 「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禦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屬於其中 「唯供禦揀退」 性質的泛指汝窯之一窯、汝窯之一種。亦即:是廣義 北宋汝窯之一種天青釉青瓷 ,與今人狹義「汝窯」相比「鈞窯」因有窯址地質等等因素的差異有別於前者所謂香灰胎質、以及自身所產生的 純粹乳濁釉 特征,盡管如此、兩者直覺觀感依然非常相似。故而,也就有了 「汝鈞不分」 之說。

2、金代晚期至元代 銅紅彩斑青釉鈞窯

如,青釉之青色已經趨於繁雜多種,甚至於斑駁陸離、灰頭土臉、不可言狀。並且,雖然仍有 乳濁釉的共性 、卻而已經發生變化明顯具有很大程度的 流動感和玻璃質感, 同時多有產生「脫口露胎」、「流釉淚痕」、「蚯蚓走泥紋」、等等現象。其中,不乏有塗抹點綴 銅紅色素彩斑 者。故而,此時「鈞窯」已經不復存在 「汝鈞不分」 之說。

3、元代晚期至明代早期 色彩斑斕的銅紅釉鈞窯

如,花盆、其它養花器具、等等,在金元 「銅紅彩斑青釉」 的基礎之上發展至全然耳目一新 「色彩斑斕的銅紅釉鈞窯」 的境界。正如,被 【宣德鼎彜譜】 所稱為的「鈞窯」、被今人所稱為的「官鈞窯」。此時「鈞窯」更是不能再有 「汝鈞不分」 之說。

色彩斑斕的銅紅釉鈞窯, 應該是始於元代晚期:

A、元代景德鎮高溫銅紅釉的誕生期、應該是於先期占領統治區的「鈞窯」稍後時間幾乎同步進行和完成的。

B、 【宣德鼎彜譜】 (公元1428年)所言「內庫所藏柴、汝、官、哥、均、定各窯器皿」之「鈞窯」、應該是在指 「色彩斑斕的銅紅釉鈞窯」 「銅紅彩斑青釉鈞窯」 其並未明確是宋代作品。 之後,有 所謂宋代五大名窯 鈞窯之說、應該是後人誤讀的結果。同時,也說明此類「鈞窯」絕不是 【宣德鼎彜譜】 作序者楊榮、以至四朝重臣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在世時或目睹或耳聞的明代產物,卻是源於 「考古諸書」、 以及 「內庫所藏」 的歷史遺物。

C、 【宣德鼎彜譜】 之前,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的曹昭成書 【格古要論】, 沒有「鈞窯」,也沒有元代景德鎮紅釉、釉裏紅、青花釉裏紅、以及青花,說明 【格古要論】 帶有明顯的政治傾向性、予以規避前朝積極貢獻的一面。同時,也反證了今人所認知的最為典型的 「色彩斑斕的銅紅釉鈞窯」, 首先誕生於元代、乃至於元代晚期,又與元代景德鎮高溫銅紅釉、以及衍生品、幾乎同期同步完成,至明代永宣時期基本被景德鎮銅紅釉所取替。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末明初鈞窯玫瑰紫釉仰鐘式花盆

五、鈞窯考古之悟

1、 公元1974-1975年,在禹州鈞台窯址考古發掘,清理出窯爐、作坊、灰坑等遺跡,其中出土一件用瓷土燒制成的 「宣和元寶」 錢模,有觀點認為:「表明鈞台窯是北宋晚期燒造宮廷用瓷的一處官辦作坊,是當時宮廷用瓷的重要產地之一。」

這,不一定:

其一, 「宣和」 時期,已經為宮廷燒造瓷器、應該是以純粹的天青釉為主要產品,但是不一定就是官辦、官窯。

其二, 「宣和元寶」 錢模,也可以是 「唯供禦揀退」 性質。

其三,還有「出土的尊、花盆、盆奩、以及鼓釘洗、等等鈞瓷殘器」,不一定就與 「宣和元寶」 錢模同期、應該是以後遺物。

2、「色彩斑斕的銅紅釉鈞窯」, 可謂曇花一現、戛然而止、似乎不見傳承的發展脈絡。縱觀歷史,還應該是元代景德鎮高溫銅紅釉、以及衍生品、承襲並且取替了幾乎同時誕生的 「色彩斑斕的銅紅釉鈞窯」。 不然,其它雲雲難以解釋、只能有待再考。

六、鈞窯旁證之悟

唐代王維 (公元701-761年)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時重陽節,有一種風俗佩茱萸(zhū yú)、飲菊花酒、辦茱萸會,茱萸大多系在腰間或者手臂。

這是最早男子戴花的相關文獻。

宋時 ,以至蔚然成風、泛泛發展、事例不勝列舉,此處只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劉履中【田畯醉歸圖】示意如下: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劉履中【田畯醉歸圖】局部

兩宋時期男子戴花, 一是源於「重文抑武」的意識,二是為了彰顯自己尊貴的身份。

如然, 「色彩斑斕的銅紅釉鈞窯」 「銅紅彩斑青釉鈞窯」 ,如果在兩宋時期存在,那麽北宋官窯、南宋官窯一定會借題發揮充分利用這一特色來表達迎合這一文化,結果沒有。

如此,說明兩宋時期尚且沒有 今人所認知的所謂「鈞窯」。

第二章 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

最大高14.60cm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 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 尚屬僅見、稀世奇珍。特征:

一、尺寸

最大高14.60厘米。

二、胎

1、 底部露胎,局部表面顯現胎質:

A、較為細膩、偏白的淺灰色,所謂香灰胎的一種表現。卻而於其中存在或大或小的顆粒鼓凸和含沙凹坑、較多而又較小的窯裂窯隙、以及或黑或褐色的鐵質針點。

B、底部墊燒、偶有粘沙,幹澀、側視局部顯現有極為油膩的光澤。

C、與典型的所謂香灰胎色之比較、偏於顯白,應該是精品鈞窯於北宋時期所用土質的一種特征。

2、 胎體:

較為厚重,頸部壁厚約為0.5-0.6cm。

三、形制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五代柴窯天青釉唾壺」 主要特征極為相似、只是將腹部向下延長而已,肩部尤為一致、口部稍有變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肩部與底部對比示意如下: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五代柴窯天青釉唾壺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五代柴窯天青釉唾壺底部特征特寫照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五代柴窯天青釉唾壺肩部特征和口緣破損處露胎特寫照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寫照一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寫照二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寫照三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寫照四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肩部特征特寫照五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寫照一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寫照二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寫照三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寫照四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底部特征特寫照五

1、 盤口,向外翻卷唇邊、邊沿趨薄。

2、 直頸,較短、約1.2cm,上線過渡微顯圓弧、自然優美。

3、 寬肩,較平、肩頭圓弧而後幾乎直線向下、直至腹下微微內收到底一氣呵成。亦即,為整器最寬處。此,與 「1957年西安隋代李靜訓墓出土琉璃梅瓶」 等等唐宋很多每瓶特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4 。微微弧形腹壁,上部較為垂直至下腹,而下腹較為斜直內收到底。此,更具唐宋特征。

5、 平足,微有內凹。並且,有嫻熟練達、大刀闊斧、粗獷豪放、並未向心居中而有所偏移的修胎弦紋和跳刀痕。此,與後世效仿者刻意做作之能事截然不同,充分彰顯了原始工匠出於自然條件狀態下施工的超然意識的一種表現。

6、 通觀形制,除與隋唐五代明顯具有承襲關系之外、與北宋耀州窯的風格也是有著更多的一致性,兩者之間是誰影響了誰、有待再考。

1957年西安隋代李靜訓墓出土琉璃梅瓶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北宋耀州窯刻花纏枝牡丹紋吐嚕瓶

四、釉

內外施有 純粹乳濁釉 ,微觀釉中可見有少許難以察覺的無色、纖細、深入的開片紋,側視釉面橘皮起伏、棕眼密布:

1、 釉色,一種深灰泛濫的色調、是傳統認知之中除以「天藍釉」之外最為典型的天青釉色。

2、 釉質,濃稠、凝重,以30倍放大鏡下觀察、有三部份組成:

A、胎體向上均勻散布有絮狀物,顏色較淡、呈淺灰色。

B、釉中由下至上充滿由小到大的氣泡,相互擁擠密密麻麻、參差錯落、最大氣泡浮於表面,乃至於形成縮釉孔洞、或是凹坑。沒有汝窯的 「寥若晨星」、 也無孫瀛洲先生【元明清瓷器鑒定】: 「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攢珠…」 的現象,而是自成一體 「純粹乳濁」。

C、在絮狀物之間隙有較為純凈的釉質,顏色較深、呈墨綠色,因有生成密集或大或小的氣泡遮掩暴露者甚少。直觀,似如牛毛、又像雨絲。故而,形成一種 「純粹乳濁釉」、 一種 「最為典型的天青釉色」, 形成一種如同千年古玉一般 含蓄素雅 的觀感和手感、以及 特別柔潤光澤。

3、 釉層,較厚、較均,只有口沿下邊、外墻底部施釉邊緣局部、釉薄致使微微色淡。不見脫口露胎、流釉淚痕、等等釉質流動現象,也無絲毫的窯變現象。

另:

*、內底,釉下有墜落的修胎泥屑堆積和明顯的窯裂窯隙。

*、內壁,釉下有胎體分段銜接時留下的下凹弦紋痕跡。

*、外底,一處粘有少許稀薄淺淡的釉斑,局部顯現有或重或輕的自然窯紅。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細部特征特寫照一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細部特征特寫照二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細部特征特寫照三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細部特征特寫照四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細部特征特寫照五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細部特征特寫照六

五、工藝

如此, 嫻熟練達、大刀闊斧、粗獷豪放,充分彰顯了原始工匠出於自然條件狀態下施工的超然意識的一種表現,今之可見實屬難得。

如然, 應該是為 「遂命汝州造青窯器」 之前 「唯供禦揀退」 「北宋鈞窯」 的一個 典範。

六、稀世奇珍

北宋鈞窯,至今仍然是謎。所以,能夠有此標本可鑒、自然會對其認知大有裨益。故而,稀世奇珍。

重溫觀感: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藏北宋鈞窯天青釉梅瓶

最大高14.60cm

此物,來自北京市民間。其,諸多因素表明應該是北宋鈞窯的遺物,可為研究此領域文化發展史-特別是 「純粹乳濁釉」、「嫻熟練達、大刀闊斧、粗獷豪放」、「超然意識的一種表現」、等等 的特殊意義-提供一個尚屬僅見、稀世奇珍的資料。

至此,謝過有可能參照了前輩的著作知識而又無法知其姓名的人們!

同時,謝謝大家給予的各種支持、幫助和鼓勵!

乾坤文物網路博物館 創始人 張濤

2024年06月27日完稿

2024年07月18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