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定窯釉色大全

2024-10-08收藏

博物館大百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於晚唐、五代,盛燒於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

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面簡潔生動。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名窯口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定窯為宋代六大窯系之一,窯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陽澗滋村及東西燕村,因宋代屬定州,故名。創燒於唐,極盛於北宋及金,終於元,以產白瓷著稱,兼燒黑釉、醬釉和釉瓷,文獻分別稱其為"黑定"、"紫定"和"綠定"。

| 第一、白定 |

唐代定窯白釉瓷洗

長沙博物館館藏

晚唐五代定窯白釉雙峰盤

斂口,豐肩,扁圓腹,矮圈足,足邊較寬。口部飾一周凸出弦紋,瓷洗內壁施釉及底,外壁施釉不及底,有流釉現象。胎土細膩,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釉為白玻璃質釉。整個瓷洗輪制痕跡非常明顯,但口沿處有明顯的變形現象。

定窯是唐宋時期的著名瓷窯,以燒造精美絕倫的白釉瓷器聞名於世。定窯產品以白瓷為主,也燒制醬、紅、黑等其他名貴品種,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綠釉(綠定)、紅釉(紅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層高溫色釉。元朝劉祁的【歸潛誌】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定州博物館館藏

五代定窯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水丞斂口,器身圓鼓,圈足,外底刻行書「官」字款,胎體輕薄,細膩堅致,通體內外施白釉。
「官」字款為刻劃款,書體有行、楷、草數種,以行書為多,主要見於晚唐至北宋時的白瓷上。此類器越窯、耀州窯、邢窯和定窯遺址均有出土。瓷器上的「官」應是「官樣」之意,即是一種押記,表明是官府訂燒之意。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五代定窯白釉雙系罐

罐口外撇,短頸,溜肩,直腹,淺圈足。器裏外施白釉,圈足無釉。頸下凸起弦紋一道,肩部刻劃弦紋二道,兩側各塑貼一獸面銜環耳。

此罐釉色潔白純正,造型雖小,但端莊氣派,雙耳設計尤為精巧,犀利的刀工將青面獠牙的瑞獸刻畫得極為生動。顯示出皇家用瓷的風度,是五代定窯白瓷中的精品。

五代定窯的燒造與晚唐相近,這時期制瓷的風格還保留了部份邢窯白瓷的特征,精致白瓷有很大發展,釉色純白或白中閃青,制作精工,造型優美,胎色潔白細膩,瓷化程度很高,有一定的透明性。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五代定窯白釉刻「易定」銘碗

碗敞口,尖唇,腹斜收,圈足。胎體較薄,胎質細白,內外施白釉,釉面瑩潤。外底刻「易定」二字。
傳世定窯瓷碗刻「易定」二字的有兩件,碗形狀相同,大小相若,胎體厚薄也基本一致,早年出於同一墓中。銘文似出自一人之手,字型瘦勁,筆畫有力,時代屬於五代後期。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北宋定窯白釉碗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口鑲銅扣。通體施釉,釉色灰白,局部可見淚痕狀積釉。

明代曹昭【格古要論】載:「古定器……外有淚痕者是真」。「淚痕」是瓷器在燒窯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現象,透明釉在高溫熔融狀態下因重力垂流,積釉處形成蠟淚或玻璃珠狀凸起,猶如「淚痕」,是定窯白瓷的典型特征之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北宋定窯白釉蓋罐

罐造型似缸,直口,深腹,圈足。內外施白釉,釉層較薄,可見胎體上的刮削痕。圈足端不施釉,為墊燒部位。罐附傘形蓋,折沿,弧面,頂部置一扁圓形鈕,子母口與罐體蓋合。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金代定窯白釉板沿單柄洗

洗敞口,深弧腹,平底,一側凸出菱花邊板沿,下接環形耳。薄胎,芒口,通體施白釉,外壁可見竹絲刷紋。明代田藝蘅【留青日劄】記載:「有竹絲刷紋者,曰北定。」

這類造型近似匜的板沿單柄器物,在宋金以及元代非常流行,不僅定窯、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等著名瓷窯均有燒造,還見有玉石、金銀制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金代定窯白釉印花海獸魚紋洗

洗敞口,淺弧壁,圈足。通體內外施白釉,口沿無釉,鑲嵌銅釦。洗內印花裝飾,內底印一海獸,環以回紋。內壁印遊魚四條穿行於海水之中,近口沿處印一周回紋。
此洗內雖滿印花紋,但畫面安排錯落有致,繁而不亂,體現出高超的制作工藝水平。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元代定窯白釉刻劃花卉紋罐

罐唇口,短頸,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通體施白釉。腹部刻劃花卉紋。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 第二、黑定 |

金代定窯黑臥獅枕

枕形橢圓,枕面前低後高,兩側翹起,中間下凹,周邊出短檐,枕面劃二道弦紋。枕體為一伏臥的獅子,兩眼圓睜,大鼻張口,四肢和尾部只有大致輪廓。

定州博物館館藏

宋代定窯黑釉瓶

盤口,細頸,折肩,腹下收,圈足。通身施黑釉,足底端露胎。

河南省博物館館藏

北宋定窯黑釉窯變鬥笠碗

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

北宋定窯「黑定」金彩花蝶紋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

宋代定窯褐釉刻花如意形瓷枕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館藏

北宋定窯黑釉碗

玫茵堂藏品

| 第三、紫(醬釉)定 |

北宋定窯醬釉花口盤

盤口呈六瓣葵花式,折腰,圈足。通體施醬釉。
此盤造型端莊,線條明朗。六瓣花口為此器平添幾分美感,屬於定窯醬釉中的精品。也是宋代花口盤的基本造型。醬釉是一種以鐵為著色金屬元素的高溫釉,釉中氧化鐵和氧化亞鐵的總量達5%以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北宋定窯紫釉描金纏枝紋渣鬥

定窯除燒制白瓷外,黑釉、醬釉器物也非常精美,俗稱黑定、紫定,因其燒造數量遠低於白瓷,故而較為罕見。醬色釉的出現,應與當時社會風尚有關,有意追求醬色漆器的審美效果。

一說渣鬥是宋代宴席桌上盛裝雞骨魚刺的用具。元人筆記有「宋季大族設席,幾案間必用筋瓶、渣鬥」的記載。此件渣鬥器型較小,接胎痕跡明顯,上部盤口描金纏枝蓮紋飾脫彩。

觀復博物館館藏

北宋定窯紫釉全素大梅瓶

觀復博物館館藏

宋 定窯 醬釉「紫定」茶盞及盞托

維多利亞‧埃布爾博物館館藏

北宋定窯柿釉/紫金醬釉

金銀彩牡丹文碗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

北宋紫定刻花紋盤(殘器修復)

廣州好普藝術博物館館藏

宋代紫定梅瓶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館藏

| 第四、綠定 |

五代定窯三彩鳳嘴執壺

河北省博物館館藏

北宋定窯綠釉蓮荷遊鴨紋枕

定州博物館館藏

北宋定窯綠釉水波紋凈瓶

低溫綠釉陶器。胎色黃質疏松。釉面滿布冰裂紋,積釉處呈深綠色,足底露胎。瓶小口,長頸上細下粗,頸中部有一相輪形圓盤,頸下半部刻斜線弦紋,肩部戳圓圈狀花紋,並飾弦紋,腹部以跳刀法刻飾回旋的波浪紋,肩側塑盤口流,與瓶腹相通。圈足稍外撇。

定州博物館館藏

宋代定窯綠釉雙鴨紋腰形陶枕

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館藏

| 元明清仿定窯 |

【景德鎮窯、彭城窯、吉州窯】

南宋吉州窯仿定牙白釉瓷圓盒

南京博物院館藏

元代磁州窯仿定窯白釉水丞

水丞斂口,鼓腹,下承以三足。胎體較薄,內外施白釉,釉色瑩白。
定窯瓷器以精湛的工藝和優美的裝飾帶動眾多瓷窯燒造風格相似的產品。

考古發掘所獲得的資料證明,今日的河北、河南、四川、江西等地窯場在宋、金、元時期均曾燒造過與定窯風格相似的產品。其影響不僅表現在造型和紋樣上,在薄胎器成型、覆燒法推廣、煤燃料利用等技術方面,更有開創之舉,推動了當時制瓷業的進步。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元代霍縣窯仿定窯白釉印花牡丹紋盤

盤折沿,弧腹,圈足。胎、釉均潔白,釉質光亮,施釉不及器底。裏心模印陽文牡丹兩朵,外壁刻豎線紋多道。

模仿定窯白瓷是金、元之際山西霍縣窯的主要特色之一。

明曹昭【格古要論】卷下「古窯器論霍窯」條載:「出霍州,元朝戧金匠彭君寶效古定折腰樣者,甚整齊,故曰彭窯。土脈細白,與定相似,皆滑口,欠滋潤,極脆,不甚值錢。賣古董者稱為新定器,好事者以重價收之,尤為可笑。」 此盤造型規整,胎薄體輕,制作考究,裝飾精細,與宋代定窯產品酷似。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代仿定窯白釉花觚

花觚敞口,器身較直,圈足。通體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黃。內配銅膽。

觚為酒器,始見於新石器時代陶器,夏、商、周時期流行青銅觚。仿青銅觚的瓷質花瓶,俗稱「花觚」,流行於元、明、清三代。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代彭城窯仿定窯白釉孩兒枕

枕為男童形象,面帶笑容,兩膝伏地,呈臥伏狀,背部作枕面。胎體厚重,通體施白釉,釉色瑩白。
定窯對後世影響深遠,明清至今,許多瓷窯均視其為楷模進行仿制,一些技藝精湛的仿品甚至使人真假難辨。

明清仿宋金定窯白瓷,著重仿釉色和刻、劃、印花裝飾,器型既有孩兒枕等仿定產品,也有當時流行的各種式樣,包括碗、盤、洗、盒、水丞等日用器皿,以及三犧尊、天雞尊、四足蓋爐等模仿商周青銅器的造型。

盡管仿品大都釉色瑩潤勻凈,紋飾精細繁復,做工較宋金定窯更勝一籌,但刻劃花常呆板欠流暢,印花紋飾亦不如宋金時期定窯瓷器上的清晰生動。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代仿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碗

碗撇口,弧腹,圈足。內外施白釉,碗內印花雲龍紋裝飾。
雲龍紋,瓷器裝飾上龍紋的一種,構圖上以龍和雲組成紋飾,龍紋為主紋,雲為輔紋,龍或作駕雲疾馳狀,或作雲間飛舞狀。始見於唐宋瓷器上,如晚唐五代越窯秘色瓷瓶上的雲龍紋、宋定窯印花盤上在祥雲間舞動的龍紋等。元、明、清瓷器上雲龍紋更為多見。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康熙仿定窯白釉三犧尊

尊盤口,細長頸,頸部塑貼三羊首耳,圓腹,高圈足外撇。通體施仿宋代定窯白釉,釉面光潔瑩亮,且有細密的開片紋。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乾隆仿定窯白釉天雞尊

天雞昂首引頸,背馱撇口尊。通體白釉刻花裝飾,雞冠、眼、喙、爪、羽毛等均刻畫細膩,將雄雞氣宇軒昂的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天雞為傳說中的神鳥,具有吉祥寓意。乾隆時期造辦處曾制作不同質地的天雞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仿白土定八棱水盂

水盂器身呈八棱形,造型如尊,斂口,垂腹,底部為八角式圈足,足底露胎。該盂為仿定窯器,器裏外均為米白釉,釉面有淡黃色大開片,胎體白中泛黃,並淺刻有暗花靈芝、蝙蝠、蘭草紋飾;盂底部亦施米白色釉,無款識。

沈陽故宮博物院館藏

定窯除了上述四種主流釉色之外,其實還有褐釉、青釉、黃釉等,由於燒制的數量較少,並且釉色並不是十分受追捧,所以名氣不如上述四種釉色。

北宋定窯黃釉如麗壺

陶胎呈黃褐色,質粗松。通體施黃釉,釉色黃而瑩潤亮澤。作如麗形,如麗立於覆盆狀底座之上,以堆塑、刻劃技法制作。勾喙為壺流,雙目圓睜,頭頂飾流蘇。背負一長頸註,註口圓唇外翻,註頸與如麗背之間安半環柄。

如麗體態肥壯,長尾稍翹,篦劃羽紋,胸部飾斜格紋寬頻,又在柄端附貼裝飾。圈足底面墨書「如麗」二字。形象生動逼真,實用性與藝術性結合,是北宋低溫釉陶精品。

定州博物館館藏

北宋定窯青釉瓜棱長頸瓶

定州博物館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