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文物之蓮鶴方壺

2023-12-07收藏

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春秋中期盛酒(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件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件收藏於河南博物院。兩件形制相似,高度稍有細微差別,我們今天講的這件是收藏於河南博物院,也是該館鎮館之寶。

一、 文物特征

該壺通高126.5厘米,寬54厘米,重64.28公斤; 壺身為扁方體,壺的腹部裝飾著蟠龍紋,龍角豎立。壺體四面還各裝飾有一只神獸,獸角彎曲,肩生雙翼,長尾上卷。圈足下有兩條卷尾獸,身作鱗紋,頭轉向外側,有枝形角。承托壺身的卷尾獸和壺體上裝飾的龍、獸向上攀援的動勢,互相呼應。壺蓋被鑄造成蓮花瓣的形狀,一圈肥碩的雙層花瓣向四周張開,花瓣上布滿鏤空的小孔。蓮瓣的中央有一個可以活動的小蓋,上面有一只仙鶴站在花瓣中央,仙鶴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翹首望著遠方,造型靈動。壺通身由鳥紋、獸紋、龍紋及蟠螭紋相互交錯,其嚴禁的紋飾布局與主體靈活遊動的龍螭結合,形成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二、 流傳經過

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新鄭李家樓發掘了一座春秋鄭國國君大墓,此墓出土了近百件青銅器,專家們認為,這批文物是鄭國王室的祭祀重器,其主人可能是鄭國國君子嬰。 1927年,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館籌委會,這批歷經周折輾轉的青銅器文物成了河南省博物館的首批「鎮館之寶」,開啟了河南文物事業之路。 1949年冬,國民黨政府指示「速將河南存渝古物運存台灣,行政院分令教育部、河南省政府遵照辦理」。蓮鶴方壺等河南古物在即將飛往台灣的重慶機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攔下。 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會同文化部代表共赴重慶接收河南存渝古物。文化部代表挑取一尊底部稍有殘缺、高近126厘米的蓮鶴方壺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自此,兩尊蓮鶴方壺分置兩處。

三、 說「壺」

1. 形狀:小口高領,鼓腹或垂腹,一般有圈足和雙耳,多有蓋。常見圓體壺和方體壺二類。 2. 命名:金文中的壺是象形字,像有蓋兩側有系和腹部龐大的容器,故壺可以視為長頸容器的統稱。古代酒的品種很多,故酒壺的器形也各不相同,許多有專門用途的酒壺,都有自銘。 3. 用途:盛酒器,亦可盛水。【儀禮·聘禮】:「八壺設於西序」。註:「酒尊也。」【周禮·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註:「盛水器也。」【詩經】上說:「清酒百壺」,可見壺是古人盛酒用的,但也用於盛水。 4. 流行時間:壺在商代已有,春秋戰國尤其盛行,一直沿用到漢代或更晚。

四、 文字溯源

甲骨文之形,以人居邑中,以方國為本意,篆文中筆畫有訛變,以致有失其形。字經隸書,又近似甲文文和戰國文字之形,楷書承於隸書之形。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2.壺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及篆文的字形,都是上像壺蓋、中像器容與耳、下像底座的樣子,隸書則將壺蓋與容器、器耳的部份連筆變形。

蓮鶴方壺構圖極為復雜,壺立、花開、鶴飛、龍舞、獸走,造型設計非常奇妙,其裝飾藝術采用平面、立體、浮雕、圓雕、鏤空等多種手法;鑄作技藝卓越精湛,采用了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多種技法,工藝精湛,反映了春秋時期的整體風貌,與商周時期的厚重莊嚴的青銅器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春秋時期青銅藝術的典範之作,堪稱青銅時代的絕唱,為先秦青銅禮器之最,被譽為東方最美的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