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古代錢幣的趣味知識!

2024-05-16收藏

當我們仔細觀察一枚枚古錢幣時,不僅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豐富細節和趣味知識。這些細微之處,不僅為錢幣的鑒定和收藏提供了依據,也為我們理解古代文化和社會生活提供了線索。

錢面與背面

錢面,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正面,是錢幣上刻有主要銘文的一面。與之相對的是背面,或稱為幕。背面往往沒有文字,被稱為素背或光背。但也有一些錢幣在背面刻有文字或圖案,這些被稱為背文或幕文。

錢徑與錢肉

錢徑,是指錢幣從左邊到右邊的直徑長度,它決定了錢幣的大小。例如,「至和元寶」的直徑為2.4厘米,屬於小平錢;而「至和重寶」的直徑為3.4厘米,則為折二錢。錢肉則是指錢幣本身的實體部份,其厚薄程度也被用作判斷錢幣價值的一個因素。

戳穿與外郭

戳穿,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錢眼或方孔,是錢幣的一個重要特征。方孔上有時會有各種裝飾,如穿上橫、穿上星、花穿等。外郭則是錢幣邊緣的一周凸起弦紋,也被稱為外緣、周郭或外輪。外郭的寬窄和形狀也是鑒定錢幣真偽和年代的重要依據。

內郭與合背錢

內郭是錢幣內方孔邊上的一周凸起線,它的有無也是鑒定錢幣的一個重要標準。沒有內郭的錢幣被稱為「女錢」,而有內郭的則被稱為「男錢」。合背錢是一種特殊的錢幣形式,它在鑄造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將正反面合在一起,使得正反面都有相同的文字。這種錢幣在收藏界頗受歡迎。

合面錢與綎環錢

合面錢是另一種特殊的錢幣形式,它的兩面都是光背,沒有文字或圖案。這是由於鑄造過程中的錯誤造成的。而綎環錢則是東漢晚期民間對流通的官鑄「五銖」錢進行改造後形成的錢幣形式。人們將五銖錢鑿開分成內外兩部份,外圈部份被稱為綎環錢。

剪邊錢與傳形錢

剪邊錢是東漢時期民間為了節省用銅而采取的一種做法。他們將流通的五銖錢的邊緣剪下來作為銅料使用。而傳形錢則是一種文字排列顛倒的錢幣形式,如「半兩」變成「兩半」,「五銖」變成「銖五」。這種錢幣在收藏界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決紋、四出與右挑、雙挑

決紋是錢幣方孔四角向外突出的斜紋;四出則是錢幣背面內郭四角突出四條線延伸到邊緣的裝飾;右挑和雙挑則是錢幣上文字的一種特殊寫法;而月痕、星點、雲紋等則是錢幣上常見的裝飾圖案。這些細節不僅增添了錢幣的藝術價值,也為鑒定錢幣真偽和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據。

錯版與記號

錯版是指在制模澆鑄錢幣過程中由於疏忽造成的正反範模不合的現象;而記號則是錢幣上留下的一些特殊標記或符號。這些記號往往沒有固定的形態和位置,是鑄造者無意或有意留下的痕跡。它們不僅為錢幣的鑒定提供了線索,也為我們了解古代社會文化和鑄造工藝提供了寶貴的資訊。

總之,一枚小小的錢幣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資訊。透過對錢幣的仔細觀察和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會的風貌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同時,錢幣的收藏和鑒賞也是一項充滿樂趣和挑戰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