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青金石對歷史的影響

2024-01-04收藏

青金石是一種較為罕有的珍貴寶石,它是方鈉石的藍色變種。在中國古代稱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佛教稱為吠努離或璧琉璃,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之一,資料顯示,青金石正是透過"絲綢之路"從阿富汗傳入中國 ,而呈藍色的青金石古器往往甚為珍貴。青金石的英文名稱為Lapis Lazuli,來自拉丁語Lapis Lazuli,前者意指寶石,後者則指藍色的(寶石)。其工藝品稱為「青金」,古稱「金碧」、「點黛」或「璧琉璃」。青金石礦主要由青金石、方解石和黃鐵礦組成,遺憾的是中國至今未發現青金石礦床。

作為一種歷史極其久遠的半寶石,青金石礦藏雖然目前已在俄羅斯、塔吉克、美國、蒙古、緬甸、智利、加拿大、巴基史坦、印度和安哥拉等國家被發現,但產量最大,品質最好,也是最古老的產地是阿富汗,巴達赫尚省的礦脈最早開采時間被認為是石器時代的公元前七千年。古埃及,古印度,高加索文明,都曾出土過青金石制品,蘇美爾文明更是對它推崇備至,記入神話代代相傳,發展出青金石天宇觀,形成標誌性的青金石崇拜。在中國古代,很多地位高貴的人認為這是上天的顏色,祭天時必須戴青金石。

圖1

史前時期的玉石崇拜是世界性的,國人對「玉」更有一種特別的感情,青金石在中國本土作為一種「玉」而非寶石,這是中國自古以來進口的傳統玉料,其大多來源於蔥嶺以西(阿富汗),自傳入起直到現在仍然具有象征意義。因為「色相如天」,所以用來指代上天威嚴,【清會典圖考】記載,青金石代表天裝飾在皇帝的朝珠和朝帶中。雍正八年之後,四品官的頂戴標誌也用青金石。而在佛教中,它是藥師佛(圖1)、不動佛(圖2)、和普賢王佛的身色,佛教用品(如佛塔、佛像、香爐、藏經盒等)也都大量使用青金石制作。除了金錢的價值,宗教地位也是相當之高了。

圖2

古人曾稱青金石為「琉璃」,東晉王嘉著【拾遺記卷五】載:「昔始皇為冢,以琉璃、雜寶為龜魚。」這份記錄說明色相如天的青金石對始皇帝來說較為重要。及至漢代,青金石的雕刻工藝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中國古代,入葬青金石有「以其色青,此以達升天之路故用之」的說法,多被用來制做皇帝的葬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中亞地區的青金石不斷傳入中國,人們對青金石的利用率不斷上升,以青金石為配飾的飾物和工藝品越來越多。自明清以來,青金石因其「色相如天」,天為上,因此明清帝王重青金石。

圖3

現在保存在故宮博物院的兩萬余件清宮藏玉中,青金石雕刻品不及百件。圖3是一尊清乾隆時期的黃金包青金石不動佛擺件,此為一件多種工藝合力打造的佛龕擺件。以整塊質地一流的青金石原石琢出佛龕,龕內高浮雕佛祖悟道法相。由於佛祖是在菩提樹下悟道的,因此匠師采用純金雕琢出山巖和一株高大的菩提樹。下配須彌座,上下各飾三道連珠紋,中間嵌寶石圓珠。用材珍貴,工藝獨特,法相莊嚴,殊為難得。青金石雖然沒有貴重至極,但也算是能出入皇室和勛貴人家有頭有臉的寶石了。

相比中國,青金石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的地位可能更高些。在公元前3100年前的埃及前王朝時代,青金石制品已經出現。著名的圖坦卡蒙法老墓中出土過許多青金石和紅寶石的隨葬品,王冠、耳環、項飾、胸飾、手鐲、戒指等首飾上多用青金石等寶石作裝飾,聖甲蟲飾、垂飾和生活用品上也鑲嵌了大量青金石(圖4)。在報告從戰敗國掠奪回來的金銀財寶時,青金石經常列在黃金和其他貴重物品的前面。

圖4

好的青金石顏色深藍純正,無裂紋、質地細膩,無方解石雜質。不含金星(黃鐵礦)或帶有很漂亮的金星均為上品。青金石的硬度5至6,呈玻璃狀光澤而略帶油脂性。世界上著名的青金石產地首推阿富汗。阿國所產青金石有著均勻的深藍至天藍色,極細粒的隱晶結構中夾雜微量的黃鐵礦,使其在陽光照射之下精光生輝。青金石被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呼之為「瑰寶」,更是阿富汗的國石。可嘆的是目前阿富汗境內戰火不斷,使原料進口十分艱難,中國90%的青金石來源於阿富汗,少量來自於智利。

中國古代的青金石套用歷史究竟有多長,美國漢學家赫爾芝教授1885年認為,中國在公元2世紀(東漢)時開始使用青金石。但是,中國近代考古地質學奠基人章鴻釗先生1921年在【石雅】一書中提到,中國早在4000年前的三代之初就已經套用青金石了。【尚書·禹貢】記載了夏代時位於西方的雍州曾向中央王朝進貢璆琳,而璆琳就是青金石的波斯語音譯。這說明青金石在中國夏代就已經得到了開發利用,並成為王朝禮法規定的神聖貢品。

自漢代以來,中亞地區輸入的青金石粉末被作為彩繪用的藍色顏料使用,如現存最早期的克孜爾石窟中的壁畫,由於大量使用青金石磨成的顏料而被後世稱為「藍色石窟」。而敦煌莫高窟、敦煌西千佛洞自北朝到西夏的壁畫和彩塑上都使用了青金石作藍色顏料,使用青金石時間最長、用量最多的就是敦煌壁畫。青金石顏料輸入中國是與佛教的傳入密切相關的,唐代以前的青金石顏料並沒有可靠的中文名稱,正式的名稱「金精」第一次出現是在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中】。敦煌壁畫中的天然青金石是從阿富汗等地傳入新疆,再傳到了敦煌。

圖5

圖5是莫高窟第260窟北魏的佛陀在鹿野苑說法圖,整體來看藍色的顏料使用豐富,同時也可看出暈染的痕跡。色彩深淺搭配,顯得豐富多彩。佛陀寶蓋上有兩身飛天,一個捧花盤一個散花表示歡度;臉型由之前的橢圓變得長條且豐滿;醒目流利的白色長線勾畫出長長的裙裾和飄帶,豪邁大方,勢如飛鶴。與4000年前古埃及的法老和王後墓葬壁畫使用青金石粉作藍色顏料如出一轍。而在6-7世紀的阿富汗巴米揚佛教石窟壁畫;6-12世紀的拜占庭手抄本;11-13世紀的印度繪畫、波斯古蘭經裝飾,使用的是簡單研磨未經提純的青金石粉末。

除非是由極純極高品質的礦石制成,否則其中含有的雜質會讓研磨後的粉末呈現暗淡的灰藍色。而真正的群青,英文Ultramarine,源自拉丁語Ultramarinus,意為來自海外,指的是青金石從中亞的阿富汗,由陸路水路幾經周轉,跨越地中海,抵達威尼斯這條漫長艱險的路線,這就是阿富汗青金石向西的傳送路線,亦是"絲綢之路"的西段。然而在遠渡重洋來到義大利之前,青金石粉末的提純方法已被阿拉伯的煉金術士發現,經提純過的高品質群青大約在1200年前後開始出現在西方藝術中,封面圖為拜占庭境內東正教堂裏的壁畫基督像,其身上的袍服即群青色,但群青顏料真正聲名鵲起是在14世紀後期-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

由於群青顏料產量稀少,運輸困難,提純工藝繁瑣,因此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傳入歐洲時超過了黃金的價格。普通百姓難以負擔這樣巨大的顏料支出,因此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使用場景大多是教會客製的宗教題材壁畫,逐漸演變為約定俗成的聖母鬥篷專用色,被稱為「聖母藍」,用以表現聖母的高貴神聖,也用以證明教徒信仰的虔誠。群青顏料在中世紀時是不與其他顏料混合調色的,一種說法是「最純凈的顏色代表最純粹的信仰」。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主要是由於濕壁畫的作畫步驟決定的,至於顏色的深淺,則要看預算的多寡,當然之後也有與聖像無關的神話題材作品使用青金石顏料。

圖6

在西方藝術史上有數量不少的奇聞逸事和群青有關,最出名的大概是每張畫不塗一筆群青不舒服的維米爾,群青畫少女、群青畫婦人、群青畫窗子椅子地板桌子布無處不可畫,致使富家千金的太太在他死後孤兒寡母還是身背巨債,同時代沒有任何一個畫家像他這樣執迷於群青的藍色,並且因此破產了。維米爾所在的17世紀已經進入了巴洛克藝術時期,此時此地的畫作,宗教主題已經不再是主流,主要內容轉向各種現實主義風俗畫、人物畫,群青也不再作為尊貴的聖母專用色而存在。圖6為其代表作【倒牛奶的女仆】,畫面中的女仆黃色的上衣配著藍色的圍裙,那抹靚眼的群青藍色實在是貴不可言。

雖然青金石地位不再,價格卻只增不減,16世紀後期開始的藍銅礦短缺使群青需求量大增並且更加昂貴,天然群青的價格太過高昂,其美麗的顏色和優異的效能又實在「卓越超群」。畫家們無可奈何,只能盡量小心翼翼地使用藍色,圖7是同時期義大利著名的巴洛克女畫家詹蒂萊斯基的畫作,畫中女子身上的袍子亦是群青色的。直到18世紀初普魯士藍的誕生,以及1802年鈷藍問世,1828年合成群青現身,青金石終於像它的前輩胭脂蟲和骨螺一樣走下神壇,群青不再高高在上,藍色也終於不再是高貴的顏色了。

圖7

只是人工合成的群青雖然價廉物美,可畢竟是不耐久,難以如青金石粉的礦物顏料那樣色澤經久不褪,最典型的就像敦煌壁畫上的藍色,尤其是早期南北朝時的畫,雖歷經一千多年色彩依然不變。而在佛菩薩的面部與軀體原本應該是采用金粉上色的,只不過經歷如此漫長的年代後大多已經氧化發黑,或者早已被人鏟刮掉了。如果用三維影像還原一下,佛青與金黃相映襯,真的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而且其代價高昂,就黃金和青金石粉的價格,用這樣的材料在墻上畫,簡直比現在往墻上貼人民幣還要昂貴,由此亦可見古人對佛法的虔誠信仰。

清代【繪事瑣言】:「今貨石青者,有天青、大青、回回青、佛頭青,種種不同,而佛頭青尤貴。」 現在的中國畫顏料銷售中,仍然以「礦物佛青」命名青金石顏料。在西域和西南受到佛教影響的地區,青金石顏料在歷史上曾經大放異彩,並且至今也還是藏傳佛教繪制唐卡的必備顏料,就像最前面的兩幅佛像唐卡。而圖8則是西藏紮什倫布寺裏的巨幅強巴佛像絲質唐卡,其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青金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為顏料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 。

圖8

在整個世界的文明史上,阿富汗境內的一種礦產,曾經扮演了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名揚世界的珍貴寶石、黃金制品的絕佳拍檔、全阿富汗的瑰寶——青金石。因為青金石的純凈之藍,在自然界非常少見,因此很早就被人類開采出來,廣泛地套用於各種裝飾品和繪畫中。圖9是一枚當地流傳下來近代制作的銀質戒指,戒面是青金石,規格2.0x1.5厘米,上面陰刻古希臘風格人物頭像,應該是神化的亞歷山大帝,這是源自古國大夏時期的傳統,只是刻畫工藝不佳。戒面底座:2.8x2.4厘米;戒指內徑:1.7-2.2厘米;銀質戒指手工鏨刻花紋,工藝精湛,花紋部份鎏金,長期放置不用,已經氧化發黑,表面有了一層包漿。

圖9

在古代世界中,阿富汗東北山地幾乎是青金石的唯一來源。阿富汗東北部巴達克山的青金石產地已有超過6000年的開采歷史。一般認為,全世界主要古文明中使用的青金石都是來自阿富汗。阿富汗地處亞洲心臟地帶,連線東西亞。境內多山,寶石資源其實相當豐富。中國目前尚未有發現青金石的報道,歷朝歷代使用的青金石絕大多數來自阿富汗,從中亞透過絲綢之路傳入內地。

圖10

青金石在中國更常見於佛教用途,它作為壁畫、雕塑的顏料被大量使用,目前,中國十幾個省市的石窟寺遺址中都發現了使用青金石的藝術品。而青金石佛像多為清宮舊物, 圖10的菩薩像高13厘米,設計雅致、莊重,金衣鑲工藝精巧,為清代寶石工藝的代表作之一。因為產地稀少,青金石故而昂貴,其所代表的深藍色也理所當然成為高貴的象征。而這種人世間至臻的天然之藍,正是阿富汗這個國家獻給全世界的一份珍貴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