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四川賞石文化的歷史、現狀及未來

2024-10-04收藏

四川賞石文化的歷史、現狀及未來

安雅

摘要:本文深入探討四川賞石文化,從其發展歷程、現狀、影響、在全國賞石文化中的地位以及代表人物等多方面進行研究,旨在全面呈現四川賞石文化的豐富內涵與多元價值,同時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一、引言

賞石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四川作為中國西南地區的重要省份,其賞石文化獨具特色且底蘊深厚。對四川賞石文化的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地域文化與自然藝術的融合,以及這一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意義。

二、發展歷程

(一)文化起源

四川賞石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當時石頭與人類的避邪和風水文化相關聯,如四川羌族地區的白石崇拜就是遠古靈石崇拜的遺風,為賞石文化奠定了原始信仰的基礎。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卵石表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四川地區已開始關註和賞玩美石,部份卵石可能已具備觀賞石的內容。

(二)唐宋時期

1. 文人推動

北宋時期,黃庭堅被貶至四川宜賓,他在瀘州留下的【戲答王獻可居士贈文石】一詩推動了瀘州地區賞石文化的發展,使得賞石在官員和民間都受到更多關註。

2. 文化融合

唐宋時期四川文化繁榮,文人墨客雲集。蘇東坡被貶黃州時的賞石方式和理念也對四川賞石文化產生影響,賞石文化與文學、藝術等領域相互融合,註入了更多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三)明清時期

1. 傳統延續

明清時期,瀘州的雨花石加工業發達,人們對奇石的賞玩和收藏熱情依舊,賞石文化氛圍和市場逐漸形成。

2. 內涵深化

這一時期,人們對石頭的審美標準和品鑒方法更加成熟,除了外形、質地、顏色等方面,還重視石頭蘊含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內涵,並且逐漸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四川賞石流派。這一流派受當地自然環境影響,註重從自然山水意境角度品鑒石頭,選材偏愛本地特色石種,賞石風格融合文人審美與民俗文化,賞石陳列也獨具特色。

(四)近現代

1. 群體擴大

近現代以來,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四川賞石群體不斷擴大,賞石協會、研究會等組織相繼成立,為賞石愛好者提供了交流和學習平台。

2. 開發發展

四川擁有豐富的觀賞石資源,如長江石。長江流經四川形成的獨特長江石吸引了全國乃至東南亞的奇石收藏愛好者,推動了四川賞石市場的發展。

3. 石旅融合

部份地方將賞石文化與旅遊產業相結合,打造賞石主題旅遊景點和文化活動,如廣元昭化古城的賞石藝術保護基地、南溪區的奇石交易市場等,促進了當地文旅經濟的融合發展。

三、四川現狀

(一)資源豐富

1. 長江石

四川境內長江流域的長江石資源豐富,瀘州是重要產地。其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長江石形態各異、畫面精美等特征,種類繁多,是中國和世界江河卵石類奇石的代表性產區,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

2. 中江花石

中江花石集生物化石與觀賞石於一身,是四川獨具的地域特色觀賞石。其玉化程度高、石質細膩、畫面清麗,加工工藝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計畫,千年來備受賞石界喜愛。

3. 大渡河綠泥石

大渡河綠泥石在形質色紋韻方面表現出色,整體圓潤,綠色典雅且富有變化,石上畫面感給人以生機勃勃之感。

4. 蜀道嘉陵彩

嘉陵彩石因產於嘉陵江流域而得名,廣元地區的嘉陵彩石更具獨特魅力。其產地集中在嘉陵江及其支流(包括白龍江流域)流經區域,質地細膩堅硬,色彩斑斕,紋理豐富多樣,早在清乾隆時期就有嘉陵汶石收藏和玩賞的記載,文化底蘊深厚。

(二)展會活躍

1. 成都溫江賞石文化博覽會

成都溫江的天府花城花木交易中心是西部地區重要的奇石交易市場和長江石資源集散地。如2024年4月舉辦的第二十一屆博覽會,規模大、展品豐富,設有四大精品展廳,匯集眾多珍品,除奇石外還涵蓋多種藏品,並舉辦多場精品石拍賣活動。

2. 成都市第22屆奇石博覽會

2024年舉辦的該博覽會吸引眾多賞石愛好者和收藏家,展示了包括古蜀玉等新發現石種在內的各種特色奇石,為賞石文化交流和推廣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文化傳承

1. 歷史悠久

四川賞石文化歷史可追溯到古代,瀘州賞石文化文字記載最早可上溯到周朝,歷朝歷代都有收藏和賞石習俗,宋代黃庭堅的詩推動了瀘州賞石文化發展,其在全川乃至全國奇石界都有較大影響力。

2. 非遺傳承

部份賞石藝術形式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計畫,如中江花石的加工工藝。眾多賞石藝術傳承人透過多種活動積極推動賞石文化傳承發展。

(四)基礎廣泛

四川各地有眾多賞石愛好者和收藏家,他們積極參與賞石活動,組建賞石協會開展交流研討活動,如南充廣元兩地觀賞石協會的交流活動。一些老年大學也開設賞石相關課程,滿足人們對賞石文化的學習需求。

四、評論介入

廣元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賞石藝術評論專委會於2023年12月在廣元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個賞石藝術評論專委會。

(一)理論建設

它最先為賞石文化的理論研究搭建了專業平台,匯聚了文藝評論家、賞石專家、文化學者等不同背景的人士,從多視角深入剖析賞石文化。例如對廣元蜀道嘉陵彩石種的研究,涉及地質因素、地域文化等多方面,豐富了賞石文化理論體系。

(二)評論引導

專委會成員透過撰寫評論文章對賞石作品和活動進行評價,引導愛好者和收藏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賞石藝術。

(三)交流傳播

專委會積極開展與其他地區賞石文化組織、文藝評論團體的合作交流活動,將賞石文化的魅力和理論成果推廣到更廣泛的範圍,提升了賞石文化的影響力。

五、全國地位

(一)優勢突出

1. 石種豐富

四川擁有長江石、中江花石、大渡河綠泥石、廣元蜀道嘉陵彩等特色鮮明的石種,這些石種在全國觀賞石市場備受青睞,各自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2. 資源豐富

四川河流眾多、地質條件復雜,觀賞石資源儲量相對豐富,為賞石文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賞石愛好者和收藏家。

(二)底蘊深厚

1. 歷史悠久

從古代起就有賞石習俗,留下諸多文化遺跡和傳說故事,如瀘州賞石文化可追溯到周朝,宋代黃庭堅的推動作用體現了深厚的歷史傳承。

2. 文化融合

四川多民族聚居的特點使賞石文化與不同民族文化交融,同時還與川菜、川劇、茶文化等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獨特的四川賞石文化風格。

(三)影響巨大

1. 活動頻繁

經常舉辦如成都溫江賞石文化博覽會、成都市奇石博覽會等規模大、展品豐富的展會活動,吸引全國賞石愛好者和收藏家參與,溫江的交易中心成為重要的奇石交易中心和長江石資源集散地。

2. 交流活躍

學術交流活動頻繁,透過舉辦研討會、論壇等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和愛好者共同探討賞石文化發展和鑒賞等問題,提高了自身理論水平,也為全國賞石文化發展提供借鑒。

(四)人才隊伍

1. 藏家眾多

湧現出許多知名賞石收藏家和鑒賞家,他們在賞石文化研究、收藏和推廣方面貢獻巨大,在全國賞石界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2. 人才輩出

賞石藝術創作人才能夠根據本地石種特點創作富有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的作品,在全國賞石藝術展覽中屢獲佳績,展示了四川賞石文化的創作水平胡藝術魅力。

六、代表人物

1. 譚昌林

四川廣元賞石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以收藏【中華黃帝石】而聞名賞石藝術界。他強調石頭文化內容是賞石第一要素,主張用科學和藝術兩種審美眼光賞析觀賞石。

2. 吳曉娟

遂寧市市級非遺涪江賞石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創作的涪江奇石貼畫系列作品與成都世大運運動計畫相關,生動展現體育健兒拼搏場面,在賞石藝術創作方面造詣較高。

3. 詹樹強

四川省根雕奇石協會主席,中級園藝師、高級根藝美術師,收藏豐富,多次參加省內外展覽,主辦過四屆四川省根雕奇石大展,影響廣泛。

4. 吳凱

眉山的奇石收藏家,家中收藏5000多塊石頭,多達十幾個種類,大部份是文字石,其中數十塊在各類奇石大賽中獲獎。

七、發展趨勢

(一)市場專業化與規範化

1. 完善標準

隨著賞石文化發展,觀賞石鑒定將更加科學規範,針對特色石種制定專門標準,完善鑒評體系,保障消費者權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2. 平台升級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交易模式將更加成熟,更多專業賞石交易平台和市場將出現,線上平台提高交易效率,線下市場註重體驗和服務,如成都溫江相關交易中心將提升影響力。

3. 加強監管

相關部門將加強市場監管,打擊不良行為,賞石行業協會也將加強自律,推動市場規範化發展。

(二)傳承創新

1. 傳承創新

四川將更重視賞石文化傳承,加強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深入挖掘內涵價值,透過舉辦多種活動培養更多愛好者和傳承人。

2. 跨界融合

賞石文化將與川菜、川劇、茶文化等進一步融合,創造出更具特色的文化產品和體驗,如在川菜擺盤藝術或川劇表演中融入賞石元素。

3. 創新表現

賞石藝術創作和展示方面將不斷創新,除傳統形式外,可能出現賞石裝置藝術、賞石多媒體藝術等,展示方式也將更註重場景化和互動性。

(三)產業多元化與品牌化

1. 多元發展

賞石文化產業將向產業鏈上下遊延伸,發展賞石文化旅遊,開發主題旅遊路線和景區,開展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文化衍生品。

八、結論

四川賞石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程、豐富的現狀、重要的全國地位以及眾多優秀的代表人物。廣元市賞石藝術評論專委會的成立為其發展註入新動力。在未來,四川賞石文化將朝著專業化、規範化、創新融合、產業多元化等方向發展,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藝術價值將在全國乃至世界賞石文化領域持續發揮重要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