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人民幣紙幣收藏:從消耗量評估存世量和增值潛力

2024-09-23收藏

人民幣紙幣收藏價值判斷和市場價格評估,與其發行量和存世量密切相關,而存世量或多或少,與其發行量有關,更與消耗量關聯。

消耗,廣義的概念包括3種,一是銀行回收銷毀,這是原始消耗;二是配冊套裝消耗;三是收藏沈澱消耗。

第三套人民幣1角

配套消耗其實是一種存量轉換,比如第四套人民幣「大全套」、「小全套」。配套消耗受資金、品種以及愛好群體的限制,所以其消耗量低於收藏沈澱消耗。

收藏沈澱消耗,是由藏家以收藏為主要目的而買下藏品,短時間內不會回流市場,是一種大眾化收藏,是一種藏品的社會性沈澱。

第二套人民幣2元-寶塔山

資深藏家認為,大眾化收藏和社會性沈澱,才是真正的消耗。另一個關鍵點是原始消耗,即哪一個券種冠號少、發行早、流通時間長、回收銷毀徹底。因此,研究紙幣消耗,重在考察冠號多少、發行早晚、流通時間長短、回收是否徹底,以及收藏族群、有無配套等,需要綜合考量,不可單個選項。

第一套人民幣5000元「蒙古包」圖

第一、第二、第三套人民幣原始消耗較好,較之第四套人民幣銀行回收比較徹底。因此,第四套人民幣的消耗量考量,應以發行時間早晚長短和冠號多少為主。

第四套人民幣1980年1元「紅金龍」

有藏友認為,第四套人民幣早期冠號原始消耗較好,以此排序:首先是1987年發行的50元(8050)和1988年發行的1980年2元(802)、1980年1元(801)。

第四套人民幣50元券(8050)

其次是1988年9月發行的1980年10元(8010)、1980年5元(805)。再次是冠號較多、回收較早的1980年2角(8002)、1990年2元(902)、1990年1元(901)、1996年1元(961)。最後是三冠1980年5角(8005)和1980年1角(8001)。

第四套人民幣1980年1角(先發冠CP)

配套消耗關聯冠號多少和面值大小、成本高低以及收藏市場行情,受制於環境因素。普通紙幣不同於紀念鈔,其本身只是收藏沈澱,由存量和市場流量的比例決定增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