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過去很流行,現在沒人用,盤點茶桌上正在消失的4個物件

2024-06-12收藏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先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外面和兩位朋友喝巖茶。

從足火肉桂,喝到鐵羅漢,最後朋友亮出了一泡水簾洞老叢水仙收尾。

茶過三巡,開始各種閑聊,將話題聊到了茶器上。

朋友A:「你們有沒有發現,很多茶桌上的零碎物件都是出現在新手的茶桌上,老茶客的茶桌上倒是清清簡簡的,一個都沒有。」

朋友B:「你是說茶濾?」

朋友B:「還是說茶道六君子?」

朋友B:「哈哈哈,這些都是入門「閑置款」,擺在桌上都嫌占地方,扔了又可惜,不過價格也不貴就是了。」

朋友A:「說的就是這些。有時候也想不明白,用幾千上萬高端茶器,喝著好茶的人,有幾人用過濾?還有茶夾什麽的,身邊也沒見過幾人用來夾茶杯,薄胎的品茗杯一用力就夾碎了,或者沒夾穩摔下來也會碎掉,徹底廢了。」

談到那些「買來就後悔」、「買來就閑置」的無用茶器物件,很多老茶客在心底都有說不完的感慨。

今天這篇且來閑聊一番,那些正在從日常茶桌上退場的落伍閑置物件。

【2】

一、茶濾。

茶濾在茶桌上的普及率,日漸減少。

這些年在外面喝茶,落座後大致看一遍主人家的茶席布置,幾乎沒有茶濾的出鏡。

話說到底是因為什麽,讓大家默契地不再使用茶濾?

單論這個問題,私下和朋友喝茶聊天時,問過許多人,也收集了各方觀點。

有人覺得茶濾太難洗,嫌麻煩。

茶濾本身帶有細細密密的濾網,用上一段時間,濾網上面的孔眼會留出一堆茶漬茶垢。

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用小刷子,細細去刷洗,對懶人不友好。

有人認為,即便偶爾有碎葉,也會沈到公道杯底部。

茶桌上,茶濾能派上用場的地方就是過濾。

但這個過濾功能比較雞肋。

因為品相過得去的茶葉,不會有太多茶葉碎屑,若有,也一早就售後退貨了。

偶爾零星碎茶,在泡茶時隨茶湯一齊流出來,也不礙事。

受到重力影響,這些碎葉會自動沈入公道杯底部,倒茶分湯時不會隨便掉入茶杯。

有人擔心,覺得茶濾會帶走部份茶香。

沒洗幹凈的茶濾、帶有厚厚茶垢的臟茶濾,或者是沒有達到食品不銹鋼級別的金屬茶濾,在與茶湯親密接觸時會沾染茶水,導致串味。

即便沒有串味影響,茶水流經之處,茶香也會遍及。

比起直接出湯,多過濾一遍後,茶湯當中也會有少部份「水香」會附著在濾網上。

還有人則是單純嫌棄茶濾用起來麻煩。

現在的茶圈流行幹泡茶台,講究一些的還要鋪上防水桌布,擺上桌旗。

而茶濾每次用完後都是濕噠噠的,滴落的茶水會弄汙桌布。

比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如果茶葉不是特別碎,碎到讓人沒法用正常方式沖泡,多數人不會動用茶濾這個物件!

【3】

二、茶洗。

乍一看,很多人會誤看成「洗茶」。

其實,茶洗是清洗茶具、溫杯燙盞的器物。

材質通常是陶瓷類。

器型擁有這樣的共性:寬口徑、淺腹,類似淺盆。

就像到外面吃飯時,有些餐館會直接給你端來一盆熱水。

這盆熱水的作用,並非用來喝,而是燙餐具。

輪番讓碗筷、湯勺、湯碗、飲料杯「下水」。

其中,還要讓碗口在熱水內旋轉一圈。

仔細燙到位,更利衛生。

茶桌上的茶洗,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

能同時容納多個品茗杯,一起泡熱水浴。

全方位用熱水燙過的杯子,更顯衛生。

但現在,茶洗這個物件逐漸在圈內落伍。

原因無它,因為現在幹泡茶台更流行。

再按過去這種,直接用一盆熱水燙杯子的做法,會弄得台面一灘水,看起來並不清爽。

如今的燙壺溫杯、燙碗燙杯,有更直接的做法。

直接往洗幹凈的空蓋碗內註入沸水,合蓋後拿起輕晃,讓熱水遍布內壁後再倒出公道杯。

重復上述動作,燙過公道杯後,繼續再燙茶桌上洗凈的品茗杯。

溫杯後的廢水,要麽倒入茶桌上的茶盂,要麽往桌下的茶水桶倒,也很省事。

從2017年後,我們在燙壺溫杯時,沒有再動用過早期買的茶洗。

但那個天青色的茶洗,也沒有浪費。

而是給它改了用途,每年到了臘月,用來養一盆水仙花,倒也相得益彰!

【4】

三、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包括6樣小物件。

組合當中的成員,並不固定。

背後有著多個不同版本組合。

這些物件,包括茶刷、養壺筆、筆掃、茶夾、茶匙、茶則、杯叉、茶刀、茶針、茶撥、茶則、茶筒等。

零零散散,不盡相同。

湊到6個,便能組合出道。

養壺筆,沾上茶水後均勻刷在紫砂壺上,適合有「養壺」需求的朋友。

筆掃與茶刷,它們的作用類似濕泡茶台的小掃把,能將卡在茶盤縫隙的碎茶葉掃幹凈。

茶夾,即一個夾子,通常是竹木材質。常見用途是夾茶杯。

茶匙,類似奶粉勺,用於取茶,但一般只有顆粒狀茶葉能派上用場。

杯叉,大家可以聯想叉車的「叉子」,能將茶杯叉起來,遞到客人面前。

茶刀與茶針,能對付茶餅與茶磚,撬茶專用。

茶撥與茶則,搭配使用。

取茶稱重時,要用上茶則,將幹茶鋪在茶則上,也便於賞茶。

而茶撥,則是輔助投茶,將茶則上的幹茶慢慢撥入蓋碗或者茶壺。

茶筒,其實換一處地方,它的名字叫筆筒,只是一個收納工具。

這些零碎物件,雖說它們的價格不貴,但不建議盲目成套買。

提前確認自己用得上,再去分開購買為好,避免閑置落灰!

以茶筒為例,市面上的竹木茶筒,長期擺在濕氣重的茶桌邊上,容易發黴。

將一堆零散用具裝在其中,反而不衛生。

【5】

四、蓋置。

蓋置,即蓋子的歸納處。

茶壺泡茶,有壺蓋。

蓋碗泡茶,則有碗蓋。

有的茶友,在布置茶席時比較細心。

除了茶盤、蓋碗、公道杯、茶杯等基礎配備外。

連小小的蓋置,都考慮上了。

其實,在泡茶時,蓋置能發揮用武之地的場合不多。

多數情況下,哪怕沒有專門買蓋置,亦無妨。

因為有太多替代品。

隨便找一塊幹凈的小石子,或者是將閑置的茶杯用來臨時充當蓋置,也能派上用場。

除了清香型鐵觀音之類的茶葉,在泡茶出湯後需要揭蓋晾茶外。

平時我們喝武夷巖茶、喝紅茶、喝白茶,在相鄰兩道茶湯之間,不需要將蓋碗徹底敞開,讓蓋子另外放置在蓋置上。

揭蓋聞香後,照常合上蓋子比較好。

這樣能避免茶香過多飄散。

要是一泡茶喝到一半,臨時有事需要離開。

也僅需在合蓋時,留下一絲縫隙透氣就行。

【6】

最後,再聊一聊茶夾。

面對薄胎的青花品茗杯、郎紅主人杯、影青聞香杯等。

盲目用茶夾夾起茶杯,的確不妥。

因為它們太薄了,沒法過分受力,容易造成夾碎損毀。

但茶夾這個物件,也並非毫無用途。

至少我們在煮老白茶、煮老叢水仙的葉底時,會經常用到茶夾。

將泡開的葉底,用茶夾「撥」、「夾」、「刮」入煮茶壺內。

添入清水,煮開後便是一壺甘潤茶湯……

可見,關於自己的茶桌上到底要添哪些物件,得以實用為出發點。

別盲目跟風,才能避免閑置浪費。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