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殷墟出土青銅方鼎選粹

2024-06-29收藏

圖一 後母辛方鼎及銘文 通高80.1、口長64、寬48厘米 重128千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殷墟青銅器是文化瑰寶,在中國青銅器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銅鼎,作為商周青銅禮器的代表,甚至成為社會科級和國家政權的象征。根據形制,商周青銅鼎可分為三足圓鼎和四足方鼎兩大類。青銅方鼎的基本特征是體作方形或長方形,四足,方鼎兩耳都對稱地立於鼎的縱向,即短邊的一側口沿上,僅有個別立於橫向口沿上,長邊的一側。青銅方鼎在商代稱作何名,尚未見有專名記載。今人根據其形體特征,稱為「方鼎」。相較而言,考古發現的方鼎數量要遠少於圓鼎。本文搜集了歷年來殷墟考古出土的青銅方鼎,選擇各型別中典型 方鼎略作賞析。

一、殷墟青銅方鼎的發現與研究概況

時代最早的青銅方鼎發現於早商時期的鄭州商城遺址,目前共發現3處青銅器窖藏坑,出土8件青銅大方鼎。它們造型相近,紋飾相類。口沿均為近正方形,方鬥形腹,4條近圓柱形空心足,裝飾有乳釘紋和獸面紋,高度均在59厘米以上,重量均在20千克以上。截至2023年底,在晚商時期的殷墟遺址經考古發掘出土的青銅方鼎共有34件,分別出土於19座墓中。這些方鼎絕大多數有明確的出土單位和地層關系,墓葬形制和器物組合也大多完整,具有極高的考古學研究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此外,有不少青銅方鼎在戰亂時期從殷墟盜掘出土,散落於國內外博物館和收藏機構,其考古資訊缺失嚴重,本文未收錄。

商代青銅禮器中觚、爵的套數是判斷墓主身份地位高低的重要依據。殷墟青銅禮器裝飾紋飾繁縟,布局嚴謹,大多有主紋、地紋。常見的紋飾大致可分動物紋、幾何紋兩大類。動物紋中常見獸面紋、夔紋、鳥紋和蟬紋等。其中,獸面紋,以前常稱為「饕餮紋」,是殷墟青銅禮器上所占比例最大、時間跨度最長、型別最多的一種紋飾。經過長期研究和考古發掘的反復檢驗,目前,學術界基本認可殷墟文化一至四期的分期法。隨著資料的不斷豐富,可用於分期斷代的標準器群也越來越多,殷墟青銅禮器的分期體系更加科學和完善。本文對青銅方鼎的時代劃分基本采用【殷墟青銅禮器研究】一書的分期標準,將殷墟青銅禮器分為四期,二、三期各分早、晚段,即四期六段。殷墟出土的青銅方鼎從第二期晚段開始出現,但形制已與鄭州商城時期不同,長邊明顯大於短邊。之後,殷墟青銅方鼎基本沿續這種長方體的風格,在大小、裝飾等方面依據時代不同進行演變。其間,偶爾出現夔紋扁足方鼎、有蓋圓角方鼎等特殊器型。

圖二 後母戊方鼎及銘文 通高133、口長110、寬79厘米 重832.84千克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二、殷墟遺址考古出土青銅方鼎賞析

文中將殷墟出土的青銅方鼎體型劃分為大、中、小三類,並按每座墓葬的時代早晚分別排列,選取代表性方鼎進行賞析。殷墟時期一座墓葬中一般隨葬同一型別的方鼎,一墓隨葬兩類方鼎的有花東M54、1982年小屯M1、1987年郭家莊M1,一墓隨葬三類方鼎的僅有1976年小屯M5(婦好墓)。

(一)大型方鼎

大型方鼎為通高50厘米以上者,數量較少,殷墟遺址共發現5件青銅大方鼎,分別出土於3座墓葬中,墓主為商王或其配偶,鼎的規格最高,為大型王室重器。

1.後母辛方鼎

1976年小屯M5(婦好墓)出土。墓主為商王武丁的法定配偶之一婦好,廟號稱「辛」。該墓出土後母辛方鼎一對,此為其一(M5∶789),長方形口,折沿方唇,方形立耳,下腹略收,平底,4條圓柱形空心足。口下四面及四轉角各飾對夔組成的獸面紋一組,為一首雙身式樣。獸面以扉棱為鼻梁,「目」字形眼,圓睛凸出,卷雲狀角,直身,豎尾,尾尖下折內卷,以雲雷紋襯地;腹部四面左右側和下側分別飾有排列規整的乳釘紋各三行;腹中部為長方形白地。鼎足上端飾獨立獸面紋,有首無身,以短扉棱為鼻梁,卷雲狀大角,「目」字形眼,圓睛突出,圓形瞳孔,闊口獠牙,其下又飾凸弦紋三周。耳外壁素面。口下長邊一面的內壁中部有銘文「後母辛」,陰文。通高80.1、口長64、寬48厘米,重128千克(圖一)。該鼎造型規整,莊重大方,紋飾清晰,疏密有致,是王室重器,也是殷墟二期晚段的標準器。

2.後母戊方鼎

1939年在殷墟王陵遺址東區一座大墓中被武官村民掘獲出土。

1984年9月對傳說出後母戊方鼎的大墓進行了正式考古發掘,編號1984AWBM260,為帶一條墓道的「甲」字形大墓。經研究,基本確認後母戊鼎出自此墓。鼎為長方形口,折沿方唇,直耳,長方形腹,圓柱形足。口下、腹下四面及四轉角各飾對夔組成的獸面紋一組,為一首雙身式樣,以扉棱為鼻梁,「目」字形眼,圓睛凸出,卷雲狀角,直身,雙足前伸,豎尾,尾尖下折內卷。上部轉角處獸面紋,張口,上頜外卷,圓角方眼,一字形瞳孔,眼旁有耳,水牛狀角。下部轉角處獸面紋僅角部為卷雲狀角,其余特征相同。均以雲雷紋襯地。中部為白地。鼎耳外壁飾虎噬人頭紋,兩側飾魚紋。耳下口沿上分飾兩個小型水牛首紋。鼎足上端飾獨立獸面紋,紋樣與後母辛鼎相似。腹內壁鑄有銘文「後母戊」,陰文。通高133、口長110、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圖二)。後母戊方鼎形制巨大,造型雄偉,工藝精湛,紋飾繁縟、層次分明,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青銅時代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在世界青銅文化中也是傑出的作品。

圖三 婦好扁足方鼎及銘文 通高42.4、口長33.3、口寬21.5厘米 重17千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二)中型方鼎

通高20厘米以上,多出土於3套青銅觚爵以上墓葬中,為中、高等級貴族墓葬用鼎。

1.婦好扁足方鼎

婦好墓中除了出土一對後母辛方鼎外,還出有2件扁足方鼎,形制、大小、紋飾大致相同。此為其一(M5∶813),折沿方唇,直耳,下腹略內收,平底,4條扁長實心足。鼎四隅及四面正中均飾有扉棱。鼎腹四面均飾獸面紋。獸面張口,上頜內勾,「目」字形眼,圓睛突起,圓形瞳孔,眼旁有耳,卷雲狀大角,短身,有足,豎尾,尾尖下折內卷。尾下飾倒立夔紋。主紋以雲雷紋為地。四足作扁片形,兩面均飾夔紋,夔頭朝上,張口,「目」字形眼,圓睛凸出,有瞳孔,身尾較長,身上飾鱗片,尾尖上折內卷。耳外壁飾陰線對夔紋,夔頭朝上。內底中部鑄有銘文「婦好」。通高42.4、口長33.3、口寬21.5厘米,重17千克(圖三)。殷墟出土扁足圓鼎較多,扁足方鼎罕見。此鼎造型奇特,挺拔俊秀,紋飾精致,立體感強。

圖四 亞長方鼎及銘文 通高36.4、口長30.9、口寬22.8厘米 重12.5千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2.亞長方鼎

2001年花園莊東地M54出土(花東M54∶191)。墓主屬「長」族的高級貴族。該鼎侈口外撇,方唇,兩耳直立微外撇,直腹,平底,4條實心柱足。上腹部與頸相接處形成斜面平台。頸、腹部四拐角及每面正中均有突起的扉棱,四柱足與頸、腹部拐角對應處,亦有扉棱。其中頸部的8條扉棱尖部外撇超出器身1.6厘米。頸部飾三角蕉葉紋,共18組;四面腹部飾對夔組成的獸面紋。獸面張口,上頜內勾,「目」字形眼,圓睛突起,有瞳孔,眼上有眉,眼旁有耳,「幾」字形大角,無身,有足,豎尾,尾尖下折內卷。尾下飾倒立夔紋。足上部飾獨立獸面紋,下部飾四組倒立的重環三角紋。一側寬面頸部內壁有銘文「亞長」。通高36.4、口長30.9、口寬22.8厘米,重12.5千克(圖四)。該墓銅器群是殷墟青銅器第二期最晚段的標準器。此件方鼎頸部形制特殊,在殷墟科學發掘品中僅見。

圖五 獸面紋小方鼎 通高16.5、口長12.4、寬10.4厘米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三)小型方鼎

通高小於20厘米,多出土於3套青銅觚爵以下的墓葬中。墓主身份寬泛,主要為中小型貴族,婦好墓等個別高等級墓葬中伴出的小型方鼎應具有特殊用途,不是明貴賤的作用。

1.獸面紋小方鼎

1987年安陽郭家莊東南M1出土(1987郭M1∶18)。器身呈方鬥形,口大底小,平沿外侈,直耳,平底,四柱足細高。器身四角及四壁中部都有淺扉棱。四壁紋飾相同,上半部為兩條夔紋組成的獸面紋,以扉棱為鼻,下半部為倒垂三角紋,內填回紋。器底外側有兩條凸寬頻紋組成的「X」形紋。柱足外側飾陰線倒垂三角紋。通高16.5、口長12.4、寬10.4厘米(圖五)。時代屬於殷墟銅器第四期。下腹裝飾倒垂三角紋的方鼎在殷墟三期晚段至四期頗為流行。

2.亞小方鼎

1987年安陽郭家莊東南M1出土。兩件成對,形制、大小、紋飾相同,此為其一(1987郭M1∶19)。器身呈方鬥形,口大底小,平沿外侈,平底,足較粗短。四壁紋飾相同,無扉棱,上部飾斜角目雲紋,中部空白,下部及兩側飾兩行乳釘紋。足上部有三周弦紋。底外側有一陽紋「亞」字。因受擠壓而變形。通高10厘米,重0.5千克(圖六)。時代屬殷墟銅器第四期。

圖六 亞小方鼎及銘文 通高10厘米 重0.5千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三、結語

殷商王室使用的大型青銅方鼎目前在殷墟二期、三期均有發現,造型宏大、紋飾精美,均為王室重器。殷墟二期、三期的中、小型方鼎器體厚重,造型端莊,紋飾層次豐富,立體感強,普遍鑄有銘文。由於殷墟四期大型墓葬多被盜掘等因素,尚未發現殷墟四期王室使用的大型青銅方鼎,出土的中、小型方鼎數量增多,除少數制作精美者,普遍器體輕薄、紋飾簡練,甚至粗糙,具有明器化特征。此前不少學者認為殷墟青銅禮器在殷墟文化第二期達到了鼎盛,此後走向衰落。但也有學者研究認為,殷墟晚期青銅禮器並沒有衰落,可能由於商人開始對上帝及鬼神有所懷疑,宗教觀念發生了變化,青銅禮器的制作發生了重大變革,向著實用器與明器兩個方向繼續發展。

總之,殷墟科學發掘出土的這些方鼎,集中反映了殷墟時期商人高超的鑄造技術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制作工藝、紋飾風格的演變生動地反映了時代的發展以及觀念的變化,為我們科學研究和探討商代的社會文化、禮儀制度、宗教信仰的演變,以及青銅器鑄造技術、裝飾技法的發展與變革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本文刊載於【文物天地】2024年第4期,參考文獻從略,下載全文請登入中國知網首頁-出版物檢索-文物天地

作者及其單位:申文喜,河南省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E-mail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編輯:周 洋

稽核:朱 威


關於舉辦明清玉器鑒賞線上培訓班的通知


▲「治本攻堅,守護文物安全」專題


寧夏出土唐代女性文物探究


▲古代金銀器上的龍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