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疑是溪口,原來汴京

2024-07-15收藏

疑是溪口,原來汴京

唐健偉 北 師大 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開發中心研究員 202406

三十年多前,陸續發現一些 「紫口鐵足」的墨綠釉開片陶瓷,當時,尚未發現這些陶瓷帶有款識或有記載資料,大多收藏人將此類墨綠釉開片陶瓷,初定為「南宋官窯」。

當然,也有例外,少數收藏人也會根據此類陶瓷的胎釉、造型、以及「紫口鐵足」等特征,初定為「北宋官窯」,筆者也是其中之一。

二十年前,有些人在溪口窯址發現了類似墨綠釉開片陶瓷的殘片,因而又將其定為南宋 「溪口窯」陶瓷,有人認為「溪口窯」是專門燒制貢瓷的,便稱其「南宋溪口官窯」。

只是目前尚未發現溪口窯址中的殘片有四字或六字南宋官款;在民間收藏中,也較難發現四字或六字南宋官款的墨綠釉官窯陶瓷。

這類墨綠釉開片陶瓷主要特征是灰 黑胎, 「紫口鐵足」, 釉色以墨綠釉為主 ,大多是 開 「百圾碎」 片紋 , 片紋兩邊泛開泛 白 色,似是受到汙染 , 使片紋 既突出、又醒目,從而體現出非常 獨特的 片紋 藝術 美 感 ,這種開泛白片紋的墨綠釉陶瓷,在宋代眾多色釉的官窯陶瓷中盡顯獨特。

另外,還有一類器物與這類墨綠釉的胎、釉基本一致,但,開的是透明片紋。

目前,先探索淡白色片紋 「汴京官窯」款的墨綠釉官窯陶瓷:

一、 「汴京官窯」款墨綠釉八卦人物故事紋花觚 (見圖 1-1 ~ 3 ),高 23.6厘米,口徑12.2厘米,底徑9厘米,圓形花觚,施墨綠釉,幾乎滿釉,開「百圾碎」片紋,片紋泛白而顯眼;敞口3厘米,口沿一圈褐色,為「紫口」,下面4.8厘米為圓筒,往下便凸起0.2厘米、高度5厘米隱隱約約一圈共八個人物立像的輪廓,應在體現八仙;由於釉層微濃、稍厚,致無法看清人物細部特征;下來有凸起0.4厘米,高度4厘米的一圈八卦紋。這些紋飾的出現無疑起到證實北宋是佛道共存的朝代,因為北宋五大名窯以佛為題材的紋飾不少。接下來5.6厘米的圓筒,然後就是八字腳,凸起一圈腳沿,也為褐色,口沿與腳沿的褐色似是有意而為之,應是工匠在胎體上塗上含鐵元素較高的「紫口(沿)(或稱護胎)釉」;再下來0.8厘米縮為足根,形成圈足,圈足無釉,胎表為灰黑色,類似「鐵足」,修胎規整;至此,已體現出官窯最為突出的特征:「紫口鐵足」;圈足內平有釉,中間貼有1.5厘米見方的印章款,為陽文篆書「汴京官窯」四字,字型規整,無釉,胎表與圈足一樣灰黑色。

整體釉面瑩潤,手感潤滑;在顯微鏡下可見氣泡稀疏,晶瑩剔透,臟泡、破泡及表面透明皺等老化痕跡(見圖 1-4 ~ 10),綜上,初鑒為北宋之物。

這個墨綠釉花觚果真是北宋燒制的嗎?

送鄰市作科技年份檢測,確定是 1122年燒制的(見圖1-11)。1122年 是 北宋宣和四年,宣和是 宋徽宗的第六個年號 ,也是宋徽宗的 最後一個年號 , 北宋使用宣和年號一共 7年。

因而,證實此墨綠釉花觚是北宋晚期燒制的。同時,也因此花觚底部有「汴京官窯」款識,而證實「汴京官窯」實際存在!

民藏中,的確是個大寶庫,偶爾發現一些鮮見之物,一經證實,驚艷藏界!

圖 1-1「汴京官窯」款 墨綠釉八卦人物故事紋花觚

圖 1-2「汴京官窯」款 墨綠釉八卦人物故事紋花觚

圖 1-3「汴京官窯」款 墨綠釉八卦人物故事紋花觚底部

圖 1-4在顯微鏡下可見釉面氣泡稀疏、有大有小、晶瑩剔透、兩個大的是破泡,開片紋兩邊泛白似是受到某種物質的汙染

圖 1-5在顯微鏡下可見釉面氣泡稀疏、有大有小、晶瑩剔透、兩個大的是破泡。開片紋兩邊泛白似是受到某種物質的汙染,釉面起類似黑芝麻大小的透明皺、隱隱約約能見七彩蛤蜊光

圖 1-6在顯微鏡下可見釉面氣泡稀疏、有大有小、晶瑩剔透、幾個較 大氣泡已破口。開片紋兩邊泛白,似是受到某種物質的汙染

圖 1-7在顯微鏡下可見釉面氣泡稀疏、有大有小、晶瑩剔透、兩個不規則破泡。開片紋兩邊泛白似是受到某種物質的汙染。 左邊釉面起比黑芝麻更小的透明皺,同時,可見蛤蜊光

圖 1-8在顯微鏡下可見釉面氣泡稀疏、有大有小、兩個氣泡已破口,破口不規則,釉面起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

圖 1-9在顯微鏡下可見釉面氣泡稀疏、左下方有一個較大破口泡,破口不規則,是長時間熱脹冷縮形成的,釉面起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右邊透明皺形狀及紋理與核桃相似

圖 1-10在顯微鏡下可見左上角一個較大破口泡,破口不規則,氣泡已被汙染,一道較長片紋也被汙染,釉面起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形狀及紋理與核桃類似,這些都是老化痕跡,說明這個瓶子老到無疑

圖 1-11經科技年份檢測確定是1122年燒制的,1122年是 北宋宋徽宗宣和四年, 證明這墨綠釉花觚是北宋晚期 「汴京官窯」陶瓷

二、 「汴京官窯」款墨綠釉長方口鳳耳瓶 (見圖 2-1 ~ 3),高23.6厘米,口7.8X5.5厘米,底7.6X5.6厘米,墨綠釉,長方口,敞口沿,口沿隱隱約約有褐色線,算是顯示「紫口」,稍束頸,離口沿有4.6厘米地方,凸起0.2厘米的長方形,瓶子兩邊分別飾有一只變體鳳鳥,作為耳朵,這與商周青銅器鳳鳥紋較為類似,陶瓷上的造型與紋飾,不少是從商周秦漢的青銅器傳承而來的。再往下面有0.8厘米的凹槽,繼續往下7厘米的地方,凸起一圈弦棱,這些凹凸主要作為裝飾,使這瓶子既產生活力,又添美感;往下逐漸稍大,到下部四面都有點鼓(或稱豐滿);然後束腳,腳部為梯形狀,高1.5厘米,長方框足,足跟約有0.3厘米無釉露胎,修胎算是規整,可見灰黑色胎表,即為「鐵足」,「紫口鐵足」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征之一。足框內有釉,中間貼有一塊1.5厘米見方的方形印章,有「汴京官窯」四字陽文篆書款無釉,也顯灰黑色,字型較為規整。

整體釉面溫潤、手感潤滑。在顯微鏡下可見比較稀疏、且晶瑩剔透的氣泡,同時,還可見有不少破泡、臟泡、以及透明皺斑紋等老化痕跡(見圖 2-4 ~ 10),初鑒為到代之物。

送鄰市進行科技年份檢測,確定是 1122年燒制的(見圖2-11)。1122年 是 北宋宋徽宗宣和四年, 說明這1122年燒制的墨綠釉瓶子,正是北宋 「汴京官窯」中的一式官窯陶瓷。估計一不少

收藏人是意想不到的!

目前,發現民藏中有 「汴京官窯」款的有多種產品,即有多種釉色,片紋也有多種單色和雙色片紋。

三十年多來,民藏中發現不少與上述這類墨綠釉色基本一致的各種瓶子、罐子、香爐、筆洗等沒有底款官窯器物。筆者上手超百件,尚未發現有南宋官款,曾經發現有個把 「修內司」款,由於「修內司」款陶瓷兩宋都有燒制,因而不能簡單說是南宋官款。

此類墨綠釉開片陶瓷,如果在溪口窯址中確實有發現殘片的話,只能認為是北宋末宋廷南遷時 「汴京官窯」工匠隨著南遷,並在溪口發現可以制作「汴京官窯」的紫金土,並按「汴京官窯」的燒制技術進行燒制。

如果溪口窯址發現的殘片是南宋中後期的話,那麽,應該說是南宋 「溪口窯」承接了北宋「汴京官窯」傳承而來的燒制技術,才能燒出與北宋「汴京官窯」墨綠釉陶瓷基本相同的產品。

有人認為這類墨綠釉官窯陶瓷是溪口窯燒制的,並說是 「溪口官窯」。既然是官窯,就應該像北宋「汴京官窯」一樣落下「汴京官窯」官款呀;為何這類溪口窯墨綠釉所謂官窯卻沒落「溪口官窯」的款識呢? 至少,至今 尚未發現!

畢竟,貢瓷是民窯按官方標準燒好後挑精品進貢,是「有命則供」。而官窯是官方設定的,「不計工本」,需專燒精品的窯口。這性質與技術都有區別!

圖 2- 「汴京官窯」款墨綠釉長方口鳳耳瓶

圖 2-2 「汴京官窯」款墨綠釉長方口鳳耳瓶

圖 2-3 「汴京官窯」款墨綠釉長方口鳳耳瓶底部有「汴京官窯」款

圖 2-4在顯微鏡下可見不規則破泡口、藍色調蛤蜊光、類似鱷魚皮紋的透明皺,以及藍色調的蛤蜊光

圖 2-5在顯微鏡下可見不規則破泡口、藍色調蛤蜊光、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以及藍色調的蛤蜊光

圖 2-6在顯微鏡下可見釉層中有較為稀疏的氣泡、氣泡晶瑩剔透、有三個不規則破泡口、藍色調蛤蜊光、以及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

圖 2-7在顯微鏡下可見釉層中一個不規則破泡口、以及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

圖 2-7在顯微鏡下可見釉層中有較稀疏的氣泡、氣泡晶瑩剔透、有兩個不規則破泡口、以及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與老人臉上皺紋一樣;這些就是陶瓷的老化痕跡,透過透明皺,隱隱約約可見透明開片紋,片紋兩邊泛白,應是胎裏的水霧煙氣向上蒸發至釉層中,尚未突破釉面無法釋放

圖 2-8在顯微鏡下可見釉層中有較為稀疏的氣泡、氣泡晶瑩剔透、有兩個不規則破泡口、以及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

圖 2-9在顯微鏡下可見釉層中有較為稀疏的氣泡、氣泡晶瑩剔透、有兩個不規則破泡口、以及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

圖 2-10在顯微鏡下可見釉層中有較稀疏的氣泡、氣泡晶瑩剔透、有一個不規則破泡口已被汙染、一片汙染成草葉狀斑紋、以及類似蜘蛛絲的透明皺,以上都是老化痕跡,說明這個瓶子到代

圖 2-11經科技年份檢測確定是1122年燒制的,1122年是 北宋宣和四年, 說明這墨綠釉長方口瓶正是北宋晚期 「汴京官窯」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