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全線飄紅!CXO活過來了?

2024-07-13股票

7月10日,凱萊英、昭衍新藥兩家國內頭部CXO企業公布2024半年業績預告,既在意料之中又有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在於業績全部不盡如人意——凱萊英凈利潤同比下滑超六成;昭衍新藥更誇張,半年虧損超過1億元。

兩者提到的共同原因是:競爭加劇導致銷售訂單的利潤空間被壓縮。這也不難理解,在行業遇冷的情況下,為承攬生意企業不可避免「卷」起了價格戰。

而意料之外在於,資本市場不合常理的「同理心」爆棚——截至今日收盤,凱萊英漲幅近8%,昭衍新藥更是開盤即漲停,甚至帶動CXO板塊全線飄紅。

資本市場不會盲目樂觀,CXO是創新藥的晴雨表,細看這兩家「打頭陣」的半年業績預報,似乎確有一絲拐點的訊號。

那麽,同樣的問題又來了——行業「至暗時刻」快要過去了嗎?

▲部份A股CXO公司今日股價變動

01 行業拐點出現?

昭衍新藥2024半年業績預告跨度較大:

  • 營業收入7.2-9.73億元,同比下降約3.8%-28.9%;

  • 凈虧損1.36-1.84億;

  • 扣非凈利潤虧損額在1.63-2.21億區間。

  • 昭衍新藥有兩大業務,一是實驗室服務業務,也就是臨床前CRO,這部份今年上半年凈利潤-2829.17~1094.11萬元,可能出現虧損;二是生物資產公允價值,也就是實驗猴價格,上半年凈損失約2.24~2.47億元,同比進一步擴大。

    乍一看這兩大業務都在瘋狂試探虧損的底線,不過如果拆成一季度、二季度分別來看,就會發現一絲回暖跡象。

    總體來看,昭衍新藥2024Q1扣非虧損2.81億,而昨日公布的中報扣非只虧1.63-2.21億,意味著二季度賺了0.6-1.2億,實作扭虧為盈。

    根據同樣計算方法,得出2024Q2實驗室服務業務凈利潤區間在-724.8~3198.48萬元,證明主業很有可能走回正軌,對利潤端貢獻正面影響。

    而最關鍵的生物資產公允價值,初步估算Q2實驗猴資產價格大約上漲0.5億左右。實驗猴是行業景氣度的先行指標,這背後透漏出重要的轉暖風向。

    另一家企業凱萊英凈利潤下滑嚴重:

  • 上半年實作營業收入26.60-27.40億元,同比下降40.72%-42.45%;
  • 凈利潤4.8-5.5億元,同比下降67.39%-71.54%;
  • 扣非凈利潤預計4.3-4.8億元,同比下降69.38%-72.57%,
  • 總體來看,營收下滑近四成的原因是剔除上年同期大訂單影響後僅實作微幅增長。其中,小分子CDMO業務剔除大訂單影響後同比仍保持正增長;新興業務收入主要受國內生物醫藥融資復蘇不及預期,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值得註意的是,自去年Q2起,凱萊英業績已持續下滑五個季度。

    一抹亮色是,公告顯示上半年新簽訂單同比增長超過20%,二季度環比一季度大幅增長,且歐美訂單高於往期平均水平,這反映了一季度歐美創新藥市場景氣度提高的趨勢,在二季度得以延續。

    國投證劵認為,在宏觀和微觀的共同作用下,CXO行業基本面呈現邊際改善的趨勢。

    今天股市的「滿堂紅」也可能是底部反轉的印證。

    02 走一條出海新路

    過去幾年,中國CXO「坐著火箭」躥升,在全球市場存在感爆棚。

    據IQVIA研究所最新報告,過去五年中,全球臨床試驗活動格局重塑。中國和北美臨床試驗數量的上升,取代了西歐原有的優勢地位:截至2023年底,中國在全球臨床試驗計畫占比達到15%,自2019年以來增長了57%,增速全球最高。


    當然,CXO涉獵範圍不只局限在臨床實驗業務,其增長受多重壓力制約。

    第一重壓力,不可抗的行業寒冬。 新冠紅利消失之後,曾經的資本「金塊地」CXO賽道,近兩年經歷了灰暗期。

    2023全年,A股28家CXO公司中22家下跌,平均跌幅達36.57%,在2022年總市值縮水3000多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縮水約1700億元。與此同時,CXO企業業績增速大幅放緩,部份出現負增長,甚至虧損。

    第二重壓力,不可抗的地緣因素。 曾經的出海路走得越順,如今傷得越深。CXO是國內創新藥產業鏈上的出海「尖子生」,多家國內頭部CDMO企業70%以上收入來自於海外市場,且增速高於國內收入。

    不過,今年1月以來【生物安全法案】頻頻擊碎出海夢,導致國內相關企業股價多次大跌,其中藥明生物年內市值跌幅超60%;昭衍新藥、凱萊英也超過40%。

    盡管如此,國內生物藥產業需求畢竟有限,出海仍是不能回頭的路。但美國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 藥明康德2024Q1來自歐洲客戶收入同比增長3.9%;

  • 2023年,藥明生物、凱萊英、康龍化成歐洲市場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1.9%、7.11%、24.35%。

  • 歐洲市場潛力召喚下,已經有人先行布局。

    5月,凱萊英宣布取得前輝瑞英國Sandwich Site的API Pilot Plant及R&D Laboratory, 完成公司第一個歐洲研發生產基地布局,以助於快速拓展海外客戶。

    藥明生物則繞路歐美,落子新加坡。其投資14億美元的新加坡CRDMO中心,今年3月開工奠基,規劃設計產能為12萬升,將提供1500個工作崗位。

    海外市場的比拼更像叢林法則,有時候輸贏就在瞬息之間。

    7月初,三星生物宣布已與一家美國制藥公司簽署了價值10.6億美元的合約客製生產 (CMO) 協定,這是迄今為止三星生物所獲得的最大一筆訂單。強敵背刺,地緣政治導致的「訂單分流」似乎已成定局。
    追根溯源,CXO賽道之所以受到資本熱捧,主要因為「穩定」,只要制藥、醫療器械產業仍然繁榮,無論哪個細分領域成為當前熱點,CXO總能分一杯羹,因此能夠實作連續五年業績增長超過20%的奇跡。然而,在高度不確定的時代,穩定已成為過去,全球化下一步如何走?這道考題,對於頭部CXO公司的考驗不亞於曾經的從0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