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中企出海戰略選擇和優勢再造,這些專家給出建議

2024-08-20股票

「我們發現,A股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正在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進行增長。但在這個過程中,地緣政治等因素帶來的挑戰和問題也在增加。」

在8月15日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第四屆「智薈中歐·北京論壇」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中歐企業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黃生在主持以「整合與融入:企業出海戰略的抉擇與優勢再造」為題的圓桌時這樣開場。他提出,咨詢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增長了13%,但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下降了2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上述圓桌上表示,國際化的道路一定要走,且不能僅以直接貿易出口為主要形式。中企要真正走向海外,不僅在當地要建廠,還要將生態、服務、技術研發等在海外進行布局。其中,合規性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也是難點之一。國際形勢必然是越來越復雜,作為出海「新三樣」,新能源汽車面對海外各地的限制措施,也亟需從國家層面制定整個汽車產業的國際化戰略,比如出口退稅政策有待最佳化,也可以參考日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與美國達成的模式,即每年給予一定的出口配額,如超出配額,就轉為到當地建廠和打造產業鏈。

陳士華認為,中國汽車行業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前景,只要彼此抱團,不內部進行惡性競爭,在海外的發展必然能取得好成績。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楊鈞在過去十年裏見證了中國出口跨境電商從無到有,從行業新業態發展到行業新常態的過程。他認為,出口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有兩大重要驅動因素:一是在需求側,全球電商在整體零售中的占比越來越大,體量也巨大;到2027年,全球電商規模將達到8萬億美元;二是在供給側,中國供應鏈多年積累下來的技術能力是底層驅動力,而快速研發能力和敏捷制造能力則造就了中國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

在幫助中國各品類品牌走向全球的過程中,楊鈞也觀察到,當一家中國企業變成一家全球企業時,不可避免面臨「組織的出海」的課題,因此,創造出一套適應全球環境的企業文化也尤為重要。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教務長、法國依視路會計學教席教授許定波表示,真正的全球化企業要利用全世界的資源,以開闊的胸襟擁抱全球競爭和合作。

對於中企的全球化營運,他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全球化有其階段性,企業出海在不同的階段要註意關註不同的問題;二是調研各區域市場的差異,關註地區和國別風險的特點;三是分析如何利用中國的比較優勢,比如完整的生產和供應鏈體系等,為當地賦能;四是在治理海外公司時,要控制核心的管理資訊系統、財務系統以及業績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盡可能發揮當地團隊的創造力,融入當地文化,成為一個好的「當地企業公民」。

黃生在這場圓桌的最後總結稱,全球化與在地化是相生相融的,也可以歸結為六個字,即共存、共生、共益。基於此,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才能越走越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