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A股唯一不騙人的指標——成交量,現在學會還不算晚

2024-07-03股票

股市中有個說法,量在價先,也就是說成交量比股價還重要。成交量在股市中,不僅可以反映出買賣數量的變化,還可以透過成交量的變化看出多空雙方的力量變化。成交量大表明多空雙方分歧較大,成交量小表明多空雙方分歧較小。

但是,單一研究成交量是沒有意義的,要結合股價、時間和空間來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相對正確的結論。

成交量的本質,就是多空雙方的分歧。

成交量越大,多空雙方的分歧也就越大。但是,成交量的大小取決於多空雙方中力量小的那一方。比如在10元這個價位上有2000手多方,有1000手空方,最終成交量體現為1000手。

我們先看幾種常見的情形,手機打字就不發圖了。

1.無量漲停:多空雙方分歧小,持有者(潛在的空方)不願意賣出,多方占絕對優勢。

2.上漲趨勢中,成交量很溫和,沒有放量:空方不願意賣出,多空分歧較小,未來繼續上漲的可能性較大。

在股市中,股票的持有者是潛在的空方,而現金持有者是潛在的多方。因為你持有股票的話,你唯一能對股價產生影響的行為就是賣出,不管你看空還是看多。反之,現金持有者對股價產生影響的行為只有買入。

3.上漲趨勢中,成交量急劇放大:隨著價格擡升,多空分歧劇烈,越來越多的持有者在賣出股票。雖然多方暫時獲勝,但也許股價只是強弩之末。

4.下跌趨勢中,成交量萎縮:買方不足,而並不是賣方無力。多空分歧小,未來繼續下跌可能性大。

5.下跌趨勢的末期,出現放量:多空分歧加大,可能下跌趨勢即將結束。

特別註意的是,下跌初期放量並不意味著將要上漲。

看成交量的時候,我們還要關註誰和誰發生了分歧?我們需要站在特立獨行的機構一方,而不是隨波逐流的散戶那邊。

要分辨誰和誰發生了分歧,最簡單的就是看分歧發生的位置。

比如,在一輪下跌趨勢的初期,此時成交量很大是壞事,因為墨守成規的大多是散戶。

但如果下跌趨勢已經形成,此時市場出現分歧,即成交量變大,大多是好事。因為心灰意冷的散戶從來不會帶領趨勢的改變。

股諺有雲:市場走壞時,地量是地獄;市場走好時,地量是天堂;市場震蕩時,先縮到地量再放量是向好的訊號。

成交量是買賣的重要輔助指標,人性在成交量的變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你準備介入某只股票的時候,此時該股票劇烈放量,可能代表著多空雙方分歧巨大。我們可以等一等,等成交量縮小,多空對戰有結果(股價選擇方向)再順勢而為。

紙上得來終覺淺,要徹底看懂最簡單的方式是,找幾只股票,回看過去四五年的量價變化情況。

改變對成交量認識的誤區,是成功的第一步

買盤+賣盤≠成交量

1、買盤和賣盤相加為何不等於成交量? 目前滬深交易所對買盤和賣盤的揭示,指的是買價最高前三位揭示和賣價最低前三位揭示,是即時的買盤揭示和賣盤揭示,其成交後納入成交量,不成交不能納入成交量,因此,買盤與賣盤之和與成交量沒有關系。怎樣看出成交量中哪些是以買成交或哪些是以賣成交?這裏有一個辦法:在目前股票電腦分析系統中有「外盤」和「內盤」的揭示,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這樣就可以區分成交量哪些以買方成交、哪些以賣方成交。

2、 外盤、內盤 在技術分析系統中經常有「外盤」、「內盤」出現。委托以賣方成交的納入「外盤」,委托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外盤」和「內盤」相加為成交量。由於以 賣方成交的委托納入外盤,如外盤很大意味著多數賣的價位都有人來接,顯示買勢強勁;而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如內盤過大,則意味著大多數的買入價都有人願 賣,顯示賣方力量較大。如內盤和外盤大體相近,則買賣力量相當。

成交量的表現形式

成交量縮量

成交量如果極度縮量, 有可能是大部份人都看漲,因此已經持有的人多數不願意賣出 ,就導致成交量十分少。

也可能是大部份人都看跌,因此沒有入場的人不願意買入,就導致成交量十分少。

運用在中長線趨勢中,可以理解為,縮量意味著趨勢將延續,如果上漲中途出現持續縮量,則看漲後市,可買入, 如果下降趨勢中出現持續縮量,則看跌後市,不予買入。

成交量放量

成交量放量意味著交投活躍,也就是買和賣的人都很多,這說明市場分歧較大,買盤和賣盤力量都不弱,這時候極可能出現趨勢轉變。

如圖所示,K線經過一段下降趨勢後,某日開始持續進行放量,趨勢由此反轉,改為上升趨勢。

如圖,K線本是上升趨勢時,某日開始放出巨量,趨勢再度反轉,改為下降趨勢。

不過投資者需謹記,成交量的放量,尤其是巨量,一般多是莊家在搞鬼,比如上圖,就是莊家出貨,如果沒有賣家,買家無法交易,而 在高位突現巨量,一定是莊家賣出,投資者當仔細甄別。

溫和放量

溫和放量是指個股在持續低迷之後,成交量突然出現小幅增長,形態看上去像「山」一樣的連續溫和的放量形態,這種形態也稱為「兩堆」(後面我們還會介紹「推量」,不要搞混淆了),個股出現這種情況一般說明市場後實力的資金在介入。如果在價格的底部出現「溫和放量」,價格會隨量上升,量縮時價格會適量調整,調整時間沒有方法推測,但調整期過後,價格上漲會加快。所以並不是說一出現「溫和放量」投資人就該立刻入場,而是應該在其調整振幅不低於放量前期低點的前提下入場。因為一旦調整低於建倉成本,市場的拋壓過大,後市再度調整的可能性便很高。

縮量

縮量是指成交量萎縮,寥寥幾筆。這說明什麽?說明市場內大部份人對價格後市看法是一致的。要麽是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沒有人買;要麽看好後市,只有人買,沒有人賣。縮量一般都發生在趨勢中期,如果遇上縮量下跌應該堅決出具,等縮量到一定程度,開始出現放量上攻時,可以考慮入場。基本思路就是上漲縮量買進,價格上沖乏力又有巨量放出時立即賣出。

放量

放量一般發生在價格趨勢的轉折處,場內各方力量對後市看法分歧非常發,有人傾盤丟擲,有人極力大筆吸籌。相對於縮量來看,放量水分比較多。若場內有人籌碼充足,利用其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並不難。

突放巨量

成交量一直很穩定,突然某天成交異常活躍,成交柱顯得異常突兀。對於這種成交量形態,我們要分三種情況分析。首先上漲過程中的「突放巨量」通常說明多方力量消耗殆盡,後市持續上漲的難度較大;其次,若是在下跌過程中出現「突放巨量」,可能是空方力量的最後一次集中釋放,價格繼續走跌的可能性不高,反彈短線者,走起!第三,在價格一路下跌時突然放量上攻,視覺效果矚目,但一般這類行情難以持續,不宜跟進,容易套牢。

堆量

連續幾個交易日或者一段周期內,成交量呈現緩慢放大,價格也慢慢推高,成交量就像手機的訊號格一般,說明主力有意拉高價格,故意把成交量做的非常漂亮。在價格底部出現堆量,堆得越漂亮,後市行情可能越好;但如果在價格高位出現這種情況,是主力大舉出貨的表現,主力都不玩了,你還想玩嗎?

不規則性放大縮小

這種一般出現在有巨大放量之後,成交量逐步恢復平靜。前提是分析前面放量的原因,如果市場本身沒有突發利好,或者大盤企穩,價格基本一潭死水,可能是有人想出貨吸引交易商註意力。

圓弧底量

成交量也會構成圓弧底,當成交量和價格同時呈現圓弧底時,說明場內有人吸籌布局即將完畢,後市出現上漲的機率高。

成交量看盤口訣:

一、無量跌停,繼續跌停,直到大量才停

股票的第一個無量跌停,後市仍將繼續跌停!直到有大量出現才能反彈或反轉。

二、無量漲停,繼續漲停,直到大量才停

同理,股票的第一個無量漲停,後市仍將繼續漲停,直到有大量出現才能回檔或反轉。

三、放量有真假,要看重心向哪移

放量總是有原因的:在高價區有些主力往往對敲放量,常在一些價位上掛上大賣單,然後將其吃掉,以顯示其魄力吸引市場跟風眼球,或是在某些關鍵點位掛上大筆買盤,以顯示其護盤決心大,凡此種種現象皆為假,重心真實的升降即可辨別。若是在低位出現的對敲放量,說明機構在換莊或是在準備拉高起一波行情,可以擇機跟進。

四、成交量股價W雙谷底

在股價長期下跌後成交量形成谷底,股價出現反彈,但隨後成交量卻沒有隨價格的上漲而遞增,股價上漲缺乏再度跌至前期谷底附近,有時高於前期谷底,但出現第二谷底成交量明顯低於第一谷底時,說明也沒有下跌的動力,新的一波上漲又要起來,可以考慮買進。

五、有量無量,破位下跌出局

下跌的時候無論有量無量,只要形態(均線,趨勢線,頸線,箱體)破位,均要及時止贏止損出局。

六、有量無量,突破盤整跟進

同樣,在底部向上盤整,只要形態(均線,趨勢線,頸線,箱體)向上突破,要註意跟進。

七、高位大陰大陽,頭部形成

高價區一根長綠,若後兩根大陽也不能吞沒,表示天價成立,應及時清倉;高價區無論有無利好利空大陰大陽,只要出現巨量,就要警惕頭部的形成。

八、天量無天價,頭部形成

成交量創歷史新高,次日股價收盤卻無法創新高時,說明股價必定回檔。

圖解成交量6大買賣鐵律

1、低位縮量整理

在股價長期下跌後成交量形成谷底,股價出現反彈,但隨後成交量卻沒有隨價格的上漲而遞增,股價上漲缺乏再度跌至前期谷底附近,有時高於前期谷底,但出現第二谷底成交量明顯低於第一谷底時,說明也沒有下跌的動力,新的一波上漲又要起來,可以考慮買進。

2、破位出局

下跌的時候無論有量無量,只要形態(移均線,趨勢線,頸線,箱體)破位,均要及時止贏止損出局。

3、高位清倉

高價區一根長黑,若後兩根大陽也不能吞沒,表示天價成立,應及時清倉;高價區無論有無利好利空大陰大陽,只要出現巨量,就要警惕頭部的形成。

4、天量無天價

成交量創歷史新高,次日股價收盤卻無法創新高時,說明股價必定回檔;同樣,成交量量若創歷史新低而價格不再下跌時,說明股價將要止跌回升。

5、低位量價齊升

在空頭市場中,出現一波量價均能突破前一波高點的反彈時,往往表示空頭市場的結束;在多頭市場中,價創新高後若成交量量再創新高時,常常表示多頭市場的結束,空頭市場即將開始。

6、地量地價

上升趨勢中出現的相對地量,股價回落至重要均線(5日,10日,30日)處,往往是極佳的短線買點。

成交量的陷阱規避:

1、成交金額(股市收市以後的總金額)除以總的交易次數,數值小預示著入市股民是散戶。數值大預示有機構或大戶在入市;

2、成交金額除以總股票數,數值小表示行情最近幾天要下跌,因為大戶都不肯入市;數值大預示機構和大戶看漲行情;

3、成交金額除以的股票數量,如果每一股的平均價等於或接近於最高價,預示行情看漲,反之預示行情看跌。因為當天成交的大部份都在低價位,小部份在高價位;

4、成交和股價連續3天背道而馳,預示股價到底。

成交量選股法

一、震蕩行情下的成交量選股形態「雙凹洞量」

在三聚環保的走勢圖中,就形成了雙凹洞量。具體就是:在底部構造過程中,5日均量線上穿40日均量線,成為凹洞量也叫成交量圓底。股價恢復上漲後,再次縮量回落,當再次出現凹洞量時,就是雙凹洞量為底部結束標誌。凹洞的水池越深,上漲力量越大。接下來我們在說一下量價選股法的兩個技巧。

1:在下跌的時候無論是有量還是無量,只要形態破位了,就要進行及時的止贏止損出局,所謂的形態中包含有均線、趨勢線、頸線、箱體等等。

2:在股價底部盤整的末端,股價波動振幅逐漸縮小,成交量萎縮到極點後出現量增,股價以中陽突破盤局,並站在10日均線之上;成交量持續放大股價續收陽線,以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突破之後疊合的均線轉為多頭排列。此為最佳的短中線買入點,也是量價均線配合的完美樣本。

二、最穩的成交量選股形態「輕松過頭」

案例一:海泰發展

該股股價透過前期頭部,而且成交量並沒有放量,相對是比較輕松的!這其實就是一個輕松過頭的現象,我們看該股在前期頭部的時候,成交量呈現巨量!而在股價超越前期頭部的時候,卻沒有放量,那就是輕松過頭的現象!

透過上圖,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此現象的特征!

前一個頭部下方的成交量巨大,股價築頭後開始回檔;回檔完畢後成交量呈量芝麻點,股價再次上揚沖擊前一頭部;輕松沖過前一頭部並沒有明顯的放量!

案例二:同仁堂

圖中輕松過頭是主力已經建倉完畢後的大部鎖倉,至需要很少的資金就可以讓股價沖過前頭部了!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出,該股在過頭之前,macd指標上穿零軸!那麽對輕松過頭有什麽樣的市場意義?總結如下!

由於莊家大規模建倉,使前一個頭部下方的成交量巨大;當莊家完成建倉後已釘選大部份籌碼,然後震倉洗籌,股價開始回檔;當出現量芝麻點時,說明除莊家大量釘選的籌碼外,在市場上的浮動籌碼已經安定下來,即該拋的已拋了,不拋的暫時不拋了;這樣為莊家未來創新高減輕了市場壓力,所以不需要放量即可輕松過頭。

案例三:特變電工

特變電工出了輕松過頭現象,那麽輕松過頭出現之後,作為投資者應該怎麽樣進行操作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輕松過頭的操作方法!

在前一頭部下方成交巨大時跟進,在回檔完畢後成交量呈現價量芝麻點時進行分析吸納,當然最省時間的方法就是在輕松過頭的那一瞬間進行迅速的買入!

三、長期下跌後的成交量選股形態「三竭量超」

首先,我們來看遠望谷的實戰圖形。在上面的走勢圖中,筆者指出了四點,我們看到股價首處於下跌走勢中,三根跳空的陰線,導致了股價的深度放量下跌,然後三次陽線上攻,而且量能一次比一次大,在第四天的時候出現了反彈受阻的現象,顯然最佳的買點已經出現了,後面的強力反彈開始。

上圖中三根陽線及其成交量的變化就是三竭量超。其實透過上面的實戰案例,我們就可以總結,所謂的三竭量超,其實指的就是在下跌過程中,隨著跌幅加大,量不斷放大,三次陽線放量,一次比一次大,雖然暫時出現上攻受阻,但強烈反攻一觸即發。

成交量應註意事項

1、任何進出,均以大盤為觀察點,大盤不好時不要做,更不要被逆市上漲股迷惑。

2、成交量萎縮後,新底點連續2天不再出現時,量的打底已可確認,可考慮介入。

3、量見底後,若又暴出巨量,此時要特別小心當日行情,一般情況下,量的暴增不是好事,除非第二天量縮價漲,否則是反彈而已。

交易要剖析自己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而不去做,更重要的是自己潛意識當中對「正確的方法」有一種本能的強烈的「抵觸」心理,這就需要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省。而這種「自我剖析」很多時候是血淋淋的:當必須承認自己並不優秀、當自己必須承認自己是個平庸的人、當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操作與身邊的散戶的拙劣表現並沒有什麽不同時,原來自信心存在的基礎完全崩潰了,心痛的感覺畢生難忘。然而這種心痛所帶來的好處是徹底認清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不再抱著「我比別人優秀,所以我會成功」這樣幼稚的想法、不再認為「自己可以為市場把脈」,而轉向「一切隨勢而動,順水行舟」。

亞當理論是我所有理念和操作的基礎,也是我在探索階段對市場認識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一切的精髓只有四個字:「順勢而為」,其實自己轉了很大一個圈才發現經典理論的經典之處,可惜包括我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曾忽略過、不屑過,而去尋找什麽「制勝絕招」。但這似乎又是個無可奈何的現象,也只有當真正深刻理解市場之後也才能明白何為經典。

一些成功者總是在找到市場的解決辦法後將其細化、復混成、延伸化和理論化來加以包裝,讓後來者「雲裏霧裏」,感覺似乎很高深,人為的造成了理解上的距離,這一點上克羅做的最好,大道至簡。我的感覺是成功的操作方法雖然表面有很大差異,但實質卻非常近似,只是我不太喜歡這種細化和理論化的包裝,幾句話可以說明的問題卻要用一本書和諸多「不知所雲」的術語去解釋,當然原因大家都心裏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