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見證歷史!2000億大麥克來了!

2024-03-14股票

又一次見證歷史!

3月12日晚間,上交所數據顯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最新份額達到5579508.77萬份,以收盤凈值3.5895計算,該ETF截至3月12日的管理規模為2002.7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是全市場首只千億級別的股票ETF,於2023年8月7日首次突破千億大關。

值得註意的是,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僅用了7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從1000億元到2000億元的規模增長。隨著越來越多資金開始將ETF作為自己參與權益市場配置的主要工具,屬於股票ETF的時代已然拉開序幕。

單只股票型ETF規模首破2000億元

3月12日晚間,上交所數據顯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最新份額達到5579508.77萬份,以收盤凈值3.5895計算,該ETF截至3月12日的管理規模再創新高,達到2002.76億元。3月12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交額達39.62億元,換手率為1.99%。

公開資料顯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立於2012年5月,基金經理為柳軍。作為股票ETF產品中的「大麥克」,該ETF的管理規模在近期實作了快速提升。2023年8月7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規模剛剛突破了1000億元。這意味著,該ETF從0到突破1000億元花了整整11年,而從1000億元到2000億元則僅用了7個月的時間。特別是今年以來,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裏,該ETF的規模增長了約700億元。

目前,隨著今年以來多只股票ETF的管理規模先後突破1000億元,股票ETF已經誕生了多位「千億俱樂部」成員。

最新數據顯示,除了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之外,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和華夏滬深300ETF的管理規模也於今年2月先後突破「千億」大關。

「百億俱樂部」的成員則有更多。其中既包括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南方中證1000ETF等寬基ETF,也包括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華寶中證醫療ETF等行業ETF,此外還有華泰柏瑞紅利ETF等主題型ETF。

不過,從整體數據看,ETF仍是「內卷」十分嚴重的行業。目前,全市場共有732只股票型ETF,但規模超百億元的僅有25只,而規模不足1億元的卻有254只,占比約三分之一。

寬基ETF成為「吸金」主力

券商中國記者註意到,在規模超百億的股票ETF中,寬基ETF占據了絕對多數,而規模超過千億的5只股票ETF則全部都是寬基ETF。

為何寬基ETF會如此受市場歡迎?在滬上一位公募市場部人士看來,寬基ETF的優勢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一是從產品本身特點來看,寬基ETF一直具有風格清晰、持倉透明、適合作為投資組合構成「模組」的優勢。「寬基ETF長期處於‘酒香巷子深’的狀態。不過,近年來,寬基ETF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穩步提升,各類資訊傳播渠道的覆蓋度也在增加,投資者對寬基ETF的認識正在不斷加深。」

在該人士看來,寬基ETF規模越大,投資者數量越多,其流動性與市場容量會隨之改善和擴大,邊際管理成本將大幅下降,並在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引發從量變到質變的使用價值上升。

二是從兼顧投資收益與風險的角度來看,2022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速和資本市場雙下行。使用寬基ETF進行投資,既可以防範投資個股或單個行業主題ETF潛在的非系統性「爆雷」風險,又可以規避投資小部份主動權益基金帶來的行業、風格漂移的不確定性。

三是從市場生態建設來看,寬基ETF具有完善的商業環境。ETF產品的豐度拓寬了投資者的選擇範圍,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帶動了寬基ETF的同步發展。另一方面,部份主流寬基ETF已經構建了包括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和ETF期權在內的衍生品生態。具體來說,寬基ETF現貨的規模增長提高了衍生品持倉量的空間上限,衍生品的發展又反過來擴大了寬基ETF投資需求,增強了寬基ETF資金端的穩定性。兩者互為表裏,共榮共生。

大幅降低投資者參與門檻

從產品特點來看,ETF之所以大受歡迎,正是因為其解決了投資者「不能參與」和「不敢參與」的問題。

華泰柏瑞基金指數投資部的基金經理譚弘翔認為,對於優秀主動管理基金經理而言,個人的管理規模是有上限的,這或導致基金公司在權益投資方面可能遇到比較明顯的瓶頸。隨著主動投資策略變得越來越擁擠,優秀基金經理賺取超額收益的難度也會逐漸提高。相反,指數基金和ETF本身作為工具型產品,不追求超額收益,同時規模效應顯著,在目前還遠未達到規模上限,基金公司可以開辟一條相對獨立的增長賽道。

譚弘翔表示,個人投資者是資本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貢獻者,在活躍市場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部份市場對於個人投資者設定了較高的門檻。具體而言,門檻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有形門檻,即要求投資者持有的金融資產和資金達到一定規模,使很多投資者不能參與;另一方面是無形門檻,即市場中的上市公司由於知名度較低、業務範圍專業度較強、分析師覆蓋較少等原因,存在較高的認知難度,使很多投資者不敢參與。

而ETF的產品形式極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在譚弘翔看來,指數基金的投資資金門檻低,又透過分散投資降低了投資風險,緩解了個人投資者的主要顧慮,進而為市場帶來了增量資金和流動性,從而促進了市場的活躍度。

上述公募市場部人士認為,ETF的最大價值在於其「網路效應」和「聚集效應」,即ETF產品數量越多,可供投資者使用的基礎「模組」越豐富,最終能夠構建的投資組合數量就可以實作幾何倍數的增長,每個ETF的潛在價值也都會有所提升。

在該人士看來,正是ETF行業的這類特點,在近幾年引導行業供需兩端進入了優質供給創造終端需求,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的正反饋迴圈,無論是為投資者、行業參與者還是為資本市場本身,都帶來了難能可貴的時代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