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上半年偉星股份營業收入為22.96億元,同比增長25.5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6億元,同比增長37.79%。
作者 | 劉亞傑
編輯 | 管東生
無論怎麽看,偉星股份(002003.SZ)都有點兒逆周期「內味兒」。
先來看國家統計局與中國海關釋出的兩組數據:2024年1-7月,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的零售額累計5818.8億元,增速比1-6月放緩0.7個百分點;同期中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889.8億美元,增速比1-6月回落0.8個百分點。
需求側平穩,卻不影響供給側向上趨勢: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偉星股份營業收入為22.96億元,同比增長25.5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6億元,同比增長37.79%。規模有明顯擴張,利潤空間以更快的速度放大,放眼二級市場如此反差案例並不多見。
9月6日舉行的電話會上,管理層表示雖然當下市場景氣度有所收斂,客戶下單趨於謹慎,訂單增速受阻,但向上大勢不改。預計進入下半年,業績向上還是大機率事件。同期,公司還在籌備2024年中期分紅方案。
二級市場普遍認可公司表現。因此在大盤震蕩調整階段,偉星股份股價能夠維持基本平衡;如果拉長時間維度,自2020年以來其股價已從當初低點的2.06元(2020年4月28日),一路上行觸達13.53元(2024年7月16日)的歷史高點,漲幅達到556.8%。
在A股市場整體處於震蕩調整,眾多行業龍頭「業績換不來股價」的背景下,服裝輔料龍頭的偉星股份能有此等表現實屬難得,內在驅動力是什麽?一路向上四年之後,未來偉星股份的成長是否依舊高枕無憂?
壹 | 賺「升級」的錢
對於服裝輔料行業而言,現在有點「海面遊泳」的錯覺。
釋出2023年財報時,偉星股份表示,報告期內有「世界經濟繼續承壓,地域沖突、美元加息、通脹居高不下」等情況出現,導致終端消費疲軟,「去庫存」一度成為紡織服裝、服飾業全年的主旋律。服裝企業如同在海面之下「憋著氣」,生存壓力並不小。
按照前文所述,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均沒有出現明顯增長;可是在2023年需求整體低迷的襯托下,2024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了好轉。可以認為服裝企業境況有所改善,遊到海面之上「喘了氣」。

對此,中金企信曾釋出公告表示,全球消費端在量上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在質上出現比較明顯的提升。尤其在國內市場,隨著人們可支配收入總量穩步有升,對前衛、時尚、設計感強的中高端品牌服飾有了更多訴求。
這些品牌對服裝輔料有了更高的要求,相應產品的利潤空間高於傳統基礎款產品,構成上遊企業新的增長點,這也正是偉星股份凈利潤增速超過營收增速的原因。
財報中,偉星股份提到新趨勢,並指出面對更高的要求,能夠順應行業發展的服飾輔料企業,獲得了更多的機會:自2020年以來,新趨勢推動業績增長,為國內市場帶來了17.38%的年復合增長率;國際市場更為明顯,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4.24%。

當然,並非所有企業都能順應市場風向的變化。眾多企業難以抵抗偉星股份的業務虹吸效應,最終選擇走出國門遠赴他鄉。
根據天風證券釋出研報,東協8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寮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緬甸)的勞動力要素價格相較於中國偏低、營商環境相對開放、與中國距離較近且風俗文化相近,並且貿易環境相對寬松,為多數企業首選目標地區。
或許借助更低的成本優勢,企業還能爭取到一定的空間;也有不少企業承受不住外部壓力,最終消失在歷史長河。據企查查釋出統計數據,僅2023年上半年國內累計123.3萬家服裝相關企業登出吊銷,同比增加41.5%。
客觀上這些企業零碎析出市場份額,正在逐步向頭部企業匯集,成為它們繼續擴張的「養料」。行業內部的優勝劣汰,也為偉星股份的逆流而上貢獻了一份力量。
這樣看來,偉星股份的成功,也許源自一場「剩者為王」的邏輯。
貳 | 成本之重
那麽王者就能贏家通吃嗎?其實偉星股份也在面對不確定性因素的攪擾,歸根到底還是內部成本。
根據偉星股份所在臨海市整體規劃,當地經濟發展將以現代醫藥、汽車機械、時尚休閑三大產業為主導。
臨海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表示,所謂的「時尚休閑」產業,是指基於制造業基礎,面向文旅、節慶、時尚等市場需求,提供各種工具和產品,作為服飾輔料行業的龍頭企業,未來偉星股份仍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點計畫之一。
只是按照定位,長江經濟帶正在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發展。偉星股份的支柱型業務為拉鏈與紐扣生產,合計營收占比超過90%,都屬於排放受到重點監測的板塊;旗下臨海紐扣分公司、拉鏈分公司、金屬制品分公司和偉星化學科技屬於相關部門土壤環境重點監管單位。

數據來源:財報
公開資訊顯示,自2020年上半年以來,偉星股份始終維持旗下公司滿足排放要求,2021年12月還曾獲評「浙江省級綠色低碳工廠」,始終未出現汙染超標或泄露情況。
2023年財報數據顯示,偉星股份列出研發投入主要面向合缸染色、顆粒牙拉鏈開發、磁鐵系列產品開發等11項,其中涉及永續方向的,僅有海洋可回收拉鏈的開發套用1項。
整體上,近年來偉星股份研發投入整體呈現增長趨勢,不過費用率一直向下,由此不難推斷,面向永續方向的投入大機率不會很高。

「永續發展是服飾輔料企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財報中偉星股份對永續發展方面的筆墨並不算多,不過還是得到某環境科學領域研究人員程通(化名)的關註。
他表示,永續發展是企業與環境和諧成長能力的需要。生態環境是動態變化的,對企業的要求隨之而動。隨著臨海市保護生態的要求逐步提升,不斷加大投入,偉星股份提升永續發展能力的訴求會日益迫切,隨之而來的成本也會提升。
服裝輔料本就是一個「算小賬,賺大錢」的行業——產品單價不高,透過提升產量,降低邊際成本的方式賺錢,對成本要求十分苛刻。一旦出現成本提升,很可能對整體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何況維持當前的發展需要,偉星股份的成本壓力已經有所顯現。自2020年以來,偉星股份員工人數保持3.11%的年復合增長率,截至2023年底已有8800人;匯總營業成本計算人均額度,其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6%,截至2023年底為122159.09元/人。
一個是必須提升的永續發展能力,一個是已經落到紙面的壓力,如何控制成本或許將成為偉星股份關鍵一役。
三 | 風險與機會並存
放眼外部環境,風險同樣存在。
前述提到,由於將產線遷移至東南亞國家,眾多服飾輔料企業已經成功減少各方面的壓力。一旦獲得喘息的機會,它們或將成為偉星股份不可忽視的競爭對手。
不要小看這些對手。或許相比偉星股份,它們的規模優勢和渠道能力不夠強大,不過船小更容易掉頭,順應市場需求,快速推出符合市場審美需求的產品,正是其優勢所在。
2024年以來國潮風、漢服熱仍在出圈,嗅到商機的創意型中小公司率先行動,透過珠子色彩、花紋類別、金屬搭配等方面的創新受到消費者追捧,這些企業有不少聚集在永嘉縣橋頭鎮——「中國紐扣之鄉」。
公開資料顯示,為把握住相應機會,橋頭鎮已經有超過70家紐扣公司及加工廠參與生產,全鎮研發近3000款國風紐扣新品,分布在國外的紐扣廠商也接到了相應訂單。
偉星股份在上海、深圳等地設立設計中心和技術研發中心,擁有國內外專利1270項,擁有自主研發能力,這是其強項;只是當市場成為主角,要求企業快速響應時,壓力就來到偉星股份一邊了。
當然,外部也不全是壞訊息,偉星股份也不缺助力。根據【臨海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當地正在持續推進「百企參百展」拓市場行動,組織參加各類境內外展會100場次以上、參展企業300家次以上。在海外市場逐步成為第二增長曲線的時候,這些正是偉星股份所需要的。
面對快速增長的全球市場,偉星股份開始在東南亞布局:2016年啟動孟加拉工業園區建設,2022年庫米拉工業園建設投產。2023年計劃募資12億元建設的越南工業園區,如今一期計畫已正式投產。
按照【關於對偉星實業(孟加拉)有限公司增資的公告】中介紹,孟加拉生產基地的設計產能為年產拉鏈9240萬條、金屬扣8400萬套;越南工業園將具備年產各類拉鏈12400萬條、金屬扣39800萬套的生產能力。
「風險與機會並存,目前還不能確定偉星股份未來走勢。」程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