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蒙牛乳業,跌懵了!

2024-08-01股票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蒙牛,這家中國最大的牛奶企業之一,跌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程度。

股價暴跌75%,蒙牛跌幅巨大

先來看股價走勢圖。

從2021年1月的歷史最高價52.095港元,再到目前的不到13港元, 短短三年多蒙牛乳業跌幅居然高達75%以上!

這種腰斬之後再腰斬的走勢,讓蒙牛乳業(02319.HK)市值急劇縮水,目前僅為507億港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470億。

不可思議吧,一個國內數一數二的乳制品巨頭,市值居然僅為470億元。

一說蒙牛,人們必然會想到伊利。

目前,伊利股份的市值為人民幣1500億以上,股價最近也是連續下跌,但整體表現要比蒙牛強得多。

伊利股價的歷史最高點同樣是在2021年1月,為47.83元,目前股價在24.5元左右, 較歷史最高點下跌近50%。

眾所周知,食品飲料行業近年來普跌,自歷史最高點以來,「醬油茅」海天味業已經跌了70%多,「油茅」金龍魚已經跌了80%多。

海天味業和金龍魚當時投機炒作的成分太大,市盈率動輒幹到100倍,不狠狠來個「價值回歸」倒是不正常。

而伊利、蒙牛跟這些「茅」有所不同,在幾年前的那波基金瘋狂抱團、資金南下港股中,它們並不特別顯眼。

也就是說,無論是伊利還是蒙牛,在幾年前食品飲料股最瘋狂的時候,並沒有特別特別大的泡沫。

如此大跌,大環境原因?

那麽,為什麽伊利和蒙牛,尤其是蒙牛,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跌幅呢?

蒙牛乳業是港股上市公司,很多人會想,是港股大環境問題導致蒙牛三年多暴跌75%嗎?

在蒙牛股價最巔峰的2021年年初,香港恒生指數最高來到31183點,現在是17300點附近,較當時下跌45%左右。

蒙牛跌75%,港股跌45%,蒙牛跌幅遠超過恒生指數,所以絕不能賴所謂「港股大環境」的問題。

其實蒙牛從2021年初股價見頂之後的一年裏,走的還算堅挺,一直呈現出高位震蕩走勢,在2022年2月的時候,股價還一度逼近50港元大關,跟歷史最高股價相差無幾。

然而從2022年3月到10月,蒙牛幾乎是一波流的從50港元附近跌到23.7港元,快速腰斬。

之後股價反彈了幾個月,但好景不長。從2023年2月開始,又是單邊一波流下跌,這次是從39港元跌到了現在的13港元以下,此輪跌幅高達66%以上。

也就是說, 最近一年半不到,蒙牛跌居然暴跌三分之二!

在兩輪暴跌之後,蒙牛市值蒸發了1500億以上,可謂傷筋動骨、相當慘烈。

作為頭部消費企業,蒙牛的這種跌幅,一般只有一個因素可以解釋: 產品不好賣了。

前段時間,牛肉價格下跌的訊息不斷傳來。事實上, 牛奶因為行業的供需失衡,價格也在持續下跌。

根據財聯社的報道,牛奶原奶在2023年過剩的基礎上,2024年產能過剩情況更加嚴重。

由於原奶價格的持續下跌, 目前更是出現了奶價和成本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倒掛。

售價低於成本,就意味著虧損。

相關數據顯示,到了今年5月份,奶價已經跌到了每公斤3.34元/公斤,同比下降高達0.55元/公斤(全成本下降0.31元/公斤)。

由此,牛奶的利潤空間首次進入負值區間,目前行業虧損超過80%。

到了7月份,多個省份的生鮮牛乳平均價格已經降到3.24元/公斤。

原奶賣不動、賣不出去,企業只能被迫將原奶噴粉儲藏。而這一過程又會消耗很多成本,大概噴粉一噸會虧損一萬元以上。 這無疑進一步蠶食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摩根大通看空,暗藏商譽暴雷

在這種大背景下,摩根大通最近給蒙牛發了一份看空性質的評級報告,把蒙牛的評級從「增持」降為「中性」。更是大幅削減了目標價,由30港元降至13港元。

目前,蒙牛的股價也就不到13港元,且明顯處於長期下跌態勢,摩根大通如果再看到不靠譜的30港元,反而有失公允。

摩根大通還對蒙牛和伊利進行了一番預測對比,得出來的結論是: 蒙牛比伊利更差。

具體數據為:

預計蒙牛上半年銷售額會下降5.6%,比伊利的下降3.6%更差。

預計蒙牛上半年盈利會下滑19.4%,比伊利的微跌0.9%更差。

事實上,蒙牛在2023年凈利潤已經下跌了近10%,在2024年原奶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蒙牛高管也在業績會上直言,可能還要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無並購,不商譽。過去這些年,蒙牛全面開啟買買買的模式,投資了貝拉米、現代牧業、妙可藍多、中國聖牧等公司, 耗資超過100億元。

然而這些投資並購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高溢價收購更是會導致商譽大幅減值的潛在暴雷風險。

最典型的例子是,蒙牛2019年耗資超過70億收購的澳洲貝拉米, 溢價高達驚人的500%以上!

這可是傳統的食品行業,根本不是高科技行業,所以憑什麽有如此之高的溢價呢?

2021年、2022年,蒙牛直接計提貝拉米商譽減值分別超過6億元、7億元。

蒙牛之前投資的妙可藍多,2023年業績也大幅腰斬,股價更是暴跌不止。

種種的不靠譜並購之後,到了2023年,蒙牛的商譽已經高達近90億元,比2017年的45億左右幾乎翻了一倍!

在不利局面下,蒙牛管理層在今年3月份發生「巨震」:盧敏放離職,高飛上任。

盧敏放在蒙牛總裁位置上多年,他最著名的事情就是在2019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被問到三聚氰胺事件後如何解決牛奶品質時,他說的這樣一句話: 「蒙牛酸奶業務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發展很快,我們總把優質的高品質的產品放到這些市場,這就改變了大家的看法。」

在國民日益重視食品安全、食品品質的大背景下,一個超級乳企的CEO居然說出這種話,無疑會刺痛無數中國內地消費者的神經。

目前,奧運賽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蒙牛作為國際奧委會的贊助商,也正狂打廣告,突出自家品牌代表著健康、陽光、向上。

然而跟熱熱鬧鬧的廣告相比,蒙牛腰斬再腰斬的、不斷向下的股價無疑冰冷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