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風電價格戰正酣!上市公司業績分化,2024年看好這一細分市場

2024-02-11股票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貝貝 見習記者 何一華 北京報道

2023年,風電裝機量創新高,同時風機價格戰持續進行,雖然完整財報尚未公布,但是從已經釋出的業績預告來看,風電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分化明顯。

受到風機價格下行的影響,風電整機廠商業績下滑。電氣風電(688660.SH)虧損持續擴大,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12億元至-13.4億元。

在風電裝機量新高背景下,風電零部件企業則業績高增。風電變流器龍頭禾望電氣(603063.SH)2023年歸母凈利潤增速預計達到80.65%到94.90%;風電鑄件企業日月股份(603218.SH)預計歸母凈利潤增速30.69%到51.02%。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風電機組價格出現下滑,主要原因包括市場競爭激烈、風電技術進步、產業化能力提升等,未來風電機組價格下降的長尾效應已經趨緩。

需要指出的是,各地政府十四五海風裝機規劃約55GW,並且推進態度積極,業內一致認為,2024年海風裝機量有望實作高增長。

整機廠商業績下滑

2021年以來,風機價格一路下行,陸上風機中標價格從最高點時超過4000元/KW下滑至1000元/KW左右,海上風機價格則從7000元/KW左右下跌至3000元/KW左右。

2023年風機價格戰繼續進行,風電機組中標價格不斷探底。根據金風科技的統計,2023年9月國內陸上風機投標均價1553元/kW,較2022年底下降14%。進入2023年第四季度,陸上風機價格最低跌破1000元/kW,整機廠商利潤持續攤薄。

風機中標價格整體下降背景下,風電整機廠商業績下行。1月31日,上海電氣旗下風電上市公司電氣風電釋出預虧公告。公司2023年度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預計2023年度歸母凈利潤為人民幣-12億元至-13.4億元,扣除凈利潤為人民幣-13.4億萬元至-14.8億元。

對於2024年風機價格走勢,秦海巖告訴【華夏時報】記者,2023年的風電機組價格降幅,相比2020-2022年已明顯收窄,很少出現在投標報價時比競爭對手低出200——300元/kW的極端案例,證明未來風電機組價格下降的長尾效應已經趨緩。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風機的價格有可能會穩定下來,但是也不會回升,所以大家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風機價格2023年內持續下行也導致企業存貨減值。電氣風電在公告中表示,2023年度簽訂的部份風機銷售訂單的預估成本大於未來可實作收入,公司對該部份差額計提虧損合約損失準備,將其中超過已計提的存貨跌價的部份確認為預計負債共計4億元至4.6億元。

價格壓力傳導下,部份零部件企業業績也受到影響。主營業務之一為風電裝備鍛件業務的海鍋股份(301063.SZ)業績出現下滑,公司預計2023年度風電裝備鍛件實作銷售收入5.3億元,同比下降29.6%,產品毛利率與同期相比亦存在較大降幅。

作為一家專業從事工業金屬鍛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中環海陸(301040.SZ)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310萬元到46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2.19%-88.41%;扣非凈利潤虧損225萬元到335萬元。

除了受到訂單價格下降的影響,中環海陸在公告中指出,為節約成本,主要風電軸承廠商自行建設軸承鍛件產能,大幅加劇了市場競爭;另一方面,由於下遊客戶報價下降及回款周期延長,為控制風險,公司主動放棄承接部份訂單,導致銷量有所下滑。

2023年海風裝機量也低於預期。財信證券指出,廣東和江蘇合計約8GW海風計畫停滯不前,2023年9月中下旬上述計畫開始出現實質性進展。海風全年裝機不及預期,從年初預計的10GW-12GW,變成最終的5GW-6GW。

零部件企業業績亮眼

2023年國內風電裝機量創新高。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風電並網裝機規模達441GW,2023年新增風電裝機量達到76GW,同比增長105%,超越2020年,創歷史新高。補貼退坡、「搶裝潮」後的風電需求韌性不減,2023年12月新增風電並網29GW,占全年新增裝機超1/3。

裝機量高增背景下風電企業收入增長。1月31日,風電變流器起家的禾望電氣釋出業績預增公告,新能源電控業務板塊、傳動業務板塊收入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增幅,使得利潤增幅較大。公司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4.82億元到5.2億元,同比增加80.65%到94.90%;扣非凈利潤為4.01億元到4.39億元,同比增加96.07%到114.65%。

前海聯合基金指出,對於主軸、軸承、鑄件和葉片等風電零部件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變動。2022年全球通脹走低背景下,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風電零部件企業盈利狀態較好;2023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趨於穩定,零部件企業盈利逐步平穩。

風電和其他主營業務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疊加原材料價格下降,振江股份(603507.SH)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公司預計2023年度歸母凈利潤為1.65億元至2.1億元,同比增加74.35%至121.90%;扣非凈利潤1.75億元到2.2億元,同比增加453.22%至595.48%。

資料顯示,振江股份主營業務為風電裝置、光伏/光熱裝置零部件;緊固件的設計、加工與銷售;海上風電安裝及運維服務。公司風電主要產品為機艙罩、轉子房等風電裝置產品,主要原材料為鋼材類、油漆類等材料。

日月股份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大型重工裝備鑄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包括風電鑄件、塑膠機械鑄件和柴油機鑄件、加工中心鑄件等其他鑄件,主要用於裝配能源、通用機械、海洋工程等領域重工裝備。公司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生鐵和廢鋼,輔助材料為樹脂、球化劑、孕育劑和固化劑等。

1月30日,日月股份釋出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為4.5億元到5.2億元,同比增加30.69%到51.02%;扣非凈利潤約3.7億元到4.4億元,同比增加40.91%到67.34%。報告期內,日月股份產品銷量與上年同期相比維持平穩狀態,透過產品結構最佳化和內部成本改善計畫的持續推進,毛利率得到了提升。

業內認為,2024年風電整機及零部件將開啟更為明顯的優勝劣汰。平安證券指出,考慮2023年新增訂單將在2024年批次交付,估計風機企業2024年盈利水平仍然明顯承壓。風機環節的寒意將傳導到風機零部件環節,考慮風機零部件的競爭格局,估計2024年風機零部件企業的整體盈利水平也將走弱。

海風裝機有望迎小高潮

經過2019年-2021年三年平價前的風電搶裝潮後,風電裝機商產能保有量變大,隨著2021年和2022年國內新增裝機量出現下滑,從2020年的71.67GW到2021年的47.57GW,進一步下滑至2022年的37.63GW,產能過剩情況下打起了價格戰。

供應增加也加劇了價格戰。彭澎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像三一重能這種做機械相關業務的公司,也殺入到風電行業,導致競爭逐漸激烈。金風科技作為整機龍頭,過去五年市占率一直下滑,行業第二名到第五名獲得了新的市場份額,導致競爭更加激烈。

同時,中國風電產業鏈國產化日趨完善,產能持續增強,也對機組成本降低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秦海巖進一步指出,「除主軸軸承外,中國風電產業鏈已基本實作國產化,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95%以上。同時,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機組制造中心,也是大多數關鍵零部件和材料的最大生產基地。其中,中國風電機組的產量占全球的2/3以上;發電機、輪轂、機架、葉片、齒輪箱、軸承等大部件產量占全球60%到70%。」

雖然目前風電行業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仍有亮點。業內一致認為,2024年和2025年,海風裝機量有望迎來小高潮。

長江證券指出,十四五各省海風規劃裝機約55GW,若考慮2023年海風裝機約6GW,則2021年-2023年海風累計裝機約27GW,2024年和2025年仍有25-30GW的裝機空間。

一般來講,風機從招標到交付,需要一年的時間,所以可以根據前一年的招純量,推測出第二年的裝機量。長江證券統計,2023年國內海風招標約9.63GW,財信證券預計,2024年國內海風裝機量在10GW-12GW,2025年的裝機規模在16GW-18GW才能完成各省的「十四五」海風規劃。

在秦海巖看來,作為中國風電三大細分市場之一,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釋出的報告,中國海上150m高度、離岸200公裏以內且水深小於100m的風能技術可開發量27.8億千瓦。未來,中國海上風電開發將逐漸由近海走向專屬經濟區,透過產業融合發展,潛力巨大。截至2023年,中國沿海各省專屬經濟區海上風電規劃合計總容量已達1.5億千瓦。」

彭澎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相對於光伏和陸上風機而言,海風的發電非常穩定,沿海地區現在對綠電的需求很大,所以我們對海上風電的發展還是非常看好的。」

責任編輯:李未來 主編:張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