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如何建立並訓練自己執行交易紀律

2024-10-07股票

有朋友問,怎樣去訓練自己遵守交易紀律的能力。

以我個人看法,紀律原則存在的目的,即是我們對以往交易中犯錯和失敗案例的總結。

就像你這個人喜歡犯什麽沖動型的錯誤,是否認知到這個錯誤,並且從經歷中學會了規避的方法,也就形成了紀律

紀律是你失敗過往的總結,它代表了一個「容易失誤行為」的操作界限,限制自己做高難度操作,防止亂掉交易節奏

但如果,交易紀律是效仿別人給自己設定一大堆脫離實際的「標準」 ,例如有些,「冥想五分鐘再開倉」 「下單後不看盤」 「只順周線月線交易」「一個品種止損後,近期不能交易」...

咱們不能說這類紀律和原則是錯的,但是它對於很多人來說,更像是自我感動式的找虐,有什麽意義呢?

冥想五分鐘,能不能冷靜下來不說,五分鐘在高波動行情裏會不會導致點位損失,有沒有可能該果斷處理的機會,因為 「冥想」 拉大了止損成本,間接產生了猶豫心理?

下單後不看盤?萬一有些走的順利的行情,直接來個日內大K打到重阻,不去幹預主動減倉,非等一個固定的止盈目標,設定的好還好說,要是目標不切實際呢?豈不後面看著盈利回吐?

還有什麽只順周線和月線交易,看似強調遵守順勢立場並沒有錯,但是你要在趨勢啟動和及時跟隨進場中找一個時間上的平衡,不然真去等到周線和月線出明顯趨勢的時候,需要消耗多少空間,即便是跟進去又有多大的優勢?只怕趨勢已經從初期跑到末期了。

所以,紀律是認知到自己喜歡犯的錯,防止自己因為某些性格弱點去重復犯錯

但紀律不是設定一些脫離實際的標準,自我感動間變成了為決策制造人為的障礙

就像趨勢中做回呼介入,有些時候市場會走階段回呼,但是這個回呼的深度和點位都達不到預期,10次回呼,可能只有6次達到了預定點位。

那麽這個時候,就需要面臨一個選擇,是我們修改自己的標準來擬合市場,還是我們堅守自己的標準來等未來出現匹配的走勢?一個主動調整,一個被動等待。

從主動調整的角度來說 ,確實有人臨盤發揮的很好,在於這個人對品種的熟悉度,對供需面的了解,對市場情緒的評估,各維度的能力讓他在變化的市場中做出了靈活的應對。

此時,紀律是什麽?紀律於他來說是內化成了一個大原則—— 回呼介入的主邏輯沒有變,也就意味著進場紀律沒有違背,變化的只是進場靈敏和穩健的取舍而已。

又或者另一個人,也見回呼不深,感覺到不了預定點位去主動調整了,但是他沒有足夠的判斷力,經常錯把回呼中的停滯當成提前到位了,總是回呼半路就等不及去接單

那麽對於這種朋友來說,把交易紀律停留在「回呼介入」的主邏輯上合理嗎?並不合理,他需要進一步去細化,例如不到位不做,舍棄掉一些訊號,集中到自己有能力掌控的行情中去

對於高手來說10次回呼訊號,他能抓5次回呼到位的,還能額外靈活處理2次回呼沒到位的。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10次回呼訊號,抓5次回呼到位都對能力是一個考驗,那麽他還想幹額外的交易,標準變來變去,把自己的節奏搞亂是大機率事件

這就是我要說的,雖然紀律在「回呼介入」上的表現形式是一樣的,但是由於人的能力高低,它的寬嚴程度絕對有區別的。

有人只遵守一些大原則,整體交易就崩不了,人家有這個 「摸能力上限」 的判斷力。而有些人必須要把紀律細化的足夠嚴密,才能防止自己出現提前誤判的細節問題打亂節奏,確保「 執行下限 」已經很吃力了,就別去貪更多把握不了的機會了。

這一點上,因人而異,沒有適用每個人的標準方案,多問問自己容易在什麽地方犯錯,能力又能做到哪一步才是真。

從被動等待的角度來講,很多人的執行力是, 當他對自己要做某一件事情的了解程度越高,他的執行力和信心就會越強。

不然為什麽會亂掉自己的交易節奏?不就是做好了既定的計劃,但是看行情變了,就找一些理由跟著去變。

但問題是這種變化往往是一些 「事後矯枉過正」 性質的,例如開始看回呼到支撐XX,然後價格沒有到,卻偶然打到了某個參數的均線,然後就想著去修改標準。

但是改了之後呢,新一輪回呼卻產生了新的變化,這次均線沒攔住,進場的掃損了,價格卻完美回撤了XX阻力

再去跟著變?它可能又不貼合更新一輪的走勢,大部份人的交易節奏就是在這種時而提前,時而滯後的變化中亂掉的,因為當他提前止損之後,很難再在預定的回呼位上重拾信心回補進場。

所以紀律,表面上看是為了控制風險,其實風險是最微不足道,因為本身就有止損,錯了不一定虧,對了不一定賺,掛上止損能虧幾個錢?再虧能虧到哪去?

關鍵是對信心的擾動,信心一降,可能連帶著我們對於趨勢的立場都跟著動搖

額外損幾筆單子不算什麽事情,但「順勢順一次虧一次」這種勝率的下降,很可能導致你後面不敢再做了,錯過一輪大趨勢,半年可能都白玩。

因此,不要問市場裏有什麽機會,而是要問自己能夠把握什麽機會,一輪大趨勢可能大大小小的回呼會走十幾次,但是真正理想的也就五六次,堅守紀律就意味你是在篩選機會

篩選過程中,必然是有些 「勉強一下也能做」 的機會被放棄掉了,這就是執行成本!當你真正接受這一點的時候,守紀律就不再是一個需要強調意誌力的事情了

因為你不用逼著自己做一些 「有可能做不好」 的事情,紀律完全是以過往犯錯的經歷和保護自己的目的而搭建。

這也是我經常說,要多回看自己復盤日誌和交易記錄的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薄弱點,那些虧損單子分布在什麽走勢型別下,什麽同質化的進場借口經常用,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