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漫

變形金剛裏的機械生命體,為什麽還在較原始的搏鬥方式?

2024-09-16動漫

擎天柱手持大寶劍,和威震天打的不可開交,這樣的場景想必是很多80後90後【變形金剛】愛好者的童年回憶殺。

無論是動畫還是電影,汽車人與霸天虎之間總是上演著拳拳到肉的精彩戰鬥。

有些人可能就想問了,這賽博坦人明明是根據人類幻想創造出來的機械生命體,母星的超高科技能造出雷射炮,量子盾等先進武器,為啥在電影和動畫裏卻老要近身肉搏呢?

咱們一起看看。

「變形金剛」原本由人駕駛

要想弄清出現在變形金剛們身上的這些矛盾點,我們就得從這一風靡全球的ip起源開始說起。

現在的很多觀眾可能想象不到,這些威武雄壯的變形金剛最初竟然和外星機械生命體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們的誕生之路充滿戲劇化色彩,兼職堪稱一部「玩具前進演化史」。

故事要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日本說起。那時一家名叫特佳樂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微星小超人」的變形玩具系列,這些能夠從機器人變身成各種車輛,飛機的玩具,以其新奇的玩法迅速席卷了整個日本。

一時間從學校的課桌到公園的沙坑,到處都能看到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擺弄著這些「鋼鐵夥伴」,仿佛自己也成了操控機器的少年英雄。

眼看「微星小超人」的熱度還沒過,特佳樂公司又趁熱打鐵,推出了另一款變形玩具系列-「戴亞複制」。

這兩款玩具雖然名字不同,造型各異,但設定上卻非常相似:都是人類駕駛員操控著可變形的機器進行戰鬥。

那時候的「擎天柱」們,還是得老老實實聽人類指揮的「工具人」。隨著時間來到1984年,玩具巨頭孩之寶公司註意到了這兩款來自日本的變形玩具,敏銳的商業嗅覺告訴他們,這個市場潛力無窮。

意識到這一點的孩之寶公司果斷出手買下了「微星小超人」和「戴亞複制」的版權,不過他們並沒有急著把這兩款玩具直接搬到美國市場,而是進行了一番「顛覆性」的改造。

孩之寶公司決定拋棄「人類駕駛員」這個設定,將這些可變形的機器變成擁有獨立生命和意識的「外星機械生命體」,不僅如此,他們還為這些機械生命體創造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包括他們的母星「塞伯坦星球」,他們的社會結構,他們的歷史文化等等。

一個全新的IP「變形金剛」就這樣橫空出世,1984年變形金剛玩具在美國上市,立刻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孩子們被這些可以自由變形,擁有獨立個性的機器人深深吸引,變形金剛迅速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玩具之一。

光有玩具好像還不太夠,為了讓這一系列的粉絲更多,更能沈浸在變形金剛這一IP的設定裏,孩之寶公司隨後加緊推出了漫畫,動畫等一系列衍生作品,進一步完善了變形金剛的世界觀,把他們的故事傳播到世界各地。

孩之寶公司當年那次「顛覆性」的改造,可以說是徹底改變了變形金剛的命運,也成就了這個經久不衰的經典IP。但變形金剛的崛起之路也不是就那麽一番風順,很快它就迎來了一個「大麻煩」。

人類和機器的沖突

1987年熱播了幾年的【變形金剛】動畫在美國開始沒那麽流行了,收視率的下降讓孩之寶公司感受到了壓力,美日制作團隊都覺得,是時候該想想,怎麽讓變形金剛玩出新花樣了。

在這個節骨眼上,雙方卻對變形金剛的核心設定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簡單來說,就是兩邊對變形金剛中人機關系的表述有全然不同的意見。

美版動畫的制作團隊認為應該加入更多人類元素,強化變形金剛和人類之間的羈絆,這樣才能有效吸引觀眾,於是他們在1987年推出了「頭領戰士」的概念。

「頭領戰士」就是一群可以變形成變形金剛頭部的外星人,例如來自「星雲星」的「頭領戰士」,他們和變形金剛的身體組合起來,就能獲得更強大的力量。

但是稍微想象一下,擎天柱原本的腦袋變成了一個戴著頭盔,留著絡腮胡的肌肉男,真是怎麽看怎麽奇怪。

美版動畫的思路確實很美式,強調個人英雄主義和人機協同作戰,但這種設定很快就引發了觀眾爭議,當時的不少人都覺得,這破壞了變形金剛作為獨立機械生命體的魅力。

而在地球的另一邊,日版動畫的制作團隊做出了和美國團隊截然不同的選擇,他們覺得,變形金剛的魅力就在於他們有獨立的思考,情感和選擇,人類不應該過多幹預。

所以在日版動畫裏,「頭領戰士」的設定被改成了一個個微型塞伯坦人,他們更像是變形金剛的夥伴,助手,而不是操控者。就好比是擎天柱的腦袋裏住著一個迷你版的鐵皮,關鍵時刻可以給他出謀劃策。

「頭領戰士」之後,日版動畫的制作團隊在「人機」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1996年他們推出了「隱者戰士」系列,進一步強化了「人機共生」的概念。

這一次變形金剛不再是和「小腦袋」組合,而是直接和人類融合,變成了半人半機械的形態。

例如主角「火龍勇士」在平時是一個人類青年的形象,戰鬥時則會和變形金剛融合,變成一個擁有火焰能力的戰士。

不過「隱者戰士」系列並沒有他們想的那麽成功,過於復雜的人物關系和設定讓觀眾感到困惑,收視率當然也不怎麽樣。

經歷了一系列的嘗試之後,無論是美版還是日版動畫,最後都再也不折騰了,紛紛選擇回歸變形金剛本來的設定,讓「人」和「機械」融為一體。

這次變形金剛發展歷程中的「試錯」,卻或許恰恰解釋了變形金剛為啥明明能造飛機大炮,卻偏要選擇肉搏這麽原始的戰鬥方式。

不選高科技偏選格鬥術的原因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有不少粉絲在看完【變形金剛】系列電影後都會產生這麽個疑問:這些來自高科技星球的機械生命體為啥總是熱衷於拳拳到肉的近身格鬥,而不是直接用威力強大的武器來個「一發入魂」呢?

在電影裏大家都見識過各種炫酷的塞伯坦科技,雷射炮,離子槍,能量盾,應有盡有。

可到了決戰時刻,決定勝負的往往還是擎天柱那把標誌性的大寶劍,以及他與威震天之間拳拳到肉的搏鬥。

這當然不是因為賽博坦星球上的格鬥術也分段位,而近身肉搏才是最高境界的體現,而是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就是我們先前講過的設定問題,既然確定了變形金剛是一種「機械人類」,那麽他們的戰鬥方式也一定要符合人的本能,在人類看來轟轟烈烈的賽博坦戰爭,對於變形金剛來說可能也就跟通常的戰場互毆差不多,為了體現血肉感和情感色彩,制作方才選擇了讓他們一直采用近身搏鬥的方式跟彼此戰鬥。

此外從變形金剛的世界觀設定來看,近戰武器的殺傷力或許遠高於遠端武器,這也是他們長期進行肉搏戰的重要原因。

雖然電影中沒有明確說明,但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推測出,變形金剛的身體結構和材質可能非常特殊,能夠抵禦大部份遠端武器的攻擊。

在電影裏我們經常能看到人類軍隊對抗霸天虎,或者賽博坦的戰士們在戰艦炮火之間穿行,這些變形金剛被炮彈擊中,但往往只是掉幾塊零件,並不會受到致命傷害。

相比之下,近戰武器的攻擊更加直接,有效,能夠繞過甚至切割變形金剛堅硬的

還有就是現實技術原因了。

從電影制作的角度來看,近身格鬥能帶來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戲劇張力,兩個龐然大物揮舞著巨大的拳頭和武器,你來我往間鋼鐵碰撞,火花四濺,怎麽看都比雙方各自站定,遠遠地發射幾道雷射束更過癮。

尤其是像麥可·貝這樣總是喜歡用快速剪輯,慢動作特寫等手法的導演,更是能發揮所長,把變形金剛之間的打鬥場面拍得極具視覺沖擊力,讓觀眾腎上腺素飆升,票房嘛和口碑嘛,也就隨之水漲船高了。

所以你看,變形金剛為啥放著高科技不用,偏偏愛肉搏,還真不是一拍腦袋就能決定的。

這背後既有他們「機械人類」設定的歷史遺留問題,也有電影制作上的視覺效果考量。

說白了就是拳拳到肉的戰鬥看著更爽,更能調動咱們觀眾的情緒,票房號召力也更強。

而且「人機之爭」也體現了變形金剛系列作品的獨特魅力,他們其實也不單單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有血有肉,充滿情感的生命體。

也許在未來的變形金剛系列作品裏,導演和編劇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更新奇的設定,更精彩的戰鬥場景,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