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消失百年的「國寶鳥」再現!天生親人!僅在江西婺源還有200多只

2024-06-05動物

在1919年被首次發現的藍冠噪鶥,之後經歷了近百年的沈寂歲月,直至1993年才再度顯出蹤跡。 它們隱於山水是本性使然,還是生存危機?

隨著其族群的不斷雕零,我們也不得不介入隱士們的生活了。

那麽,藍冠噪鶥為什麽會選擇在江西婺源定居呢?現存200只左右的現狀,是受到人類幹擾了嗎

天空的調色盤,藍冠噪鶥

畫眉鳥作為獨特的林中歌手,古往今來皆是深受養鳥愛好者們的喜愛。而作為畫眉鳥的近親,藍冠噪鶥其實也是眾多愛鳥人士的心頭好。

藍冠噪鶥在種屬上與畫眉相同,屬於噪鶥屬鳥類。然而,雖然它們能在某些方面稱兄道弟,但就外貌而言卻是天差地別的。

如果我們觀察過被,愛鳥人士拍下來的藍冠噪鶥影像,就會發現其具有著灰藍色的頂冠,眼周的羽色多為黑色,但咽喉位置卻會變為明艷的黃色。

在藍冠噪鶥飛行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發現它的腹部到尾羽的一連串位置會由黃色漸變為白色,同時背部附著的卻是不起眼的黑色,簡直就像是大自然與天空的天然調色盤一樣。

而說起藍冠噪鶥的名字,其實也是經過了近二十年才最終確定了下來。原來,起初它是由法國的鳥類研究學者命名的,並沒有中文名字,並且學界中有人認為藍冠噪鶥只是黃喉噪鶥的亞種。

可是到了2006年,英國鳥類學者從形態學出發,發現並提出了其大機率不屬於亞種,應該自立門戶。由此,這種鳥類才有了藍冠噪鶥的叫法,而中國也是2017年時采納了這種說法。

從被誤認到擁有真正的名字,藍冠噪鶥在歸屬上歷經坎坷,而說起它們的命運,卻同樣也不算順利。那麽是什麽導致它在中國的數量如此稀少呢?

其實這還要從它們的繁育特點說起,一般來說,每年從4月開始,直至7月都屬於藍冠噪鶥的繁殖期。雖然其屬於集群繁殖的鳥類,會選定地點之後,共同築建巢區,但它們繁育後代的效率卻讓人感到無奈。

原來,藍冠噪鶥窩卵數量通常只有2-4只,並且孵化期與育雛期都需要12天左右的時間,此外,其一年很可能就只會產下一窩雛鳥。與眾多鳥類相比,它們的繁殖能力實在是太有限了。

除了小噪鶥的生長境況堪憂,成年藍冠噪鶥其實也不讓人省心。因為在鳥界,藍冠噪鶥可以算得上是最愛洗澡的物種了。在平日裏,它們會成群結隊的來到河水附近梳理羽毛。

可是隨著大部份地區的人力開發程度的加深,空氣、水質的變化也就驅使著它們搬往了其他地方生存,除了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之外,成群結隊在河邊洗澡也會引起天敵們的註意,而鳥類的翅膀沾染水跡之後,勢必也會在飛行方面難於天敵比較。

對環境如此挑剔的藍冠噪鶥,如今在中國還存在適宜的生存區域嗎?

婺源林區對藍冠噪鶥的強大吸重力

曾經,雲南與江西都可以發現藍冠噪鶥的蹤跡。但隨著藍冠噪鶥在雲南的亞種的滅絕,如今就只剩婺源族群了。

那麽為什麽這些地方能讓藍冠噪鶥安心築巢呢?其實,這是因為它們不僅屬於森林鳥類,還屬於留鳥。簡而言之,就是說藍冠噪鶥只要選定了森林居址,就會宅在那裏不走了。並不會隨著季節的變化到處遷移。

通常來講,常綠闊葉林和濃密灌叢都是其喜愛的活動場所,而臨近中副熱帶的雲南與江西婺源地區,其境內的森林面積也是其他省份難以比擬的。

並且在這些畫眉近親挑選具體的築巢地,也是有說法的。因為它們往往會選擇海拔不高的自然保育林區中棲息。

而這些築巢地無論大小,其實都具有三個特點,那就是得有視野開闊且由喬木組成的天然混交林、林區靠近水源以及鄰近村莊。

眾所周知,依山傍水同樣也是人類生存居住的最佳場所,所以這些地方的人類蹤跡也是比較多的。除了這種「不可抗力」讓人們與藍冠噪鶥的關系變得密切之外,其實也是因為其天生親人。

而這就要從藍冠噪鶥的天敵說起了,在森林中,松鼠與蛇都會侵擾它們的巢穴,並且像鷹禽一類的生物還會捕食雛鳥。趨利避害的本性,就讓它們選擇了更容易保全後代的場所,那就是臨近人類村莊的林區。

而婺源除了是因為地處中副熱帶而被藍冠噪鶥選擇之外,獨特的地貌與生物多樣性也是吸引它們的地方。因為婺源地區具有很多高大的天然混交林、喬灌草。

這些植物的繁茂生長會讓出生後落地的雛鳥得到緩沖,不易摔傷甚至摔亡。並且錯落的灌木叢也能成為它們重新爬回巢穴的天然階梯。此外,這些林叢之中也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種類,對於成年藍冠噪鶥就像是自助餐廳一般。

所以就藍冠噪鶥在中國的生存現狀來看,它們在自然保育林區的生活可謂是有滋有味,如同天堂。不過,雖然婺源的環境適宜它們生存,但族群數量稀少的現狀,也讓我們不得不開始進行人工幹預了。

藍冠噪鶥的未來需要人為的保護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為緊密人與藍冠噪鶥的未來而努力著,並且如今已經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首先,為了讓藍冠噪鶥的生存環境不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2009年起,當地就已經禁止砍伐常綠闊葉林區的木材了。而基與藍冠噪鶥愛洗澡的生物習性,我們也加強了對饒河的水質治理。

此外,婺源縣還依據地形,打造出了近兩百個自然保育小區,藍冠噪鶥的築巢地就在其中。透過化整為零,就能夠實作更加精準的監測活動了。

目前,當地組建了專業的護鳥技術隊伍,平日力不僅會對林區鳥類的生態進行巡護,同時也會在它們的棲息地附近裝備監控裝置,用以觀察其生活的即時動態。

我們除了在保護方面卯足了勁,其實在宣傳方面也沒有落下。目前,中國民間的鳥類愛好者不占少數,他們平日裏會根據各類珍稀鳥類的習性特征,在具體的月份趕往當地架起長槍短炮,就為了拍攝其飛翔、棲息的畫面。

可是藍冠噪鶥雖然具有親人的本能,但過多的人類蹤跡以及各類奇異的拍攝裝備,也會對它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好的影響。

為此,婺源縣在2015年就公布了相關的管理辦法,不僅明確了各保護小區負責人的巡護義務,也賦予了這些巡護隊伍勸離人為幹擾行為的權利。

在所有這些措施的作用下,雖然藍冠噪鶥的野生族群數量,如今還只有200只左右,但我們完全可以預測,在未來的時日隨著管理辦法的完善,藍冠噪鶥的發展未來一定是會不斷變好的。

參考資料:

【失而復現的藍冠噪鶥】 新華網
【失而復得的珍貴鳥——藍冠噪鶥】 中國綠色時報
【極危動物失而復現十九年 藍冠噪鶥多個謎團期待解開】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