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動物真的會交朋友嗎?

2024-07-16動物

參考訊息網7月16日報道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13日報道,動物間嬉戲的行為表明,它們之間有著友好的關系。但動物真的能像人類一樣成為朋友嗎?

在許多群居動物物種中,某些行為表明,動物個體確實可能與某些動物比與其他動物更親近(除了近親或配偶之外)。大象會對它們認識的其他大象使用特定的問候方式。靈長類動物會透過梳毛表現出與非親屬的親密關系。禿鼻烏鴉也會用嘴給其他一些禿鼻烏鴉梳理羽毛。

英國艾克希特大學行為生態學博士後研究員德爾芬·德莫爾說:「個體會建立社會關系,以應對環境。」德莫爾說,對於高度社會化的動物來說,關系是由信任度和親密度來定義的。互動模式塑造了這些關系;當反復進行的互動是積極的時候,信任就會增加。

德莫爾說,如果動物能形成穩定、持久、互利的關系(這些是人類友誼中存在的特征),「那麽我們就能在動物王國裏看到友誼」。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管卡特琳·克羅克福德說,研究靈長類動物的科學家發現,神經化學在加強這種關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克羅克福德說,在靈長類動物中,梳理毛發會釋放調節行為的催產素,催產素「隨後會進入(腦部)獎勵中心,可能會給出一個積極的反饋,這樣動物就更有可能再次梳理毛發」。克羅克福德還說,為朋友梳毛還能降低皮質醇水平,這是一種與壓力相關的激素。

克羅克福德補充說,相比之下,當類人猿給一個沒有親密關系的群體成員梳毛時,皮質醇水平不受影響。

她說:「像給親密的夥伴梳理毛發這樣的事情似乎會帶來一些生理上的好處。」

克羅克福德說,科學家們最初透過觀察母系猴群報告了靈長類動物中存在互惠友誼,但在過去幾十年裏,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了其他哺乳動物群體中的友誼及其好處。

克羅克福德說:「那些成功維持這些牢固關系的個體最終會活得更久,有更多的後代,並且表現出更少的相關壓力。情況似乎是,如果你能夠維持這些關系,它們會帶來非常巨大的好處。」

例如,虎鯨會分享食物和關於去哪裏找食物的資訊。當資源稀缺時,與群體中的其他個體關系牢固的虎鯨更不可能挨餓。有更多朋友的鬣狗往往會在族群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因為它們能在應對社會挑戰時得到支持。

但德莫爾補充說,友誼也伴隨著責任。她說:「在某種程度上,動物願意為它們喜歡的社會夥伴承擔更大的風險,付出更大的代價。」

想想一只吸血蝙蝠的自我犧牲:它會為幫助一個饑餓的朋友而分享自己最近吞咽的食物,並將血液餵到夥伴的嘴裏。

克羅克福德說,在黑猩猩中,友誼關系非常牢固,以至於如果一個母親死去,留下一個不能獨立的孩子,「那麽(其父母的)一個雄性或雌性朋友可能會收養這個孩子」。

不同物種也可以相互信任。2022年,一項研究表明,剛果共和國的野生黑猩猩和大猩猩可以跨越物種障礙,結成持續20年或更長時間的友誼。

克羅克福德指出,表明動物(尤其是靈長類動物)之間普遍存在友誼的證據,揭示了塑造人類交友能力的前進演化過程。我們與猴子最近的一個共同祖先大約生活在2500萬年前,所以人類友誼和相關行為背後的神經化學物質已經存在了上千萬年。

她說:「這些機制深奧且古老。在這個時代,人們可能會將其他事情擺在友誼前面,比如金錢、名聲或點選量。該研究結果是一個很好的提醒,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一個基本組成部份是為了交朋友而設計的。如果我們成功交到朋友,並且認真對待朋友,我們會活得更長、更健康、壓力更小。」(編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