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城市動物在哪裏:一周城市生活

2024-01-13動物

在成都玉林三巷,有一條被貓咪塗鴉覆蓋的「貓貓巷」,玉林東路社群改造以來,這條文創街區成為了熱門打卡地。但是,人們在這裏只能看到空蕩的貓爬架和貓窩,絲毫不見流浪貓的蹤影。

隨著城市化行程的推進,破碎的自然景觀和退化的生態系,讓人們開始反思該如何打造動物包容性城市,實作人與動物的共生共存。2023年10月,胡燕子工作室和亞洲動物基金會共同發起城市動物觀察小組,從「貓貓巷」開始,透過跟蹤觀察與定點觀察,對城市中生活的動物群體展開探索。本周我們將以「人寵友好社群」為主題,回顧觀察工作坊的藝術策展活動,共同探討韌性社群的營造。

(本周主持:劉懿琛)

近期回顧

城市動物在哪裏?來自成都玉林的城市觀察

社群是現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場所,社群中發生的事情都能引發市民關註。同樣,在如火如荼的城市社群更新中,我們也逐漸發現城市過度快速建設的問題。這類問題在部份學者看來是「現代之後」所產生的,指向的是物質資本累積之後的缺失。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學者們針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話題展開過諸多討論,如今這種曾經集中在生態領域的討論,開始逐漸回到日常生活空間。城市中的動物和植物便是這個問題的對映,而「寵物」便是這個話題的關鍵詞。「寵物」生存方式的背後,似乎正是一種「人類中心主義」的直接體現——所有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都認為城市動物就應該按照人類的「規矩」來生活。

這種隱形的「霸權」,隱藏在城市空間之中——例如不能進入的人工草坪、光鮮亮麗的街道。我們預設了城市街道應該理性高效、預設了街道中行道樹的存在方式,也預設了寵物的生存方式。

但當我們站在不同的維度來看待我們的城市空間呢?

「他者」能給「自我」帶來反思。「他者」,指的是跟我們完全不同的其他人,當然也可能是動物,他者們不會按照我們的邏輯而生活,我們信以為真的事情,在他者看來或許荒誕可笑。

因而,觀察動物對於人類城市的反應是非常有必要的,動物的反饋可以指出當前我們城市的盲區和隱藏的霸權。

2023年10月,胡燕子工作室和亞洲動物基金,在社群營造正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成都玉林東路社群,共同開啟了一個名為「城市動物觀察小組」的社群藝術行動。作為不斷拓展藝術介入社群的邊界的我們,和耕耘在動物保護領域數十年的亞洲動物基金,都對「人寵雙向友好社群」這個話題提出了困惑:究竟什麽樣的社群可以被評定為「寵物友好」?而「動物友好」的城市空間又是如何被打造的?

城市動物觀察小組招募海報。盧大腦門 制圖

玉東社群有條名為「貓貓巷」的街角,布滿了關於貓咪的可愛插畫、貓爬架和貓窩,可這種人類視角下的「貓貓符號」並不能被貓本身辨識,它們依舊很少出現在這條巷子裏,仍舊穿行在人類主導的城市建設的縫隙之中,我行我素地在布滿防盜鐵網的屋頂飛檐走壁,它們眼中的城市可能是另外的世界。

「貓貓巷」中滿是人類眼中的貓貓元素

貓貓對城市有自己的想法

借由此,我們共同展開了一系列觀察小組的行動,除了反思前文所提到的「人類中心主義」之外,也借此獲得了來自更多方的反思視角。比如從動物保護工作出發的亞洲動物基金關註著「動物福利」和「動物權利」孰輕孰重的觀點爭議。以流浪動物為例,一方面,它們的真實處境和生存體驗令人憂慮。另一方面,它們所帶來的問題也隨時撥動著當下社會輿論中緊繃的弦。如何去改善「問題」、消解「矛盾」,有時甚至優先於這些動物本身的需求和感受。

又比如來自小組成員西瓜和小星的作品所帶來的反思。他們將生活在人類廢棄物中的動物們的「家」以人類居所的方式「建造」出來,誕生了葡萄山脈、鳥五金市場、櫃子樓等等藝術作品,並透過藝術作品進一步思考著:人類為自己改造的環境對於其他生物來說便是一種異地他鄉,但這種異地又成為動物們不得已的住所和活動空間,與在自然中存在的同類形成差異,它們在人居環境中展現自己使用空間的天性,並把原有的場所變成了更小、更形狀怪異的尺度上的建築。這點其實和生活在以巷子為更大尺度、更復雜空間中,來自四面八方的租客對自己生活空間的改造一樣——被迫生存於環境中,尋找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品名稱:【玉林二又七分之一巷】

藝術家:小星、西瓜

共創夥伴:果蠅、胡蜂、蜘蛛、甲蟲、伯勞、蜜蜂……

作品名稱:【玉林折疊】

藝術家: Shrink,Enjoyee

共創夥伴:玉林二巷的貓貓和狗狗

動物的棲居地具有明顯的領地意識,每只貓狗有較為固定的主要活動空間,同時,動物對空間中不同物品和人類也有相異的使用方式。例如人類丟棄的椅子會成為貓貓的小窩及貓抓板,被人類視為危險的刀具被貓貓視為恬然小憩的鋼板。

裝置用三層相互疊加的平面,組成三種不同的機制或系統,以此來表達,在客觀的空間中,不同主體的使用機制和觀察視角是相異的,這種相異不一定是完全的沖突或入侵,而只是客觀的存在。

作品名稱:【打工蜂蜂的一生】

藝術家:想想,免免

共創夥伴:玉林菜市場的蜜蜂和醪糟

「本次我們選擇了市場及周邊的生物‘蜜蜂’進行觀察。在實際觀察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在城市化十分徹底的社群裏,蜜蜂這種常見的生命體出現機率並不高,實際可以生存的環境並不算友善,且從他們的生活軌跡裏,可以窺見與人類社會相似的一隅。」

作品名稱:【巢】

藝術家:過兒、派駱駝

共創夥伴:樹上的(鳥巢及蛋、珠頸斑鳩、山雀)、地面上的(寵物狗)、透明罐頭中的(流浪大橘、流浪奶牛貓、已經去世的三花小奶貓)

最底層的流浪貓生活在透明罐頭裏,看似安全實則隨時面臨危機,它們走不了太遠,只能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範圍內謀生。

罐頭以上是相對自由的世界,在人類生活的社群裏,鳥類在大樹的上部安家,戴項圈的小狗代表寵物狗,他們的主人常常會放它們在樹下玩一會。

城市裏的人類仰著脖子循著鳥鳴找鳥,樹很近,鳥很遠。如果我們擁有一個俯視的視角,就可以看到鳥類的具體生活,作品中的頂端部份是我們對這個視角的想象。

更多小組成員們創作的作品及說明請戳 這裏

藝術作為抵抗異化的一種手段,有種超越社會現實的魅力,透過藝術手段介入社群營造也是胡燕子工作室一直以來的探索課題,「城市動物觀察小組」行動是我們和亞洲動物基金共同展開「人寵友好社群」話題的起點,吸引到許多年輕人以超乎我們想象的方式,將自己的所見所想透過藝術化的創作,進行了更加細膩的情感表達。

城市動物觀察小組行動思維導圖

觀察工作坊的系列成果最終在玉林東路社群的童年秘密檔案館的櫥窗中,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展覽,面向社群的公共視角能引起更多居民的共鳴。大家以類似「彈幕」的交流方式,用便簽在作品周圍表達著對展覽主題的關註,這種方式也給予了城市公共討論更多可能性。

在更開放的社群公共空間櫥窗中布展

當藝術的目標不再是為了傳播觀點而是引發互動和思考,這樣的社群共建模式的經驗類似於一種「弱組織」的狀態,我們期待提供沒有答案的議題來引發思考;但這樣的組織經驗對組織來說卻又是一種「強思考」的模式,如何提出議題、如何采用藝術手段或形式,都對組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被既定的社群建設情況所困住,也要在形式和手段的選擇上更具有未來性、啟示性。

如果說後現代主義者代表的是一種反思視角,那他們瞄準的是現代之後的問題。跳出生活中充斥的「正確」,阻止這些「正確」對我們或多或少帶來的異化,需要望向具體而真實的生活與生命,看到每一種存在方式。我們觀察的是動物,反思的是自己。

小組成員們和作品大合影

城市也是這樣,單一的敘事方式給了城市空間單一的解答範式,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難以察覺其中的問題。但是在這個範式之外的事物能給我們新的可能,比如那些自力更生的城市動物,也比如那些到處逃跑的流動攤販。因此觀察動物之外,我想此系列藝術行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這樣一種反思視角——

現代城市建設是否是營造了一種美觀的幻覺,我們為了生活在充滿這些時尚幻覺的空間而努力工作,這樣的空間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商業價值,最後也將變為一種可供交換的商品。

(文/三木加康 Summer,胡燕子工作室×亞洲動物基金「城市動物觀察小組」小組成員;圖/胡燕子工作室)

本周主題推薦

書|【獵人們】

作者朱天心投身於流浪貓的保護已有二十余年,一直致力於為動物權利發聲。該書以人類學式的觀察描述了街頭上流浪貓的生存情境,展現了在城市中貓與人之間共生共存的模式,並提出了「疏離」的觀念,認為人類不應該去占有,而是要去尊重動物的個體,這不僅僅是在呼籲人們關愛流浪動物,更是關於如何對待動物生命的一種反思。

書|【貓咪簡史】

文章開頭簡要的講述了貓的馴養歷史,列舉了在許多文學作品中貓「高貴又神秘」的形象刻畫,作者在書中引入了貓與女性的關系這一獨特視角的探討,講述了貓的獨立與不被馴化的個性特征,且總是和人保持著一種謹慎的親密關系。透過這本書可以了解到貓咪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並以更加客觀的視角看待人類賦予貓的形象標簽。

書|【給你的貓一個家】

本書主要講述了如何在室內空間中營造一個對貓咪有益的生活環境,透過圖示展現了如何合理地布置室內飼養的區域,才能讓貓咪遠離潛在危險,改善它的用餐環境,維護它的健康,並且還對如何同時飼養貓和狗提出了建議,幫助人們更加了解貓的內容與特征,從而增進主人與寵物間的親密關系。

書|【再見了,可魯】

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導盲犬,攝影師秋元良平透過鏡頭記錄了它從出生到死亡十二年的歲月,後期還被改編為電影【導盲犬小Q】。作者講述了它在有限的生命中幫助過的幾位主人,展現了動物對人類的信任和忠誠,文章還對導盲犬發展歷史、選用條件和訓練過程進行了科普,讓人們看到除了「寵物」這個角色之外,「工作犬」為人帶來的治愈和貢獻。

影|【我在雨中等你】

該影片改編自小說【雨中的賽車藝術】,導演運用了大量仰拍鏡頭來展現小狗恩佐的視角,讓它成為了敘事的主體,使得劇情更加豐滿鮮活,引領觀眾一同去感悟對於寵物而言家庭、忠誠與勇氣的意義。

線下活動推薦

上海·分享會 大家話海派——【海派】線下分享會

詳情請關註 聽說讀唱話上海微信公眾號

上海·戲劇演出 滬語賀歲劇【魔都俏佳人】

詳情請關註 上音歌劇院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方媛:激浪

詳情請關註 龍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會 感受古老部族的呼吸

詳情請關註 震旦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 夢想時間

詳情請關註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北京·分享會 回到藝術現場,從City Walk到Art Walk

詳情請關註 SKPRendezvous微信公眾號

深圳·展覽|國際亞裔女性青年藝術展:FLYFLYFLY

詳情請關註 KennaXu畫廊微信公眾號

成都·展覽|世界的迷宮:講述兒童的另一種方式

詳情請關註 JCAM近悅兒童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成都·展覽|印加——秘魯安第斯文明特展

詳情請關註 金沙遺址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成都·展覽|快閃:喚醒藝術多巴胺

詳情請關註 成都時代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南京·展覽|吳本俊松:癖

詳情請關註 問象藝術空間微信公眾號

廈門·分享會|集美·亞爾分享會

詳情請關註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廈門·分享會|與李世雄、林苒走入當代攝影

詳情請關註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微信公眾號

廈門·展覽|思明山海藝術季

詳情請關註 山海藝術季ART SHANHAI微信公眾號

漳州·對談|縣城青年對談:黔東南山城小縣x閩南沿海城鎮

詳情請關註 大愛 JUNE微信公眾號

線上活動推薦

線上分享會 穿透——一場美術史家與建築師的對談

詳情請關註 文景微信公眾號

線上講座 從「社群營造」到「社群設計」一一日本社群實踐發展歷程摡述

詳情請見 Urban Stars 城市專家侃城市微信公眾號

(如果您想聯系我們,請發信件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