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南美大隧道」裏發現油鴟,盡管只吃素,還是被印第安人拿來煉油

2024-08-07動物

導語

在南美洲,有一種以素食為主的鳥兒被印第安人叫做油鴟,它們的肉質鮮美,但是沒有高油量果實就會餓死,因為體內的油多到吃素時要把自己撐死。

但印第安人還是十分喜歡吃油鴟,為什麽呢?

甚至不用專門獵殺油鴟,油鴟自己就會主動來到人類身邊。

油鴟又稱叫「葬鳥」,其叫聲刺耳無比,頻率竟遠超7000赫茲,這也讓油鴟無法在與其他鳥類之間生存的南美洲的特有森林中生存下來。

人們為了捕殺油鴟,甚至還改造了南美洲的一處山地隧道。

「油鴟」的生活習性。

油鴟原產南美洲,從最北美洲的秘魯到最南美洲的火地島一帶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油鴟喜歡棲息在樹林繁茂的地區,南美洲的雨林有熱帶雨林和溫帶雨林兩種生態環境,油鴟在兩個雨林生態環境中都能找到它們。

油鴟體型嬌小,身長在25厘米至30厘米之間,體重一般在200克左右,雌性的油鴟體型比雄性小一些。

油鴟的頭部呈現出黑色,眼睛又大又突出,嘴巴短小狹窄,身上的羽毛為非常耐臟的深棕色,有的油鴟個體還有斑駁的花紋,大大的黃色爪子非常好看。

油鴟也有短小的尾羽,走進雨林,它們最大的特征就是它們的叫聲,如果有油鴟飛過耳邊,聽上去就像是在說「油油油」,其實是它們用尖細刺耳的聲音模仿雨滴落在地面時產生的聲音,以此來誤導獵捕它們的其他鳥類和動物。

油鴟主要以一種叫做大果黃杉的植物果實為主食,大果黃杉果實的油量高達70%,當然油鴟也會吃其他植物的果實,但是油量一般都不會超過60%。

油鴟非常挑食,它們甚至很難吃到油量低於70%的果實。

大果黃杉樹生長在熱帶或副熱帶雨林中,壽命長達800歲,身高可以超過60公尺,胸圍有2.5公尺,樹幹直徑超過70厘米。

大果黃杉的葉子呈現出尖刀狀,長約6-10厘米,寬度約為1-2厘米,葉片扁平,深綠色的顏色在樹幹上的位置是向上,往下就會逐漸向外彎曲。

大果黃杉的樹下很少見陽光,所以許多植物只能忍受葉子吸收的微弱陽光生長,但只有油鴟喜歡以此為食的大果黃杉和寄生生長在大果黃杉樹上的藍色藤蔓和許多種類的苔蘚,這樣的植物只有在大果黃杉發芽時才能在樹幹上看到。

大果黃杉的發芽時間是每年的春季和夏季,這時大果黃杉的樹冠上會綻放出米白色的花朵,這些花朵對於油鴟來說就是美味的食物。

印第安人與油鴟的故事。

油鴟在繁殖季節的時候會發出非常刺耳的叫聲來吸引伴侶,之後會在接下來的數周內共同築巢,築巢一般建在大果黃杉樹上或者藤蔓中間,有時甚至會在地面上築巢。

油鴟一般會產下2-6個鳥蛋,經過30天的孵化小鳥雛形就會破殼而出,此時小鳥的身體還沒有羽毛,渾身都是油,因此雛形就與父母的名字相符合叫做油鴟。

印第安人對油鴟非常厭惡,因為油鴟的叫聲非常吵,吵得人們根本無法進行正常工作,印第安人還不理解油鴟在進行繁殖季節時是怎樣吸引配偶來交配的,於是為了捕獵油鴟,就在油鴟棲息在的大果黃杉樹上架起了狩獵陷阱。

印第安人用樹木改造出了一個狹長的隧道,讓油鴟飛進油鴟能飛出但飛不進人類,油鴟很快就被印第安人架好的狩獵陷阱吸引住了,油鴟認為這是自己的同伴,於是紛紛飛進狹長的隧道中。

印第安人聽著響亮刺耳的油鴟叫聲就知道油鴟上鉤了,於是就開始行動捕獵油鴟。

印第安人發現油鴟的肉味道鮮美,油骼的油脂品質又高,甚至可以用來點亮油燈,印第安人十分喜愛油鴟的肉。

油鴟是怎麽捕獲的也很快被其他印第安人知道,於是印第安人就把這項技術教給了其他印第安人,直到現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都會用狩獵隧道捕獵油鴟。

油鴟在南美洲的雨林中一向非常多,甚至多得印第安人要捕獵油鴟還要在捕獵的時候考慮油鴟的數量是否會降低太多。

但是在現代的南美洲,油鴟越來越少,不再像之前一樣遮天蔽日,有時印第安人費很多力氣才能捕到一只油鴟,於是印第安人就把捕到的油鴟制作成油鴟漢堡和油鴟披薩進行售賣。

油鴟數量越來越少是各國政府都看在眼裏,於是巴西和智利政府就進行了聯合,禁止印第安人獵捕油鴟,在南美洲,讓油鴟自然繁殖,政府對這些印第安人進行補償。

於是印第安人就把改造成狩獵隧道的隧道改造成了旅遊景點,在當地人的引導下,許多遊客在聽說油鴟的故事後,對油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再加上油鴟天然的外表就吸引了許多遊客拍照。

南美大隧道。

在流傳著油鴟故事的巴西和智利有一處大隧道,在這處大隧道中經常會有油鴟成群結隊地飛過,印第安人將這處大隧道稱為「南美大隧道」。

「南美大隧道」是印第安人為捕獵油鴟刻意建造的,進入隧道後,周圍的環境會變得非常陰暗,根本不能看清前方的路,往往只有依靠本能的動物才能飛進去。

厚厚的樹冠能吸收陽光,所以大果黃杉樹下幾乎看不見陽光,只有油鴟才能在其中穿梭。

洞外人們的進出是非常明亮的,在建造狩獵隧道的時候印第安人就將這個故事傳給了孩子,孩子們說這段故事的時候將狩獵隧道改造成了可以住人的房屋,圍繞這個故事印第安人演繹出許多版本。

「南美大隧道」的故事和油鴟一樣傳了下來,「南美大隧道」也成為了巴西和智利的一大旅遊景點之一。

為了讓遊客們更好地了解「南美大隧道」油鴟和印第安人之間的故事,在2015年,巴西和智利政府就共同建造了「南美大隧道」紀念館,館中詳細記載了油鴟的外表特征以及印第安人捕獵油鴟的故事。

「南美大隧道」吸引了大量遊客,促進了巴西和智利當地的旅遊業發展。

結語

如今,油鴟已經被列為瀕危物種,有許多國家對獵捕油鴟實施了法律禁止,許多原本捕獵油鴟的印第安人也轉行了其他職業,比如導遊。

油鴟的故事是人類與自然之間復雜關系的一個縮影,讓我們有機會去體驗和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

油鴟與印第安人的關系,正是人與自然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體現,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自然界也越來越受到威脅,因此,我們更應該關註和保護自然,以保持這種平衡關系。

油鴟的生活方式和對油鴟的利用也為我們提供了思考的空間,讓我們反思人類對自然的利用是否過度,以及如何才能在保護自然的前提下獲得所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