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鳥中大熊貓

2024-09-20動物

作者:建三(河北懷來)

黑鸛是鸛形目鸛科鸛屬鳥類,俗稱烏鸛、鋼鸛、老鶴、黑鸛頭,頸和脊均呈黑褐色,故名黑鸛。黑鸛上體羽黑色、並帶有綠紫色金屬光澤,胸腹部羽白色,嘴、腿均紅色。

今天的這組照片,是今年5月中旬在堿灘村南的魚塘拍到的。因這裏的老板將魚塘改為養蝦池,將池塘的水放掉清塘,這一動作,露出了底部的小魚,吸引了眾多類水鳥來此覓食。有白鷺、夜鷺、蒼鷺、白琵鷺和黑鸛。

據有關資料介紹,黑鸛不會遊泳,喜歡在20Cm以下的淺水區活動,這裏恰好成了黑鸛短期覓食的理想區域!

今天咱們主要了解黑鸛,黑鸛在中國見於除西藏外的各省區,在國外廣泛分布於南美以外的世界各國,艾爾金山海拔800~4300公尺的地帶都有分布。

黑鸛主要棲息於大型湖泊、沼澤和河流附近,繁殖於崖壁或者高樹上。越冬時多活動於開闊的平原,冬季可能成家族群活動。黑鸛不善鳴叫,性機警而怕人,喜在沼澤和濕地上覓食魚、蛙、甲殼類和昆蟲等食物。

作為一種食肉動物,黑鸛的食性之廣令人驚嘆,它們捕食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小型哺乳動物和小鳥等,展現出極高的生存能力和適應力。

黑鸛繁殖期在4至7月份,3月初至4月中旬開始營巢,喜營巢於人為幹擾較小的偏僻處,窩卵數在4至5枚,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進行。黑鸛一般3至4年性成熟,壽命可達二三十年。

黑鸛曾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但近幾十年來族群數量驟減,原因主要是森林砍伐、沼澤濕地開墾、環境汙染和惡化,致使棲息地被破壞和消失,主要食物如魚類和其他小型動物來源減少。

黑鸛是一種遷徙鳥,但在西班牙大部份留居,僅少數經過直布羅陀海峽到西非越冬;在南非繁殖的族群也不遷徙。

繁殖在歐洲的族群,幾乎全部遷到非洲越冬。

在西亞繁殖的族群主要遷到印度越冬;而在俄羅斯東部和中國繁殖的族群,主要遷到中國長江以南越冬。

在中國黑鸛主要在9月下旬至10月初開始南遷,春季多在3月初至3月末到達繁殖地。目前看來我們這裏也逐漸要成為部份黑鸛的繁殖地。

黑鸛性孤獨,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有時也成小群活動和飛翔。白天活動,晚上多成群棲息在水邊沙灘或水中沙洲上。

黑鸛不善鳴叫,活動時悄然無聲。性機警而膽小,聽覺、視覺均很發達,當人還離得很遠時就淩空飛起,故人難於接近。

在地面起飛時需要先在地面奔跑一段距離,用力扇動兩翅,待獲得一定上升力後才能飛起,善飛行,能在濃密的樹枝間飛翔前進。

據鳥類標誌法觀察,最老的鳥類標誌法鳥在18年時回收,據籠養條件下的觀察,最高壽命可達31年。

山西靈丘縣是黑鸛之鄉。2010年,靈丘縣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黑鸛之鄉」稱號,這表明靈丘縣在保護黑鸛及其棲息地方面做出了顯著貢獻。

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被稱為鳥中大熊貓,它們在全球的數量非常稀少,僅存約2000多只。多麽希望我縣也成為黑鸛的繁殖地啊!鳥類是生態鏈的重要一環,愛護鳥類就是愛護我們的家園。讓我們共同宣傳愛鳥,為地球家園的和諧、美麗、共生做出貢獻!

2024.09.19

編輯:牛義信/李勛修/宋占林【青煙威文學】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