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母愛之生物學起源

2023-12-07動物

在哺乳期的絹毛猴母親能分泌乳汁而乳餵幼猴,可視為絹毛猴的一類獨立神經活動,稱之控制乳汁分泌中樞。 但是,因幼崽的哺乳而過度消耗能量,導致控制進食的神經中樞的興奮。此時母猴會放下背上的幼崽,跳至鄰近樹上去食樹葉。因此哺乳期的絹毛猴每天奔波於進食和哺乳的獨立而又相關性思維事件。此刻絹毛猴的控制乳汁分泌神經中樞和控制消化液分泌神經中樞,在相同時間段上的同時興奮而實作興奮聯動,即不同思維區之間的機能性聯動。

生命的系統運動,在個體生命上反復與重演,使生命生之不息,動之不止。人在生命的早期發生階段,高度地濃縮,並顯影人類系統發生的每個細節。嬰兒的任何動作和與此相連的嬰兒表情,似乎在期待著復蘇與再現人類最深處的古老生命思維,似乎在重復著他們祖先那漫長的系統演繹時程。嬰兒那富有動感觸覺的一舉一動;那有條不紊的、不可抗拒的、循序漸進的本能感覺與思維,無不呈現著先人鼻祖那僅為生存的每每之舉。兒童的思維發育,必須經過感覺與動作並列的成長過程。在此必經發育階段上,他們仍以本能思維為根基的生命第二空間思維,在發育秩序上,形象與聯想思維能力優先,而抽象思維能力上顯弱和滯後。換言之,兒童具備「形」的概念,而缺乏「數」的概念。之後,漸漸獲得運算思維能力,逐步發育與構築他們的生命第三空間,才會具備抽象思維能力。

在日常觀察中,我們亦不難發現,嬰兒那不經意的自發動作,總是先於他們的潛質思維,這似乎在印證了嬰兒思維源於他們的動作。嬰兒透過先天俱生的抓握動作,發生觸摸感覺,這是感知外在事物的最初切入點。除了視聽之外,在手感動作發生間,嬰兒啟動著他們本能思維,獲取外在物體的更多關聯與內容,發育兒童的綜合的知覺與思維能力。邏輯的、數理的概念是在兒童的有意或者不經意的動作中潛質與成形。這也在間接地驗證,胎教與早期教育,對人的一生學習行為的重要地位;我們的社會化教與育,也應實踐於生命思與行並進軌跡,這是教育的效果與成果的底線。

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稱之本能。落地而啼聲的嬰兒,與剛出生倉鼠幼崽並無二樣,它們只做兩件事情,吮吸母乳和睡眠。在這一點上,人嬰和幼鼠,與雄蜂的蛹之間,也沒有本質區別。可把生命的本能,看成能夠世代傳承的頑固思維與行為的物種模式。從小被人類餵養的狼崽子,長成大狼後,不必在狼群裏學習,照舊以野狼本能方式去召喚它的同類,人類卻無法改變它的狼性;在人工條件飼養中長大後的蜘蛛,從未見到過蛛網,但是小蜘蛛很快就拾起吐絲張網的本能。 從生物學的角度看,生命個體的行為,有著先天性行為和後天獲得性行為之區分,像動物的趨性和向性,吮吸反射,抓握反射;工蜂和工蟻采食營巢,蜘蛛結網,等等,均屬於本能性行為。當刺激人的眼角膜時,即可引起眨眼,稱之角膜反射;光線射入眼睛,會引起瞳孔縮小的光反射;叩擊股骨四頭肌時,肌腱會引起小腿踢起的膝跳反射,等等。

本能,雖然不能感受外界實體之間的關系,但是生命基以自身本能就能夠直接感受到外界實物。具有明顯外在行為表現的主體思維過程中,必然有內源性思維潛質於其中,至於內源性思維占去多少份額,也許我們無法一一考證它。但是,前沿研究者在人身上做的種種試驗,卻是可行之方法,又會可見之結果。倘若,被試者,被切斷視覺、聽覺以及所有其它輸入性思維資訊後,內源性思維的份額不斷增加。人類最為理想的內源性思維境界,是人之夢境。生命,在本能行使,似乎沒有什麽明確目的,卻能到達先見目的,最恰當的比喻是,不謀而合,本能似乎又是被置於生命體上,並能夠自發運作的預制遺傳裝備;也是以物種固定模式能引匯出的天性。本能思維在低階神經構造上即可完成。避役的真皮較薄,富含色素細胞,在不同環境下,避役亦稱變色龍,它的皮膚能迅速改變顏色,這種膚色變化機制是,其色素細胞在植物性神經支配下引起色變的,雖然變色龍的這種對應色彩反應,並不包含什麽生命特別的意識類內涵。

母愛是天生之俱,本能之作。看似兇惡的母鱷魚,卻以其物種之固有本能,充分行使母愛之舉。其貌不揚,甚至足夠殘酷的鱷魚,卻有它的慈心一面。母鱷魚,每年總是要離水上岸,產下數個卵。產卵後的母鱷魚,在沙灘上不食不飲,堅守三個月,以防巨蜥等其它動物,吃掉正在孵化中的鱷魚卵。三個月之後,母鱷魚靜靜地躺在沙灘上,傾聽正要出殼的小鱷魚的吱吱叫聲,母鱷魚便在海灘上開始挖掘,讓破殼而未破土的小鱷魚終歸出土。母鱷魚看似很笨拙,其實很細心,將它的小仔含在它的咽袋裏,放入最近的水池裏。這樣,在這個星球上,再平凡不過的鱷魚繁殖,一幕又一幕地演現。鱷魚的此舉動,曾經被人們誤解,認為它在殘忍地食其幼仔。

每只小鴨都與母鴨親近,當它們遇到危險時,發出驚惶的叫聲,而母鴨則盡其所能的營救小鴨。小鴨為了生存,必須在孵化後不久,迅速地建立與其雙親的行為紐帶。如果,成年鳥不在其視野內,剛孵出的幼鳥也能與人或者無生命的物體建立行為紐帶,即跟隨人或者其它任何有形物體。年幼的哺乳動物,在它們出生後不久,就與其雙親之間建立牢固的依附關系。在許多哺乳動物中,母親與其子女之間的紐帶是跟隨學習而建立起來的,某些有蹄類的母獸只是在幼獸出生後數小時內接受它們,若將母獸與幼獸分開數小時,母獸就拒絕它們自己的子女,這種行為保證母獸不會誤認其它母獸生的幼獸,從而保證自己基因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