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白洋澱野生鳥類+3

2023-12-11動物

近日,安新縣自然資源局聯合河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專家團隊創新白洋澱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機制,開展「觀鳥護鳥澱中行」白洋澱鳥類調查工作,在白洋澱發現了三種鳥類新紀錄。它們分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蒙古百靈、「三有」保護動物鷦鷯、「三有」保護動物栗耳鹀。

至此,白洋澱野生鳥類增加至269種,較雄安新區設立前增加了63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47種,國家「三有」保護和其他級別鳥類210種。

為提升白洋澱鳥類生物多樣性,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推動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在生態系研究及生物多性保護方面協同攻關、成果轉化中的「強強聯合」。日前,河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天津大學和安新縣自然資源局,已共同成立「京津冀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同創新中心」,圍繞京津冀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開展研究,同時建立了白洋澱棲息地鳥類觀測機制,共同開展鳥類物種鑒別及白洋澱鳥類棲息地環境改造研究並將持續聯合開展白洋澱鳥類觀測工作。

新發現鳥類介紹

物種:蒙古百靈

攝影:周濱

拍攝時間:2023年11月

蒙古百靈,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頭頂栗色,中央棕黃,每紋和枕部形成連線的棕白色帶,上體栗褐色具皮黃色羽緣,尾上覆羽栗色,翼後緣具大白斑,下體白色,上胸兩側各具一黑斑。常出入於河流和湖泊岸邊一帶草地上,也出入於水域附近的草地或鹽堿草地上,冬季有時也到公路或人類居住地附近。繁殖期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喜成群,特別是遷徙期間,常整合大群,有時集群個體多達數百甚至上千只。常於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狀飛行。高飛時直沖入雲,在地面亦善奔走,受驚擾時常藏匿不動,因有保護色而不易被發覺。國內主要分布於北京、河北、內蒙古,為內蒙古及其周邊地區較常見的留鳥。

物種:鷦鷯

攝影:董麗

拍攝時間:2023年10月

鷦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上體淺褐色,下體淺灰色,雜以黑色橫紋。尾短,站立時尾常上翹。常在倒木下、灌木叢中進出,貼地面飛行。主要以昆蟲為食。性活潑,鳴聲清脆響亮。棲止時,常從低枝逐漸躍向高枝。

物種:栗耳鹀

攝影:周濱

拍攝時間:2023年9月

栗耳鹀,國家「三有」保護動物。頰和耳羽栗色。前胸有黑斑,與頭部的黑色顎紋相連,形成黑色「U」形斑,雄鳥黑斑下有一栗色橫帶。雌鳥胸前黑斑小,不形成橫帶,無栗色帶。棲息於低山丘陵、平原、河谷、沼澤等開闊地。常在地面草叢活動。食雜草種子。在中國大部可見。(來源:中國雄安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