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赴一場冬日之約 萬千候鳥「做客」南沙濕地

2023-12-07動物

南沙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批候鳥前來過冬,讓觀鳥愛好者深深著迷。

黑尾塍鷸。

黑臉琵鷺。

遺鷗。

廣州的觀鳥愛好者曾在南沙濕地景區拍攝到20多只黑臉琵鷺飛翔的珍貴畫面。

步入12月,冷空氣再次襲來,南沙濕地景區也迎來了候鳥遷徙高峰期,珠江入海口處隨處可見候鳥成群結隊的靈動身影,或是擇地而棲,或是振翅盤旋,吸引了不少市民慕名前來「追星」。

近年,南沙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著大批候鳥前來過冬,候鳥成群遷徙的身影讓觀鳥愛好者深深著迷,二者演繹了一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彼此悄然見證著南沙的生態變遷。

與鳥結緣 從入門到專業

伴隨著候鳥遷徙季的到來,在地處珠江入海口的南沙區常能見到它們成群結隊的靈動身影。河口沈積平原的特性,造就了這裏廣袤的生態濕地。若是把候鳥遷徙視作一段在高速公路上馳騁的旅程,那麽這一片大規模的生態濕地,則自然成了「高速之旅」上必經的中轉「服務區」。

調整著長焦鏡頭的焦距,看著相機觀景窗內的成像效果,再待候鳥來臨之際,廣州市自然觀察協會會長趙廣勝按下快門,一氣呵成。快門快速閉合的哢嚓聲,與羽翼劃過天際時的嘩啦作響相映成趣。

南沙良好的生態環境,在吸引不少候鳥遷徙而來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批觀鳥愛好者。閑暇之余,他們紛紛帶上觀鳥的裝置,來此觀鳥。趙廣勝便是其中之一。趙廣勝的太太,是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常有機會和班內的生物老師搭檔,一起帶學生們外出觀鳥。在太太的影響之下,趙廣勝也接觸了觀鳥。「第一次是在華南植物園,看到了翠鳥。當時就被它身上的那一抹藍給驚艷到了。」回憶起初次觀鳥經歷,趙廣勝仍舊清楚記得諸多細枝末節。

從2008年第一次觀鳥開始,趙廣勝的生活已與鳥相伴,攜手走過了15個年頭。如今只要時間允許,趙廣勝便會提前做好功課,準備好望遠鏡和相機出發去觀鳥。他觀鳥的足跡,從麓湖、白雲山、流花湖等廣州市區範圍,逐步拓展到深圳、中山、珠海等周邊城市。

「剛開始也出現過跑空的情形,跑到深圳灣,沒觀到鳥只看到茫茫大海。」趙廣勝笑著說,除了視覺上的體驗,觀鳥是一門涉及諸多專業知識的學科,如鳥種類習性的鑒別、海水潮汐判斷等。趙廣勝說,華南地區著名鳥類專家、廣東教育學院,動物學副教授廖曉東給了他非常多觀鳥的指導,讓他不斷汲取豐富的專業知識,逐步成長為觀鳥領域內的專業戶。

觀鳥也是觀環境

「觀鳥是觀環境,也是觀生境(即生態環境)。」趙廣勝介紹,因為鳥類敏感易受驚的習性,鮮少出現在沒有遮擋的空曠裸露之地,而是更習慣與周遭的生態環境相伴。因此,鳥類的蹤跡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反映當地生態的「晴雨表」。

廣州地處珠江三角洲,大小河流河湧眾多,水系發達,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型別。其中南沙區作為河口生態系的典型代表,是珠江口一份綠色的寶藏。珍貴的紅樹林濕地、沿海灘塗加上隨風擺動的蘆葦蕩,為鳥類提供了大片活動空間,共同構建起了這片供鳥類棲息的生態樂土。

觀鳥愛好者黃皓也對南沙這片生態樂土表示了自己的喜愛,「南沙的水鳥資源非常豐富,特別是水鳥和人,處在和諧的氛圍之中。」每每到南沙觀鳥,黃皓總能看到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距離鳥不遠處,漁民正在翻新魚塘,但候鳥並沒有受驚,該覓食的覓食,該棲息的棲息。這是我去南沙觀鳥後,最直觀的感受。」

先天的生態優勢,讓南沙成為候鳥們棲息的選擇。而候鳥們選擇南沙,又給觀鳥愛好者們帶去了許許多多「第一次」的驚喜。

例如趙廣勝與「鳥中大熊貓」黑臉琵鷺的第一次邂逅。2009年,他與廖曉東一起到南沙觀鳥。廖曉東用一個單筒望遠鏡,接在數位照相機上,拍到了黑臉琵鷺的照片,也是首次在廣州用照片的形式拍攝到黑臉琵鷺。趙廣勝對當時廖曉東興奮不已印象深刻,「他對著我說,拍到了。拍到了黑臉琵鷺,也證實了廣州這邊確實有黑臉琵鷺的存在。」

與之類似的,還有黃皓與遺鷗的邂逅。黃皓回憶,當時她與兩名觀鳥愛好者來到南沙,並在觀鳥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只「奇怪的鷗」。之所以說「奇怪」,是因為從外形上看,它與黑嘴鷗有相似之處,但體型明顯更大,臉龐圓潤。後經反復比對和討論,最終確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說起來也是蠻巧的,如果它孤零零地出現,身邊沒有其他鳥進行對比。我們可能也不會發現它與黑嘴鷗的不同之處。」回憶起發現遺鷗的過程,黃皓仍覺得充滿驚喜。這次意外發現,讓遺鷗首次在廣州被記錄。

高品質發展的底色

近年來,南沙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力度,透過植樹造林、生態修復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因地制宜推動濕地修復治理,濕地生態系得到完善,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豐富。截至目前,在南沙濕地監測發現的鳥類便多達180余種,不乏白尾海雕、東方白鸛、黑鸛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以「鳥中大熊貓」黑臉琵鷺為例,2014年廣州首次發現黑臉琵鷺,後來逐年均有發現。這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20世紀90年代時全球總數量不足300只,隨著生態環境向好,如今族群數量已突破6000只。在剛過去的11月,有廣州的觀鳥愛好者在南沙濕地景區拍攝到20多只黑臉琵鷺成群結隊飛翔及覓食的珍貴畫面。

「過去在南沙觀鳥一天,能看到十幾二十種鳥類,現在一天下來能看到三四十種,差不多翻了一倍。」作為常年涉足此地的「觀鳥人」,趙廣勝用自身經歷的相關數據,做了有力的補充說明,「從側面反映出,這裏的生態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好。當然,記錄的鳥類品種增多也和觀鳥技術、觀鳥裝置的提升有關系。」

身為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的胡慧建,談及南沙生態時表示:「雖然做了一些人工化改造,但在改造過程中沒有傷害到濕地裏整體的生境多樣性。這是它做得很好的地方。」早在21世紀初,胡慧建就曾因科研來到南沙片區。過去20多年裏,南沙一直在用一種科學合理的方式來處理鳥和周邊的關系,做到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這也是目前在周邊有高強度人類活動情況下,南沙還能一直成為觀鳥地區的重要原因。

2023年3月,【廣州市南沙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立規劃(2022-2035年)】正式印發,南沙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建立工作全面啟動。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永續發展」等一系列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成為區域發展的共識,綠色也將成為未來南沙區高品質發展的底色。

A

觀鳥地圖

南沙濕地公園片區

南沙濕地公園地處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湧與十九湧之間,總面積近萬畝,是每年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就近的十九湧也時常能見到鳥兒飛過,如若不進入景區,可在十九湧漁人碼頭附近尋找候鳥的身影。

龍穴島片區

龍穴島是南沙區南端萬頃沙的十六湧邊的一個小島,位於珠江口的蕉門、虎門水道出口交界處。2023年11月,曾有觀鳥愛好者在此發現了世界瀕危鳥類「遺鷗」。

濱海公園周

南沙濱海公園位於廣州市南沙區大角山腳東側,是廣州市最大的以觀海為主題的濱海公園。文化園、濱海景觀、濱海濕地三大景觀區域內,遊客有機會在這裏觀察到候鳥的身影。

黃山魯森林公園

黃山魯森林公園位於南沙中心城區,是廣州南部最高峰。園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現有維管植物460種,其中野生植物434種,分屬106科284屬,並有一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土沈香;鳥類41種,其中,黑鳶、遊隼和紅隼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B

觀鳥好時節

南沙水鳥資源豐富,十月之後迎來候鳥遷徙季,是較為推薦的觀鳥時節。尤其是遷徙的珍稀鳥類,有機會在秋冬時節在南沙被觀察到。具體而言,一早(太陽初升)一晚(16點後),是一天中容易觀察到更多鳥類的時刻。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鄭雨楠 通訊員 萬珺

新媒體協作:吳文偉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