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中華秋沙鴨現身青島第一次留下影像 嶗山生物多樣性再添新「家底」

2024-01-04動物

原標題:「國寶鴨」愛上青島的「家」

中華秋沙鴨。青島市觀鳥協會會員 任全 攝(來源:青島早報)

「一位觀鳥協會的會員在嶗山大河東附近拍到了中華秋沙鴨。」1月3日,青島市觀鳥協會會長薛琳興奮地告訴青島早報記者。中華秋沙鴨是中國特有的野鴨種類,又被稱為「國寶鴨」。「多年來大家都說青島也有中華秋沙鴨,但誰也沒有記錄到,這一次,它是真的來了。」薛琳說。

它頂著「殺馬特」發型

1月3日,青島市觀鳥協會的會員在嶗山大河東一帶拍攝時,河道中一只有著「飄逸毛發」的鳥兒進入鏡頭,這種時尚的「殺馬特」羽冠造型在眾多鳥兒中顯得「格格不入」。當這張照片發到觀鳥人的微信群時,大家立刻斷定這是中華秋沙鴨的雌鳥。

「拍下‘國寶鴨’的觀鳥愛好者還說了一個情況,當時河道裏有不少鳥類,但岸上一些人在嬉戲打鬧,一些鳥被嚇走了。」薛琳告訴青島早報記者,有時候人們的活動可能不具有針對性,但其「副作用」也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希望人們在活動時盡量減少對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影響。

它是「鳥中活化石」

中華秋沙鴨繁殖在中國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在俄羅斯東南部和北韓也有族群發展,大多數在中國中部和南部地區越冬,也有少部份在日本、南韓、緬甸和泰國越冬,零星個體越冬於俄羅斯東南部和北韓。

薛琳介紹,中華秋沙鴨越冬時喜歡棲息於山間河流、水庫湖泊中,它的飛行和遊泳能力都很強,能夠長途飛數千公裏,從東北飛到江南越冬。「遷徙時他們會集合成大群,平時則多以家族方式活動。」薛琳說。

資料顯示,中華秋沙鴨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野鴨,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1000多萬年,成為如活化石般孑遺動物。雄性體重1025—1170克,雌性體重800—1000克;雄性體長在542—635公釐之間。中華秋沙鴨在中國能夠確認的繁殖地主要有兩處:一處是吉林的長白山,另一處是小興安嶺林區。中華秋沙鴨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也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嶗山讓它「樂不思遷」

青島觀鳥愛好者拍到的這只中華秋沙鴨為雌性,薛琳分析認為它是前段時間遷徙時落單的,因為嶗山食物豐富,可能讓它「樂不思遷」。根據現在的天氣判斷,它很有可能不再繼續南遷,而是留在青島越冬了。「這是2024年第一筆新鳥種記錄,青島近年來環境保護得越來越好,一定會吸引更多的鳥兒來這裏。隨著觀鳥活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市民特別是年輕人投入自然,觀察自然,積極地報告新發現,希望我們在新的一年裏會有越來越多的新發現,也希望大家都來保護動物,讓它們遠離傷害。」薛琳說。

中華秋沙鴨這次在嶗山大河東落腳,因為有山有水,生物多樣,能夠提供豐富的食物,環境也特別適合鳥類棲息,觀鳥愛好者在這裏常常會有驚喜的發現。2023年8月,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釋出訊息,承擔嶗山生物多樣性(陸上脊椎動物)調查的青島市觀鳥協會在嶗山記錄到了白腹鶇、淡尾鹟鶯、方尾鹟等多個新鳥種。這一次拍到中華秋沙鴨,又給嶗山的生物多樣性增添了一筆記錄。

/ 延伸 /

青島市記錄鳥種426個

怎樣才能確定一地發現新鳥種?青島市觀鳥協會副會長徐克陽告訴記者,確定一地發現的鳥種是否屬於新鳥種,一是要查閱權威資料,比如看【山東鳥類誌】或【中國鳥類野外圖鑒】裏面有沒有記錄,再一個就是檢視對比青島本地近一二十年的資料。條件是必須看到照片,或者有「鳴唱」的記錄,再加上有經驗的觀鳥人描述。

「截至目前,加上這次新發現的中華秋沙鴨,全市已經記錄了426個鳥種。」徐克陽說,「2022年年底,這個數位是418,2023年青島市觀鳥協會記錄到9個新鳥種,經過整理後,去掉了多年以前僅有文字描述的兩種鳥類。」

得益於大量觀鳥愛好者以及攝影愛好者的加入,2023年青島新鳥種記錄達到9種:孤沙錐、草地鷚、淡尾鹟鶯、褐胸鹟、橙頭地鶇雄鳥、北短翅鶯、方尾鹟、歐柳鶯、紅背伯勞。2024年,青島市觀鳥協會期待更多鳥種「駕臨」青島,在這座美麗城市中鳴唱。

/ 相關新聞 /

島城觀鳥人等待「AF53」

連續10年來到青島的銀鷗「AF53」至今沒有露面,但是青島市觀鳥協會的會員沒有氣餒,而是堅持在它往年出現的地方等待,期待著「AF53」這一串數位進入鏡頭。

「我們從去年11月就開始在海邊等候,但到現在也沒有發現。」青島市觀鳥協會副會長徐克陽告訴記者,每天都會有觀鳥愛好者在海邊支起「長槍短炮」,對準海面那些礁石。

「AF53」是一只雌性銀鷗,它的翼標上有「AF53」的字樣。2014年1月,徐克陽拍攝卡玫基和其它鳥類時發現了它。「翼標是世界上鳥類觀測科研人員常用的一種鳥類鳥類標誌法,上面刻有鳥類標誌法的國家、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型別、編號等,便於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規律。」徐克陽介紹,翼標安置在銀鷗雙翼的尺橈骨遠體端,編碼由兩部份組成,上排為兩個大寫字母,下排為兩個數位,無論在停歇狀態還是飛行狀態,編碼都易被觀測到。

這只卡玫基是德國鳥類研究員安德烈亞斯·布赫海姆於2008年在俄羅斯貝加爾湖畔鳥類標誌法的蒙古銀鷗,鳥類標誌法時已滿4歲。「卡玫基喜歡熟悉的環境,它要是相中了一個地方,每年都會來這裏。」徐克陽相信銀鷗「AF53」還會來青島,因為除了2017年4月才出現外,其它年份裏都是在1月前後按時露面。「這等於剛開始,我們會一如既往地等它。」徐克陽說。

本版撰稿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魏鈮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