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高智商章魚:幸虧產卵後「自殺」,否則大機率會成為「海洋霸主」

2024-02-06動物

文|鯨探所

編輯|鯨探所

如果有一天,人類從地球上消失的話,你覺得誰會成為下一個主宰呢?

是雞賊的老鼠?還是聰明的海豚?又或者是其它聰明的動物呢?

然而隨著科學家們的研究,他們發現章魚似乎才是這個問題的偏好設定。

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章魚

章魚擁有高度發達的大腦結構,它們的智力堪比5歲兒童,這也是因為它擁有一個較大的中樞大腦,以及8個分布在觸角中的小腦,共計9個大腦。

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多腦結構賦予了章魚強大的認知能力。

中樞大腦負責統籌控制章魚復雜的行為,它擁有約5億個神經細胞,數量驚人,而小腦則可以獨立完成一些簡單任務, 還可直接與觸角的吸盤相連線,形成獨立的記憶系統。

要知道,章魚擁有兩套記憶系統,可以更快地獲取新資訊,這也是它高智商的重要來源。

章魚的這種雙重記憶系統,也使它們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比如說一邊覓食一邊警戒四周,這在海洋中具有重要的生存價值。

科學家曾做過一個經典實驗,檢驗章魚的學習能力。

他們發現一只章魚觀察另一只開啟一個復雜玻璃容器的方法後,很快也學會了這一技巧。

這也就是說,章魚具備觀察學習的能力, 甚至是可以「偷師」他人的經驗。

不僅大腦特別,章魚的血液也非比尋常。

要知道,地球上動物的血液常見的顏色是紅色,但章魚的血液卻是藍色的, 這是因為章魚血液中的銅元素所致。

當不運輸氧氣時,這種血液是無色的,而當承擔起輸送氧氣的任務後,血液就呈現出藍色。

相比於其他動物依靠鐵離子輸送氧氣形成的紅色血液,藍色血液讓章魚更適合深海的環境。

不僅如此,章魚與人類的眼睛結構也極為相似,均由虹膜、視網膜和晶狀體組成, 這讓章魚擁有敏銳的視力,一度成為了海洋中出色的獵手。

然而最讓人吃驚的還是它們的繁殖方式。

交配後的母章魚會孵化卵近一個月,然後很快死去, 而公章魚則在交配後不久就死去,原因不明。

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章魚的繁殖:極端卻有跡可循

章魚是一種高度智慧的頭足類動物,它們擁有發達的大腦和眼睛,甚至可以透過改變皮膚顏色和紋理進行偽裝。

然而,當它們步入繁殖期時, 它們聰明的大腦並沒有幫助它們找到更理想的繁殖方式。

每當交配的季節來臨,就說明到了章魚的交配季節,此時雄雌章魚便會聚集在一起。

有趣的是,參與交配的雄性章魚個個都是「初哥」,從未交配過。

在短暫的求愛過程中,雄章魚會變換顏色和紋理,向心上人展示自己多姿多彩的魅力。

如果求愛成功,它們便會進行交配。

交配時,雄章魚會用專門的觸手將一個小包裝著精子的軟袋子,送入雌章魚的體內,這個稱為「精囊」的小袋子, 會慢慢遊向雌章魚的卵巢,將精子釋放出來進行受精。

而在這個過程中,雄章魚為了確保自己的精子優先受精,會做出一個殘忍的選擇——主動斷去自己的生殖腕,將它留在雌章魚的交接腔內,用來堵塞通道。

為了確保交配成功,雄章魚會直接扯下交接腕的一部份,留在雌性體內。失去生殖器官的雄章魚,很快就會失去生命活力, 在3-4天內選擇絕食而亡。

生殖腕一旦斷去,章魚很快就會失去生命活力,在3-4天內選擇絕食而亡,它只能默默註視心上人離去,等待死亡的降臨。

而對雌章魚來說,它的使命還遠未結束,交配過後的雌章魚會將成千上萬枚受精卵產下, 小心翼翼地藏匿在海底洞穴中。

在漫長的孵化期裏,雌章魚會全力以赴地守護著卵囊。

它深知那是自己骨肉的精華,也是伴侶犧牲生命所換來的希望。

雌章魚為了養活這些幼小的生命,必須不停地覓食獵捕。

然而章魚天性殘忍,具有同類相食的特性。

為了避免誤食自己的後代,雌章魚最終選擇了犧牲,它不食反噎,任由生命之火漸漸熄滅, 有些雌章魚甚至會在產卵後的一周內自殘、撞墻來加速自己的死亡。

在最後時刻,雌章魚用盡僅剩的體力,將獵獲的食物堆積在卵囊四周,以確保幼仔們出生後能夠存活下去。

而小章魚孵化後,便會獨自漂流數周增長,再沈入海底開始新生活,它們形狀已經與成年章魚相似,卻只有極小的體型。

這可憐的孤兒一出生就失去雙親,面臨殘酷的野外生存挑戰。

章魚如此奉獻生命孕育後代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從這殘忍的繁殖方式中,我們仍可看到父母對子嗣無私的愛。

正是這種絕世之愛,驅使著章魚用生命在漫長的前進演化路上傳遞基因, 也是這種偉大的犧牲,造就了章魚神秘又美麗的生命奇跡。

然而,這種看似殘酷的繁殖方式,也許正是章魚得以在漫長前進演化中存活下來的關鍵。

章魚之死:一個悲劇的迴圈

章魚是海洋中極具智慧的生物,它們擁有發達的大腦,能夠進行復雜的學習和使用工具。

但是當母章魚產下數以萬計的卵後,它選擇守護卵群直至死去, 這種以死養生的繁殖方式看似悲壯,其實是長期前進演化的結果。

母章魚死亡後成為幼崽的食物,這種利他行為確保了更多後代的存活。

再說了,章魚存在捕食同類的特性, 母親的犧牲也避免了小章魚被誤食。

雖然個體犧牲帶來整體利益,但是這種繁殖模式也埋下了智力發展的隱患。

小章魚出生後無法從母親那裏獲取任何生存經驗,一切技能只能從零開始自學,這與人類不同,我們的祖先積累的知識可以代代相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深化和創新。

章魚由於生命周期的隔斷,它們的智力只能停留在某個層次,很難實作跨越式進步。

可以說,章魚選擇以死來換取整體利益,這是長期淘汰的結果,也是對巨大卵群的養育需求,但是這種繁殖方式同時也制約了它們智力發展的上限, 成為了章魚沒能前進演化出文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物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總是充滿著矛盾與平衡,章魚的繁殖策略就是這樣一種平衡點。

在數百萬年的漫長前進演化中,章魚群落內部發生過各種繁殖策略的競爭與選擇,最終,這種自我犧牲的模式被保留了下來,成為章魚的主流繁殖方式,這也是基因層面上的選擇,有助於整個物種的延續。

我們在觀察章魚時,也應透過具體的生存環境來理解它們那看似極端的選擇。

不得不說,前進演化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它廣泛運用於生物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

透過研究不同物種的前進演化路徑,我們可以揭示許多科學奧秘, 而章魚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案例。

一切生物策略的產生都有它們自身的邏輯,我們在判斷其他物種時,應該站在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理解它們那些看似極端的選擇。

研究章魚,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前進演化的奧秘,同時也反思人類文明的獨特之處。

可以說,章魚犧牲自我的繁殖方式,是長期前進演化的產物,體現了生物界的利他主義行為,也蘊含著族群延續的生存智慧。

這種看似殘忍的繁殖模式,存在著它獨特的前進演化內涵。

生命的奧秘果真難解,每個物種都在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生存和傳遞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