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生命的律動——黃河三角洲「人鳥共家園」

2024-08-06動物

黃河三角洲依河而長,向海而生,一年四季都可以觀賞、拍攝各種鳥類。春夏之季,正值鳥兒孵化繁殖的黃金季節,留守在黃河入海口濕地的東方白鸛、丹頂鶴、黑嘴鷗、大雁、白鶴、灰鶴、白鷺、蒼鷺、反嘴鷸、長嘴鷸等幾百種鳥類,從立春開始陸續進入繁殖期。一群群鳥兒掠過濕地上空、蘆葦叢中、樹枝上、水面上,嬉戲打鬧,鳴聲陣陣;築巢,踩背,產卵,孵化,育雛,忙個不停。清晨,隨著大鳥離巢一聲鳴叫,整個濕地就熱鬧起來,幼鳥不停地在叫聲中等待大鳥的哺育,聽到大鳥發出到來的資訊,歡快地撲扇著翅膀,朝著大鳥飛來的方向鳴叫,由點到面,鳴聲陣陣。不同種類、不同年齡、不同聲音,高低錯落、和諧入耳,響徹耳邊的都是鳥的聲音,好似清晨奏鳴曲。身臨其境,就像置身鳥的王國。突然有一種感受,在濕地裏,春天的聲音就是鳥的聲音,鳥兒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濕地帶來了生機。

蒼鷺家園 張俊臣 攝

萬物皆有靈,良禽擇木棲。哪兒環境好,鳥兒最知道。這幾年拍攝鳥類題材作品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觀察和了解各類鳥生活習性的過程。鳥兒根據各自的習性選擇生活的區域和築巢的位置,是非常嚴格的。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生活方便,空氣新鮮,環境安全。飛越千山萬水挑選一處繁殖地和生活地,實屬不易。東方白鸛本來是候鳥,一般選擇在高大的灌木上築巢,黃河入海口濕地沒有高大的灌木,但良好的濕地環境又非常適合東方白鸛生活,因此東方白鸛就委曲求全在電線桿上築巢,也不再遷徙,自願成為留鳥,築的巢穴多年不變。黑嘴鷗是一種灘塗水鳥,是一級保護動物,據了解全球不足兩萬只,每年春夏之交選擇在黃河入海口濕地繁殖。它們選擇的生活區域和築巢位置是在離海邊較近、有稀疏的堿蓬或蘆葦的鹽堿地裏。黃河口濕地臨近海邊,底棲生物多,捕食方便,人煙罕至,天敵也少,是非常理想的棲息地。它們的生活習性就是集中一片生活,陸地分散築巢,空中群體護幼。留守的丹頂鶴選擇居住在水肥草美的蘆葦叢中,覓食於退潮後容易出現魚蝦的海灘上。最讓我興奮的是,今年在新生濕地無意發現一處面積大、巢穴多、隱蔽性強的蒼鷺鳥巢區,大約近千個。巢穴就築在低矮的荊條樹上,荊條周圍是茂密的蘆葦,巢穴被周圍的植被遮擋,如果不借助無人機探索,難以發現。只見幾千只幼鳥或站或趴在巢穴中,交頭接耳打鬧嬉戲,或探頭探腦等待餵食,灰黃的絨毛在夕陽映襯下通透艷麗,簡直是一幅秀美的風光畫。發現如此之多的巢穴,既是意想不到的驚喜,又讓人感嘆黃河饋贈土地的神奇。

黑嘴鷗-庇護 張俊臣 攝

東方白鸛-線桿上安家 張俊臣 攝

天生建築師,匠心築愛巢。鳥巢的築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選址、設計、選材、築巢、裝修在內的每個環節都非常講究。不同鳥類築就的巢穴盡管外觀不同,有的美觀大方,有的精致玲瓏,有的簡陋粗放,但不論築在樹杈上、樹枝上、蘆葦叢中還是陸地上,都堅固耐用,能遮風擋雨。小小的鳥巢把鳥兒的聰明才智和工匠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東方白鸛的巢穴講究的是堅固耐用。修建在高壓線桿上的巢穴,看似一根根雜草和樹枝雜亂無章地穿插在一起,實則裏面大有學問——歷經多年風吹雨打仍然屹立就說明一切。中華攀雀被稱為鳥類中的「建築大師」,它們的巢穴大都「繡」在槐樹的樹梢上。槐花盛開的季節正是中華攀雀築巢的時節,雄雌攀雀不辭辛苦銜來羊毛像繡花一樣「繡」成愛巢。它們靈敏引線的動作、裏外互相配合的默契度、愛巢的美觀度,讓人嘆為觀止。巢穴「繡」大的過程中逐漸下垂,就像掛在樹梢上的一個水壺,壺把在樹梢上,壺把下方是精致美觀的巢穴,其兩側有兩個出入口。隨風搖曳的愛巢在槐花的陪襯下就像一幅精美的風景畫。築巢的過程是辛苦的,也是歡快的,嘰嘰喳喳的叫聲和嬉戲打鬧的興奮勁兒,傳遞著愛的資訊,奏響著生命的律動。

中華攀雀-繡愛巢 張俊臣 攝

殷殷父母情,辛苦育雛忙。鳥類是自然的精靈,是人類的摯友。鳥兒育雛的本性和人類育嬰的本性高度一致,處處彰顯母愛的偉大、父愛的堅強。一是護幼意識極強。在濕地留守的鳥兒,雖然適應了人類活動的環境,但防範意識始終不放松,產蛋後和孵化後雌雄大鳥輪流值班護巢、捕食餵鳥。特別是育雛期間表現尤為突出。不管是對同類還是異類都保持高度警惕,一旦發現靠近或進入領地,都會發出刺耳的警告聲或直接進行攻擊,甚至不惜犧牲自己,也要守護幼雛的安全。東方白鸛在育雛期間依靠高大健碩的體魄,對接近巢穴的異類直接驅趕,就連平常在鳥巢周邊玩耍的麻雀如果靠近,東方白鸛也毫不客氣地將之叼入口中。黑嘴鷗育雛期間發揮群體優勢,一旦發現異類進入它們的育雛領地,就集體在空中盤旋,找準時機沖向異類進行廝打,對人類會直接沖著面部飛來,用嘴啄咬面部,同時向頭頂拉屎。大雁和丹頂鶴等鳥類則前後左右保護著幼鳥到處覓食,一旦發現有危險,大鳥就及時帶幼鳥轉移到安全地帶或用翅膀保護起來。護幼之心堅決,彰顯母愛偉大。二是育鳥能力強。鳥媽鳥爸對幼鳥從孵化之日起就嚴管厚愛。破殼後,鳥媽鳥爸始終輪流守護著幼鳥,既要防止幼鳥爬到巢外掉下來,又要防止幼鳥受到異類的傷害。鳥媽鳥爸會多次少餐、口對口餵幼鳥,直到幼鳥牙齒變硬,羽毛漸豐。這時,鳥媽鳥爸就開始培養幼鳥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最初幾天,幼鳥在鳥媽鳥爸的保護下練翅,自己吃食。慢慢地,鳥媽鳥爸有意離開巢穴,培養幼鳥的膽量和練翅的自覺性,直至體壯羽豐出巢。

黑嘴鳶-練翅 張俊臣 攝

黃河入海處,人鳥共家園。九曲黃河攜沙帶泥奔騰萬裏流,在東營市註入了浩瀚無垠的渤海灣,在河與海的激情碰撞下,誕生了黃河三角洲。人類歷史上幾次大遷徙,黃河三角洲都是必選之地,為人類繁衍生息譜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越來越多的鳥類飛遍萬水千山來此「安家」,看中的就是黃河口濕地生態優美、生活方便、居住安全。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拍攝鳥類的過程也是觀察自然的過程,而自然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能看清人類自己。我也透過觀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從關註鳥類、尊重生命到敬畏自然、珍愛環境。春夏,葦穗裹實,碧海無垠;秋冬,飛雁南渡,蘆花飛雪。這裏河海交匯、黃藍相擁、滄海桑田,這裏蒹葭蒼蒼、百舸爭流、萬鳥翔集,無數鳥兒一代接一代繁衍,見證生命的孕育、誕生、成長。滔滔大河,泱泱濕地,群鳥歡歌,綠意滿川,奏出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章。

大雁帶小雁 張俊臣 攝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張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