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雪域之上|拉魯濕地上,巡護員成了黑頸鶴「紮西」「央宗」的朋友

2024-09-07動物

三十多年前,由於緊鄰住宅區、靠近廢品站,位於西藏拉薩市的拉魯濕地十分臟亂,垃圾隨處可見,沙化現象也比較嚴重;但隨著近些年對拉魯濕地的治理, 它已然成為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國內面積最大的城市內陸天然濕地,被譽為「拉薩之肺」。

生態環境日益變好的同時,眾多鳥類在此棲息,2009年,兩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來到拉魯濕地,並在此安家,旺久等巡護員們都稱其為「紮西」和「央宗」。據拉魯濕地國家自然保育區管理局局長拉姆次仁介紹,2023年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拉魯濕地保護區共有植物435種,鳥類167種,在濕地越冬的鳥類逐年增多。

半年前,巡護員旺久和女兒在巡護拉魯濕地的時候,撿了一只落單的幼鳥。因為幼鳥頭頂、背上的羽毛都是黑色,為其取了個名叫「黑豆」,並將其餵養長大。現如今,每當旺久出門巡護的時候,「黑豆」都要跟在他的身後。

今年45歲的旺久,巡護拉魯濕地已經17年,他每天拿著一把鉗子、一個麻袋在3公裏的巡護路段上往返,隨時將垃圾撿起,以保證濕地的幹凈整潔;到了冬天,為了確保濕地內的鳥有過冬的糧食,還會每天定點投餵,「到了投餵點,輕聲呼喚,它們就過來了,它們就像幼稚園的小朋友,很可愛,給我們濕地也帶來了許多生機。」

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育區

全球海拔最高

選擇在拉魯濕地越冬的鳥類逐年增多

9月初,拉薩市城邊,一片寬闊的水面被各種植物所覆蓋。秋風過,蘆葦隨風搖曳,時而驚起一群鳥,飛翔一會兒,又被淹沒在無邊的草叢裏。一條環形的步道沿著水面邊緣向遠處延伸,路上不時走過幾名遊客,然後消失在道路盡頭。

這裏是被譽為「拉薩之肺」的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育區,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國內面積最大的城市內陸天然濕地。作為濕地的巡護員,旺久已經在此工作了17年,與50余名同事一起,守護著這一片來之不易的高原濕地。

「2007年,我辭去原本的保安工作,來到拉魯濕地成為了一名巡護員。我記得在對拉魯濕地進行治理前,也就是大概三十年前,這裏垃圾隨處可見,沙化現象也很嚴重,如果任由它自由發展下去,或許這一片濕地就會徹底消失。」旺久告訴記者。

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管理局巡護員旺久

值得慶幸的是,1995年,拉魯濕地獲批為拉薩市自然保育區,拉魯濕地自然保育區管理委員會自此成立。自那之後,先後三次保護工程一改拉魯濕地原本面貌,不僅環境條件大幅改善,動植物數量也急劇增多。拉魯濕地國家自然保育區管理局局長拉姆次仁介紹道,2023年,在約12平方公裏的保護區內,共統計出植物435種,鳥類167種,並且在濕地越冬的鳥類逐年增多。

17年巡護

物種數量增多就是其守護的意義

數據的背後,是旺久這樣的巡護員以及眾多工作人員日復一日的堅守。「濕地的巡護路線很長,我只負責其中約3公裏長的部份,如今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拿著鉗子、麻袋,沿著巡護步道撿垃圾,巡察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比如冬天到了,水面的草枯了,一點就著,所以我們要時刻註意防火。」旺久說。

遊客在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育區遊玩

在3公裏的路上一走就是17年,旺久卻說並不感覺孤獨,「因為我能明顯感覺到,濕地的植物和動物的數量在增多,每天和它們見面,它們就像是朋友一樣,一直陪著我。」旺久站在巡護步道上,看著遠處的濕地,由衷感慨道,「以前這裏的鳥很少,而現在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都來了,其中有兩只黑頸鶴,我們給他們取了兩個名字,叫‘紮西’和‘央宗’,而這也是我們兩名巡護員的名字。」

「紮西」和「央宗」其實已經是旺久的老朋友了,「2009年,我們在巡護過程中發現了這兩只黑頸鶴,此前從未出現過,只記得當時非常高興,感受到了自己守護的真正意義。」旺久說。

植物種類數量增多,鳥類數量也隨之增長,但到了冬天百草枯萎的時候,鳥類覓食開始變得十分困難。為了留住這一群來之不易的「朋友」,旺久化身成為飼養員,每天到固定投餵點,為鳥兒帶去糧食。「一般是從9月中下旬開始投餵,一天平均要餵3麻袋青稞。」旺久說,久而久之,巡護員與鳥的關系也變得十分密切,「一般到了之後,只要輕吹口哨,鳥兒聽到召喚之後就會成群結隊地飛過來。 它們就像幼稚園的小朋友一樣,特別可愛,我們守在這裏的目的,或許就是為了讓這樣的生機能夠在這片濕地上延續下去。」

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育區內的白骨頂雞

生活環境正在逐漸變好

未來還想繼續守著濕地

旺久今年45歲,他的妻子同他一樣,都是拉魯濕地的一名巡護員,他們已經在這裏守了半輩子,「我們親眼見證了這裏的變化,臨近的住宅區、廢品站搬遷了,垃圾越來越少;多個新建的沈沙池,徹底根除濕地沙化;生態環境日益向好,多種鳥類聚集於此……」旺久說,「未來,我們還想繼續守在這裏,讓我們的下一代也感受到濕地恢復對整個拉薩市帶來的變化!」

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育區

旺久有一個正在上二年級的女兒,每逢節假日,她總會跟隨父母一起保護濕地。大約半年前,她在跟隨父母巡護的過程中,偶遇了一只落單的幼鳥,四周尋找也沒有找到幼鳥的父母,於是不到10歲的她肩負起了撫養幼鳥的責任。

「最開始就給它餵一些流食,後面逐漸長大後,就開始餵一些人吃的食物,比如糌粑、堅果之類的。」旺久說,由於幼鳥頭頂和後背都為黑色,女兒就給它取了個名字,叫「黑豆」。如今「黑豆」已經長大,但是它卻已經將旺久一家當成了自己的家人,每當旺久夫婦出去巡護的時候,它總喜歡跟在身後,搖搖擺擺像個小跟班。

由於長期跟著父母巡護,旺久的女兒已經認識了保護區內的大多數鳥類,「每當她叫出一種鳥類或者植物的名字時,我都非常自豪,因為這些動植物的出現,都離不開我們巡護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守候。我希望今後像她這麽大的孩子,都能到濕地保護區,認識更多動植物!當這些動植物出現的時候,其實就意味著我們的生活環境正在逐漸變好。」

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 攝影記者 王勤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