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廣州流溪河發現粉色海豚,重200公斤,一嘴尖牙,一頓能吃14斤魚

2024-05-15動物

導語

「不好了!有頭粉色中華多爾芬出現在白雲流溪河!」
這一訊息一經廣州仲裁委員會員在社交平台上發出,立即引起了市民的極大關註。

中華多爾芬通常是以清冽的白色為主體,偶爾會有一些帶紅、黃、灰等顏色的斑點,但是極少出現全身都是別的顏色的中華多爾芬,所以這只粉色中華多爾芬的出現引起了市民的強烈好奇和關註。

那這頭粉色中華多爾芬是怎麽出現在廣州流溪河的呢?
又為何出現在這個不適宜生存的水域?
廣州流溪河的生態環境是否已經到了如此糟糕的地步?


這頭粉色中華多爾芬的出現究竟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

一、「水中大熊貓」。

中華多爾芬又被人們稱為「水中大熊貓」。
它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海豚類動物,而是鯨類動物中的一種。
中華多爾芬主要分布在東南亞沿海淺海區,尤以中國南海及台灣海峽最為集中並且數量最多。

中華多爾芬數量的準確多少是很難統計的,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就是中華多爾芬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
到目前為止,中華多爾芬已經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單,以及The IUCN Red List: Endangered(IUCN紅色清單:瀕危)的名單上。

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多爾芬的保護工作是非常艱巨的,由於多年以來在廣東、廣西、香港、福建等地區,一直有對中華多爾芬的記錄,所以這些地區就被劃分為中華多爾芬的「標識區」,也就是中華多爾芬的主要活動區。

同時在這些活動區中,禁下勿擾,註意保護動植物環境,不得在活動區內進行開發、采砂、捕魚等活動。
此外,各地還有著相應的保護措施,對一些不符合規定的觀光船、漁船等進行查處。
雖然中華多爾芬在這些區域中才能比較自由的生存,但是人們的捕魚活動和工廠的排放等都對中華多爾芬的生存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

同時城市的擴張,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中華多爾芬的生存面積也在縮小,生存環境也在惡化,所以中華多爾芬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
據統計:2018年中國珍稀物種名錄中,有中國科學家系列研判的42種珍稀野生動物,其中28種都被列為IUCN物種保護名錄上,中華多爾芬也在其中。

從2015年開始,中國一直在積極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約,致力於珍稀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也加強了對非法捕魚等捕撈行為的打擊,但是由於人們在生活中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所以保護工作處處還是道阻且長。
中華多爾芬是一類經濟價值較大的海洋動物,因此近年來,對中華白海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刻,這也對中華多爾芬的保護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粉色中華多爾芬。

2021年3月16日,廣州流溪河的流程美鄉仲裁委員會成員徐先生在流程美鄉公眾號社交平台上釋出訊息稱:「據現場目擊者反映,當時中華多爾芬棲息在白雲區紅湖水庫正下遊的166水道,中華多爾芬全身呈現紅色,頭不明顯帶著紅色耳朵,後腦勺和背部呈現一種‘鮮肉’色,尾巴和背鰭的顏色呈現淺粉色。

水中有一股奇特的海水熏香的味道,如果要捕獲中華多爾芬,建議使用大型拖輪,前面拖著魚進行引導。


中華多爾芬的大小約有200公斤,一口能夠吃下14斤魚。」
當地居民和政府工作人員聽聞此事後,立即趕到現場觀察,並拍攝了一段紅色中華多爾芬近距離的影像。

有關部門和中山大學等專家也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初步判定了這只中華多爾芬是一頭成年雌性中華多爾芬。
粉色中華多爾芬是非常罕見的,但是由於中華多爾芬的體色發生變異現象在中國沿海地區中並不少見。
專家表示:中華多爾芬的體色發生變異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在自然環境中未發生正常生理現象所產生的變異。

中華多爾芬的體色會受到其生長環境的影響,尤其在河流中生活的中華多爾芬,更加容易發生體色的變異現象,所以紅色中華多爾芬的出現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發生現象。
那麽這只紅色中華多爾芬又是什麽原因呢?

專家們分析認為:通常情況下,中華多爾芬分布在海洋沿岸的淺海區和大大小小的河流或者湖泊中。
由於流溪河白雲段的水質比較清冽,加上河流的流向比較平緩,因此已成為中華多爾芬的棲息地。
中華多爾芬體色的正常是呈現一種深灰色,但是由於中華多爾芬生長環境的影響,所以可能會產生若幹不同的體色進行變異。

導航或者聲納裝置發生功能失調,這些可能都是造成中華多爾芬迷失方向,從而走進城市的其中一條原因。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由於不明人士或者犯罪分子所為,特意將中華多爾芬趕進城市,或者是死去的中華多爾芬被倒進流溪河的落水口,因此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導致中華多爾芬走進城市。

三、頂級捕食者。

中華多爾芬是一種鯨類海豚科動物,是頂級捕食者,以及海洋環境中的「守護神」,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中華多爾芬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中華多爾芬數量多少是可以說明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是健康還是惡劣的。
一般情況下,如果中華多爾芬的數量很多的話,那麽說明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一定是非常健康的。

中華多爾芬是一種社交性動物,在平常的活動中,它們會以10-15頭為一群,這個群數量是很固定的,同時在海岸線靠近的淺海區,中華多爾芬會以3-5頭的數量結成小群活動。
據科學家們研究統計:在深海區,中華多爾芬可能更傾向於以單獨一只的形式活動。

中華多爾芬主要以各種魚類為食,所以牠們的口腔內結構也是非常發達的,一頓飯下肚的時候很少有「留盤」現象。
只要中華多爾芬一合口,肚子餓的幾十斤幾百斤都是瞬間就吃掉的。
中華多爾芬通常以捕食為主,捕食的時間在早上,也會在傍晚進行。

由於中華多爾芬在淺海區活動的時間較多,同時由於人類工業生產的活動,造成很多塑膠袋、塑膠瓶等垃圾都被沖到海中,所以中華多爾芬容易將這些垃圾誤以為食物,從而誤食造成中華多爾芬的死亡。
中華多爾芬被視為「傘護種」,而中華多爾芬的保護工作則是最為基礎的生態環保工作。

正如大熊貓被視為「傘護種」,而大熊貓的保護工作就是在全國推廣綠色環保,中華多爾芬是一樣。
在全國保護珍稀物種的同時,還可以兼顧其他物種,也可以為其他生態物種提供一塊充滿生機的幹凈地方,努力維護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

結語

中華多爾芬是一種非常珍稀的海洋動物,人們必須要以更加嚴格的標準,來保護這類瀕臨滅絕的物種,從中華多爾芬的身上,讓我們意識到海洋中也有著強大的捕食者,海洋生態環境的復雜。

捕食者的存在,也昭示著海洋環境中,也存在著「規則」和「等級」,所以人類在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也要註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讓這些海洋動物能夠在這片自己的家園中自由繁衍生息。
人們對中華多爾芬的關註,不僅是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反思,也是對珍稀動物的愛護,同時也在告訴人們海洋資源非常寶貴,人們必須懂得保護海洋環境。

同時,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中,希望能夠讓中華多爾芬的數量能夠逐漸的回升,如果中華多爾芬面臨滅絕,這將是人類不可彌補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