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動物

【動物界全系列】角蟬總科—角蟬科

2024-08-27動物

角蟬總科—角蟬科

真核生物域

動物界

真後生動物亞界

蛻皮動物總門

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有翅亞綱

新翅下綱

半翅目

頸喙亞目〈頭喙亞目〉

蟬下目

角蟬總科

角蟬科

角蟬科(學名:Membracidae)為半翅目的一個科。角蟬科的昆蟲外形通常很奇特。角蟬的前胸背板十分發達,常常生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色彩還很鮮艷,在昆蟲界各很有特點。目前,世界上已經發現的角蟬超過了3000種。

1.形態特征

小到大型昆蟲,體長2.0-20.0 mm。頭下口式,額唇基平或凸圓。頭頂有或無向上的突起。前胸背板通常向後延伸蓋在小盾片和腹部上方,通常還有背突,前突或側突。中胸背板無盾側溝。小盾片通常被遮蓋或退化,如果露出可見,則後頂端圓,尖銳或有缺切;背面有脊或無脊。前翅M脈的基部愈合到Cu脈上,橫脈r常存在;爪片逐漸變狹,頂端尖銳或斜截。前足轉節和腿節不愈合;後足脛節有3列或更少列的小基兜毛。雄蟲尾節一般有分開的側板。雌、雄尾節一般無向後的突起。

2.生長習性

角蟬是一種喜歡生活在樹上的蟲。當高冠角蟬停棲在枝條上時,它頭上的那頂「高冠」,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截枯樹杈。而三刺角蟬落在長有棘刺的樹木上時,它那根向後伸出的刺混在其中,更讓人難以分辨真偽。難以置信的是,當幾只、十幾只角蟬停棲在同一根枝杈上時,它們還會等距排開,使人看上去就如同真正的小樹杈一樣。用這樣逼真的擬態偽裝,模仿周圍環境,角蟬就可以輕易地騙過敵害,保護自己了。

角蟬用該物種特有的振動彼此交流。這種振動透過寄主植物傳播,讓同伴們收到訊號。這些聲音能表達警告、有發現或求偶的意思。

角蟬吸食大量樹汁,然後將多余的部份排出體外,形成甜甜的液滴,叫作蜜露。螞蟻能與角蟬形成伴侶關係,螞蟻吸食角蟬排出的蜜露,同時它們會保護角蟬免遭掠食者的毒手。

3.危害

卵黃色、長形,雌蟲破壞樹皮形成雙行裂縫並產卵其中,因而損壞樹木。真菌和病菌可由此縫進入。淡綠色蟲在春季孵出,取食附近青草的汁液。在盛夏成熟並回到樹上產卵。水牛形角蟬(Stictocephala bubalus或Ceresa bubalus)6~8公釐長,危害幼果樹,尤其是蘋果樹。帶櫟角蟬(Platycotis vittata)和四帶櫟角蟬(P. quadrivittata)取食落葉的和常綠的櫟樹。在產卵前噴藥,或鏟除周圍雜草可以防治。

4.下屬亞科

犁胸蟬亞科(Aetalioninae)

隱盾角蟬亞科(Oxyrhachinae)

露盾角蟬亞科(Centrotinae)

矛角蟬族(Leptobelini)

周氏角蟬族(Choucentrini)

雅角蟬族(Centrocharesini)

高冠角蟬族(Hypsauchenini)

埃角蟬族(Ebhulini)

弧角蟬族(Leptocentrini)

球冠角蟬族(Funkhouserellini)

泰角蟬族(Demangini)

單刺角蟬族(Uroxiphini)

巨刺角蟬族(Centrotypini)

露盾角蟬族(Centrotini)

圓角蟬族(Gargarini)

結角蟬族(Antialcidini)

三刺角蟬族(Tricentrini)

5.犁胸蟬亞科

犁胸蟬亞科(學名:Aetalioninae),角蟬科的一個亞科。

(1)形態特征

小到大型,體長5—30 mm。額唇基平或微凸隆。頭頂無成對向上的突起。前胸背板無中背突。前翅脈序網狀。後足脛節有0—2列小基兜毛。

(2)分布範圍

僅有2個單模族,犁胸蟬族Aetalionini Goding 1930,只包括犁胸蟬屬Aetalion Lat—ereille,1910,分布於美國和新熱帶地區;管尾犁胸蟬族Darthulini,僅包括管尾犁胸蟬屬Darthula Kirkaldy,1900,分布於亞洲一些地區。

(3)管尾犁胸蟬屬

管尾犁胸蟬屬(學名:Darthula),角蟬科的一個屬。

①形態特征

大型,從頭前方到翅端長15—18 mm,尾節向腹後方延伸的突起(2個合在一起)長10—17 mm,與此突起一起體長達30 mm。頭蓋在前胸背板下方,背面觀只能看到復眼,正面觀,半圓形,寬為高的2倍。復眼小,圓球形。單眼位於復眼下緣的聯線上,彼此間距離約為到復眼距離的1/2。額唇基長大於寬,伸出頭頂下緣。前胸背板隆起呈半球狀,全長有明顯而側扁的縱脊;前胸斜面傾斜,寬大於高,有垂片突出在頭的兩側;肩角大,鈍三角形;無上肩角和後突起。小盾片露出,三角形,長寬略相等,基部隆起,端尖。前翅長,半透明,脈序網狀,形成很多不規則的小翅室;端圓,無緣膜。足細長,後足脛節的小基兜毛不成列。腹部尾節下方延伸出l對長突起,合成1圓柱形多毛的長管,中名由此而來,管的長度等於或超過腹長。第1腹節兩側有疤痕狀的鼓膜器遺跡。

②雲管尾犁胸蟬

雲管尾犁胸蟬(學名:Darthula hardwickii)是管尾犁胸蟬屬的一種昆蟲。

a.形態特征

雌性:大型。體背面紅褐色。頭隱藏於前胸背板前緣下,顏面平,黃褐色。復眼近球形,紅色。單眼明顯,位於復眼下緣的聯線上,彼此間距是到復眼距離的1/2。前胸背板半球形,略側扁,兩側有明顯的黑色斑;有明顯隆起呈弧形的中脊;前緣及前、後側緣有紅色脊線,終止於背板後端之前。前胸背板上有皺紋。小盾片三角形,基部明顯隆起,頂端尖。前翅狹長,基部黑褐色,其余褐色,2/3處中間色稍淡;翅脈黃色,小室呈密布的網狀,為典型的網翅型;亞前緣域寬;無端膜。後翅淡黃褐色,透明,有2個長的端室;端膜狹。足基節到腿節紫紅色,其余黑色,密被細毛;後足脛節的基兜毛不成列。腹部背面紅褐色;第一腹節兩側有退化的鼓膜器遺跡,呈疤痕狀;尾節呈馬鞍狀,後端有一圓形開口,肛節縮在裏面;上後角尖出,下方延伸出一對細長的突起,合成一圓柱形長管,稱尾管,該管基半部紫紅色,逐漸變得帶黑色,全長被黃褐色而濃密的長毛。產卵器很小。下生殖板端部尖。

雄性:外形基本同雌性,體稍小。陽莖側突端部膨大,頂端圓鈍。陽莖彎曲呈 「C」形,端部稍粗,頂鈍。

量度:體長17.0—18.0;尾管長10.0—13.0;胸部高5.0—5.5;肩角間寬4.5—5.5 mm。

b.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雲南。

國外分布:印度,錫金,緬甸,尼泊爾,孟加拉國。

6.隱盾角蟬亞科

隱盾角蟬亞科(學名:Oxyrhachinae),角蟬科的一個亞科。

(1)形態特征

前胸背板有後突起,有上肩角或無上肩角。小盾片完全被前胸背板的後突起所遮蓋,不露出。前胸背板下緣和中胸前側片的下方各有一個向下後方伸出的明顯齒突。前翅5端室。後翅3端室或4端室。

(2)隱盾角蟬屬

隱盾角蟬屬(學名:Oxyrhachini),角蟬科的一個屬。

①形態特征

頭寬大於長,頭頂上緣拱起呈波狀。前胸背板有或無上肩角,如有上肩角,則伸向外前上方。後突起從前胸背板後緣伸出,基部寬,蓋在小盾片上,有三條脊。肩角明顯而頂鈍。前胸背板下緣和中胸前側片下緣各有1向下方伸出的齒突。前翅有5端室,3個以上盤室,後翅有3或4個端室。

②分布範圍

全世界已記載80多種,大多數分布於非洲,僅少數種類分布於亞洲和澳洲,中國僅知l種。

③中華隱盾角蟬

中華隱盾角蟬(學名:Oxyrhachini sinensis)是角蟬科隱盾角蟬屬的一種昆蟲。

a.形態特征

雌性:體中型,紅棕色,具粗刻點,每一刻點內有1極短的毛。頭部暗褐色,頭頂寬略大於高,下緣伸張呈近方形的瓣。復眼較小,球形,紅褐色。單眼黃褐色,透明,位於復眼中心聯線上,彼此間距等於距復眼的距離。額唇基長大於寬,側瓣與中瓣完全融合,中瓣略隆起,頂端有白色長毛。前胸背板紅褐色,有粗刻點。前胸斜面略傾斜,寬大於高;胝大而隆起,光滑;中脊粗而低,黃色。肩角三角形,端鈍。上肩角發達,伸向外上方,直,背腹扁,下面有1粗脊,端鈍圓,長稍大於兩上肩角基部間的距離。後突起從前胸背板後緣生出,基部蓋在小盾片上,基部l/3平而寬,端部l/3向上翹,有明顯的腹脊,末端伸出前翅內角,但達不到前翅頂角。前翅基部1/6黃色,革質,其余淺紅色,翅脈茶褐色,r—m 2條,m—cu 3條,4盤室,5端室。後翅3端室。足褐色;脛節扁而葉狀,前後側緣各有1列細小的基兜毛。腹部暗褐色,無刻點。尾節馬鞍狀,產卵器中瓣端部寬,無背齒,頂端鈍。

雄性:體較雌性稍小,顏色較暗。陽莖彎曲呈「C」形,上緣無小齒。陽基側突端部呈棒狀。

量度:體長5.7—6.3;肩角間寬2.3—2.6;上肩角間寬2.6—3.5 mm。

若蟲:第5齡體長4.5—4.7,寬2.1—2.3 mm。體紅褐色,無瘤突,被稀疏短毛。頭紅褐色,頭頂寬大於高,頭頂突圓錐狀,頂端褐色,尖銳。復眼近球形,黑色。單眼不明顯,位於復眼中心聯線上。額唇基不分瓣,2/3伸出頭頂下緣,端密生細毛。前胸斜面略向後傾斜,有稀疏的細毛;胝暗褐色。前突起發達,三角形,頂鈍。後突起短,僅達中胸背板l/2處。上肩角芽大而顯著,圓形,光亮。前翅芽伸出第3腹節之外,前緣角淺黃褐色。腹部紅褐色,有稀疏細毛,完全無瘤突,第5—8節有側生片,三角形,無刺;第9節為腹部長的l/3。足紅褐色,腿節圓形,脛節扁而葉狀,具2列短的基兜毛,跗節2節。

染色體:2n=21+XO。

b.分布範圍

雲南(猛臘)。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註微信公眾號「 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