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北大教授姚洋:馬斯克要放在中國就是騙子!沒人會支持他移民火星

2024-05-05科技
視訊載入中...

北大教授姚洋在一個節目中直言: 「在國內馬斯克這樣的人可能會被當成騙子。」這是為什麽呢?

人類的火星殖民計劃, 這並非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埃隆·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正在努力實作的宏偉藍圖。馬斯克的願景是將人類變成多行星物種,他計劃在未來20年內,將100萬人和數百萬噸物資送往火星,建立起一個自給自足的火星城市。然而,這個充滿雄心的計劃也面臨著來自科學界、商業界的的質疑和挑戰。

SpaceX的星艦計畫,作為實作火星殖民夢想的關鍵,已經從最初的構想逐步走向現實。星艦的設計目標是成為一種完全可重復使用的超重型運載火箭,能夠將船員和貨物運送到地球軌域、月球、火星乃至更遠的地方。星艦的成功,意味著人類探索宇宙的邊界將被極大地拓展。

馬斯克的火星計劃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熱烈討論。支持者們對他的願景充滿信心,認為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而批評者則認為,這個計劃忽略了許多現實的科學問題,如火星上極端的環境、長時間的太空旅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如何建立一個永續的生態系等。

星艦的測試歷程充滿了挑戰。從2023年開始,SpaceX進行了三次星艦的跨大氣層軌域飛行測試。前兩次測試均以失敗告終,但每一次失敗都為SpaceX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到了第三次測試,星艦終於成功進入預定軌域,盡管在返回地球階段發生了墜毀,但這一成就仍然被視為向成功邁出的重要一步。

反復的失敗,如果在國內是不被容忍的。在國內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考試不能失敗、回答問題不能失敗、做實驗不能失敗,一旦面臨失敗,受到的不僅是同學的嘲笑還是老師的批評和區別對待。在商業界,如果反復失敗,哪怕專業投資機構還有耐心,投資人也一定會先失去信心,因為國內的投資氛圍是,投多少錢就要給我賺多少錢,投資報酬是多少,短期內業績不能miss,創業者要跟我投資人對賭,沒有業績、上不了市不但要回購股份還要賠錢。在這種氛圍下恐怕馬斯克這樣的人很難拿到太多融資,獲得太多支持。

SpaceX在商業航天領域的成就令人矚目。截至2024年4月,SpaceX已經成功發射了327次獵鷹火箭,其中291次成功回收著陸,261次實作了重復發射利用。載人龍飛船執行了45次發射任務,將50名航天員送入地球軌域,46人送進國際太空站。此外,星鏈計劃已經發射了超過6000顆衛星,為270萬使用者提供了天基網路服務。 因為航空業是需要反復試錯的,如果不容許失敗怎麽會有SpaceX如今的成就呢?

盡管SpaceX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但火星殖民計劃的科學合理性仍然充滿爭議。如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馬丁·裏斯認為,與讓火星變得宜居相比,應對地球上的氣候變遷才是更加現實和可行的目標。他警告說,人類的身體目前無法承受長期的太空旅行,而且火星的環境極端惡劣,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

馬斯克提出的火星「地球化」改造計劃,即透過提高火星大氣溫度使其變得更像地球 ,遭到了許多科學家的質疑。 他們認為,火星上沒有足夠的二氧化碳來創造一種新型大氣層,而且火星的大氣層厚度僅有地球的1%,這使得地球化改造的難度遠超當前人類的技術能力。

盡管面臨著種種挑戰和質疑,馬斯克對火星的探索和向往從未停止。隨著SpaceX的航天技術不斷進步,未來載人火星任務的實作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私營航天是一個高風險行業,比如2015年獵鷹6號的爆炸事故讓當年就讓SpaceX損失了2.6億美元,23年曾有報道SpaceX兩年研發投入超過600億元,這種商業模式在國內的話很可能是難以實作的,而在美國,資本卻是相對有耐心的。

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無論是一場偉大的冒險還是一次不切實際的幻想,都無疑激發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熱情和想象力。而在國內,我們是否需要更多地營造包容失敗的氛圍和條件呢?你們認為國內未來能否出現像馬斯克一樣的偉大科學家、企業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