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中小學開展校園欺淩「起底式」大排查!心理老師:你並不是孤身一人,請勇敢說出來 | 細說心語 · 一周熱話題

2024-05-05教育

「校園欺淩」再一次受到舉國關註。4月26日,教育部會同公安部、國家消防救援局等部門召開全國中小學幼稚園安全工作視訊會議。會議強調,要深入實施學生欺淩防治專項行動,形成長效治理機制。對所有中小學校開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面向師生、家長定期開展法治教育、防治學生欺淩主題教育培訓。強化教育懲戒舉措,健全責任追究機制。

孩子們在學校會遇到怎樣的欺淩行為?遭遇校園欺淩,第一時間該向誰求助?學校和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一步步走出困境?本期「細說心語·一周熱話題」我們請來了東莞市萬江中學專職心理教師侯瑞靈,透過一個比較典型的校園欺淩案例,看看她面對學生的求助,都做了哪些事情。

被同學針對和孤立,到底該怎麽辦?

在日常的學校心理工作中,激烈的、惡性的、以肢體攻擊為主的欺淩行為較少見,也很容易被辨識和處理。隱藏在同學間的那種有意無意的忽視、回避、孤立、陰陽怪氣等情況則不容易被發現,卻也不應輕視。

老師,我想跟你聊聊

一次主題為【我和他人的邊界】心理課下課後,一名男生跟著侯瑞靈老師走出了教室。他猶豫了一會問:「老師,你什麽時候有時間,我想跟你聊聊?」看他的狀態,應該是內心有很多話想說,於是侯老師跟他約定了當晚7點的輔導時間。

原來,他叫小晨(化名),是一名高中生。他覺得同班也是同宿舍的小鋒總是「針對」自己:「小鋒會私下跟同學說不要跟我來往。有時候他走到我座位旁會故意碰一下我的桌子,有一次還把我的書都碰掉了,但他竟然不道歉就徑直走開。有時趁我不在,他還會對著我的座位罵粗口。回到宿舍也經常陰陽怪氣地對我。清明假期後,我回宿舍拿被子,發現許久沒住的床鋪上竟然有一個大大的腳印,周圍還散落著一些垃圾……」

小晨是獨生子,平時身體不是特別好,經常請假回家,因此跟小鋒等同宿舍的同學交流比較少,這導致他們之間缺少理解。加上小晨膽子小,容易流眼淚等,彼此相處不是很愉快。剛開始的時候,小晨找過班主任反饋過情況,但由於沒有什麽直接的證據,老師口頭上批評了宿舍的同學,然後告訴大家,作為同學,彼此要團結友愛、互相尊重、相互體諒。之後,相關的幾個同學對小晨更加有意見了,但這種不滿也轉為更加隱秘的方式。

說出來,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決

小晨在講述他的故事時,起初很平靜,還不斷安慰自己說:「可能是我想太多了,畢竟他也沒有指名道姓!可是我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我真的太難受了!」侯老師沒有急於去安撫他,而是告訴他,如果是自己遇到這些事情也會挺難受的,這並不容易。聽到老師的這句話,小晨紅了眼圈,眼淚立馬湧了出來,肩膀也劇烈抖動了幾下,但很快他又深深抽泣了一下說:「不好意思,我又哭了,我就是這麽沒用!我爸媽說得沒錯!明明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可我總是被這些事情困擾,總是忍不住哭!」

小晨說,他也試過跟父母說起在學校的這些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但爸爸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平時很忙,對小晨的要求也比較嚴格。爸爸會覺得小晨沒出息,沒個男子漢的樣子。媽媽作為家庭主婦,更多是照顧生活,而對小晨的內心想法關註較少。每次小晨說起自己很難受,媽媽總會說:「為什麽要想那麽多?送你去學校是去學習的,你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行了。再說了,同學之間有點小矛盾很正常,不要那麽小心眼兒!」小晨覺得,既然老師和父母都這樣說,那麽一定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去招惹他們就好了。可是他卻總是被這些事情影響著,內心很煩躁,也很痛苦,甚至連學習都無法集中註意力。他很苦惱,可他不知道怎麽辦。

看到小晨那麽辛苦,明明很難受,想哭,卻又極力克制自己,侯老師告訴他:「沒有關系的,難過了是可以哭的,這並不是沒出息,而是很堅強,一個人長期默默承受著這些事情,而且很勇敢,在遇到困境、自己無力解決時能主動尋求家長、老師和心理老師等外界的幫助!被欺負,並不是你的錯。而你,也不是一個人,老師會跟你一起看看問題出在哪裏,可以怎麽解決?」

其實,你也是有選擇的

可能是覺得自己被理解了,也可能是壓抑那麽久的情緒終於宣泄出來了,在第一次輔導結束後,小晨說:「其實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捫心自問,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畢竟目前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學習。」

侯老師肯定了小晨的思維轉變,同時引導他將視野放寬一些,拓展自己的人際圈子,除了班上那幾個男生,還有很多同學,一定會有一些同學是不一樣的,對自己充滿善意的。小晨表示認同,他覺得也許是跟小鋒八字不合吧,也許是彼此之間有些誤會,但目前自己能做的,就是尋求自己的支持力量,以及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期中考試,小晨進步了很多,一下沖到了班級前十。可能是內心不服,可能是小晨的不理睬,讓那些之前欺負他的同學失去了「樂趣」,或許是他們不相信小晨這個在他們眼中軟弱、悶聲不吭還有些愛哭的人能考這麽好,有同學在班上不緊不慢地說:「哎喲,有人考了前十呢」「對呀,好—厲—害——啊!」「切,誰知道是不是抄的,就他那平時的水平!」大家都沒有提到小晨的名字,但好像大家都知道是在說小晨。

小晨強忍了很久,最後趴在桌子上隱忍又克制地啜泣了好久。後來,小晨後桌的兩個女生小雅和小蘭遞給他一張紙條:「我們相信你!你的努力我們是全都看在眼裏的,你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麽看!做自己就可以了!」

小晨第一次發自內心地感受到,到了高中,雖然遠離了以前的朋友,雖然目前跟部份同學的交往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在新的學校裏,還是有很多不錯的同學,比如小雅和小蘭。後來,小晨跟其他同學的交流越來越多了,一切慢慢地變得不一樣了。再後來,小晨和小雅、小蘭及前排座位的小周、小輝結成了學習小組,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去打球,偶爾周末還約著一起玩。小晨現在已經很少哭了,他跟小鋒的關系好像也沒有那麽敵對了,偶爾在宿舍彼此還會聊上幾句,開一開玩笑。

後續,小晨又陸陸續續來過幾次找侯老師,老師肯定了他一直以來的努力,也為他取得的進步感到開心,同時告訴他:「不管什麽時候,遇到什麽事情,‘心靈成長中心’的門都是開放的。」目前,小晨已經進入了新的班級,學習、情緒、與同學相處等方面都步入了正軌。

收到孩子的求助校、家、社在行動

小晨第一次來找心理老師後,考慮到他當時的情緒及人際狀態,心理老師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跟班主任溝通

心理老師向班主任反饋了情況,同時與班主任一起了解了更多關於小晨與小鋒之間恩怨糾葛的資訊。原來,與小晨的內斂、膽小不同,小鋒是個大大咧咧、嫉惡如仇、說話比較直接的人,他覺得小晨一會兒在宿舍住,一會兒回家,宿舍內務不怎麽做,平時小晨也不怎麽言語,就認為小晨故意偷懶。加上小晨跟老師「打小報告」說室友對他不友好,這被小鋒知道了,更加讓小鋒惱火。小晨心情低落覺得小鋒針對自己,於是在朋友圈發牢騷吐槽,這件事情把小鋒對小晨的不滿推向了極致。

心理老師與班主任溝通後,決定由班主任跟小鋒也聊一次,肯定他作為宿舍長認真的態度,以及為人磊落坦誠的特點,同時也引導他認識到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看到自己的優勢,也要看到他人的專長,從而在人際交往中做到尊重接納、求同存異,大家共同創造溫馨、和諧的宿舍和班級環境。同時,班主任也側面跟小晨進行了深入談心,引導他意識到當溝通出現問題時,可以求助老師的幫忙,但要避免在朋友圈等公眾平台釋出評價別人的資訊,以免讓矛盾和問題擴大。後來,班主任又巧妙設計了宿舍之間的學習、內務、紀律等PK賽,讓每個宿舍成為一個自然集體,激發他們彼此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2.家校聯動溝通

針對小晨的情況,心理老師和班主任、年級長共同約見了家長,反饋了小晨的情況及目前針對小晨所做的一些引導及幹預工作,同時給予家長一些建議,引導家長更科學地面對孩子遭遇人際欺淩時的傾訴。

具體來說,家長可以這樣做:

第一步:理解安撫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跟家長訴說自己被欺負時,家長要避免簡單評價和說教,比如「多大點事兒啊,同學之間相處要大度一些,要相互理解」「不要太小氣了,同學只是鬧著玩呢」「他們怎麽不欺負別人啊,肯定是你自己有問題」等。相反,家長一定要冷靜、耐心地聽孩子說完,讓孩子盡可能詳細講述事情的發生與經過,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關註。比如,家長可以說「媽媽聽到你說他總是陰陽怪氣,還故意碰你的桌子,真讓人生氣」「你跟爸媽說說,除了這些事情,還有嗎?」「怪不得最近看你都不是很開心,是爸爸媽媽疏忽了,沒有早點問你」「謝謝你信任爸爸媽媽,及時將這些事情告訴我們,咱們一起想辦法看看怎麽辦」。

第二步:辨識判斷事情的性質。透過孩子的描述,家長要初步判斷事情的性質,是屬於孩子們之間常見的矛盾沖突,還是孩子遭受了長期被惡意針對的欺淩。如果是常見的矛盾沖突,除了理解安撫孩子的情緒外,還可以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引導孩子思考可以怎麽面對和處理;如果是後者,家長要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更詳細地了解相關情況,與學校一起,必要時還可以由學校出面約見對方家長共同解決問題。

第三步:及時提供實際幫助。當孩子主動訴說他們的遭遇,一方面是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慰,另一方面也是想讓父母給他們一些支持和幫助,特別是當他們不知所措時,家長可以詢問孩子,是否為他們做些什麽?也可以跟孩子討論,這件事情可以怎麽做?預想每種做法可能產生的結果,以及這種結果又可以有怎樣的應對策略。同時要告訴孩子,不管遇到什麽事情,父母都會站在他這一邊支持他,做他堅強的後盾,與他一起共同面對。

3.全校範圍開展「校園欺淩」主題班會

結合國家、省、市相關檔,學校在大範圍內開展「校園欺淩」相關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接納彼此不同,學會換位思考,規範自身言行;開設相關主題心理活動課,幫助同學們建立自身心理安全邊界,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同時,開通專門渠道,引導同學們,不管是「欺淩者」「被欺淩者」,還是「旁觀者」,遇到問題主動溝通、積極求助,在全校範圍內構建一種團結友愛、主動溝通、安全和諧的校園氛圍,讓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安全、自由地成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同樣,在學校生活裏,那麽多個性各異的孩子聚在一起,沖突的發生在所難免。但是,沖突發生後如何化解,避免沖突進一步升級,成為真正的主觀惡性大、危害後果重的校園欺淩,是每一位教育者要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策劃 | 龔丹楓 陳曉璇

統籌 | 衛軼 何寧

特邀專家 | 徐航航(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心理健康教研專家)

本欄目與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全省心理教研員及心理健康老師共同打造

(此文特別感謝東莞市萬江中學專職心理教師侯瑞靈的專業指導)